诗意春天共教研 勤耕不辍促发展——观看“数字赋能 智慧云研”小学数学主题研讨活动简讯

低调的华丽

<h3> 诗意春天共教研 勤耕不辍促发展<br>——观看“数字赋能 智慧云研”小学数学主题研讨活动简讯<br></h3> <h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理解“2022版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切实将新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23年4月11日-12日开展了义务教育学科“数字赋能 智慧云研”小学数学线上主题研讨活动,全疆小学数学教师隔空连麦,观看直播人数3.9万人。辐射面广、参与度高,让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真实地感受到这次主题切合当下教学需要,几位专家老师精湛的讲座、可行的教学建议,使我们对教学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br></h3> <h3>  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牛书云老师的专题讲座《数学学科自身德育价值》 ——求真、至善,尽美。从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数学学科德育的“内生”、适应时代的数学学科德育展望、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学科德育以契合时代需求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让我们感悟到:数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事业,最能培养一种独特的人格气质,一种精神力量——尊重事实,包括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坚持真理、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和勇于创新、为真理而献身的科学精神。<br></h3> <h3>  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余惠云老师的讲座《巧借平台智慧 提升教师素养》,带领老师们一起体会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共建、共享。通过学习,老师们了解到:怎样运用平台进行备课,怎样让平台资源内容与自身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整合和深度融合;怎样结合实际教学,开展双师课堂,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平台的课后服务资源,丰富老师的课后服务,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关注平台,更好的发挥平台的优质、共建、共享作用。<br></h3> <h3>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王永春老师的专题讲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结构化教学与设计》,从八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王老师讲座的亮点是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针对小学数学的知识架构进行有效的划分和调整,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站在正确的“结构”角度,在自身的特长以及知识提升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h3> <h3>  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林丽娜老师授课《分数的基本性质》,天山区教研室郑晓丽老师进行评课。林老师的课堂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建构过程,感受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循序渐进的生成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大任务,大观念和大主题,有效的整合了学科知识点。<br></h3> <h3>  阿克苏地区禹·辰小学数学工作室的张璐老师团队带来《我们身体上的“尺”》课前说课,魏宁老师授课《我们身体上的“尺”》,工作室老师们通过六顶思考帽进行辩课。课堂中魏老师直入主题,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认识身体尺”,使学生知道原来我们的身体也隐藏着这么多尺子。这一量感内容的探究学习,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动手操作、表达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交流获得知识,能力得到发展。整节课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量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核心素养。6位教师从六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谈自己对课的理解,有红色的支持,白色的中立客观、也有黑色的反驳,老师们在辩中理解、在辩中思索。<br></h3> <h3> 通过本次的研修活动,使老师们受益匪浅。老师们在学习新课标的路上收获了宝贵经验,丰富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认识到,只有深入了解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只有遵循课标精神,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素养,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数学教师。</h3> <h3>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春风飒飒,春雨绵绵。<br>唯有研修的芳华,沉香流年。<br>学无止境,教无之境,研无止境。<br><br><br><br>撰稿人:魏宁 <br>审核人:牛书云 <br></h3>

老师

数学

教学

小学

学生

素养

学科

知识

德育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