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装待发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长征是一首歌,一首翻山越岭、跨越江河的歌;有人说:长征是一次飞跃,一次穿过铜墙、越过铁壁的飞跃。难忘1934年10月,这一年,这一月,意味着长征的开始,意味着“长征精神”载入了史册。如果用一首诗开始,那就是:</p><p class="ql-block">                  七律.长征</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p><p class="ql-block">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p><p class="ql-block">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  <p class="ql-block">  仪式一:升国旗</p><p class="ql-block">       面向国旗,我们庄严宣誓:接过先辈之旗帜,弘扬长征之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仪式二:千人送“红军”</p><p class="ql-block">      没有“十里送红军”的距离,却有1029名师弟师妹们的欢送;没有鲜花和彩旗,却有掌声阵阵的鼓励。此时,我们这300余名“红军”;此刻,我们坚信:这次“长征”我能行,我一定行。加油,少年!加油,青春!</p>  长征路上  <p class="ql-block">  而今天,4月17日周一;今年,2023年。身为“姜小人”一定会记住这一年,这一天。因为:从此刻起,我们有了“长征”的历史;这一天,我们翻过“山”,越过“岭”,体会着长征的艰辛;这一年,六年级的毕业课程之—徒步12.5公里,必将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  纵观本次“长征”:三中队警车为我们开道,明德教官为我们护航,姜庄党委志愿者、家委会志愿者为我们服务,班主任老师的“贴身”陪伴,真可谓是“身在福中”“毫无危险”,让我们的“长征”之路“轰轰烈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扛起“兴我中华”之责,扬我“不怕远征之难”的长征精神,努力学习,奋发有为。</p>  长征进行时  <p class="ql-block">  项目之一:渡赤水之—防轰炸</p><p class="ql-block">       身在“平安”之时代,地处“幸福”之中国。我们应居危思安,我们应强健吾之身体,野蛮吾之体魄。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  项目之二:封锁线之—排地雷</p><p class="ql-block">       长征之路,是二万五千里的奔波,也是二万五千里的意志。在这段路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段路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今日我们之排雷,是一次“演习”,更是一次“走过”。演习昨天的“历史”,走过昨天的“痕迹”。留下的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p>  <p class="ql-block">  项目之三:飞夺泸定桥</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长征之路,红军走遍大半个中国,他们用一双双草鞋,寻觅着人间正义;他们用一个个脚印,把满满的“熠熠生辉”填写。敌军重重飞弹雨,泸定桥上真英雄。</p>  <p class="ql-block">  项目之四:腊子口之—天女散花</p><p class="ql-block">      擦干历史的血迹,21世纪的今天,我提起手里的笔,用我满腔的热情,用我手里的“天女散花”,书写着您的壮举;踏着历史的足迹,踩着“战争”的痕迹,寻找着“长征精神”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项目之五:走泥泞,过草地</p><p class="ql-block">       走过泥泞,迈过草地,我们的长征路上狂风怒号,12.5公里路更遥。真可谓是:大地逢春国泰运,江天日暖度春宵。和平主宰新时代,霸道湮消大海潮。再创辉煌迎胜利,风骚独领看今朝。</p>  <p class="ql-block">  项目之六:血战湘江之—穿越火线</p><p class="ql-block">      长征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不经历“枪林弹雨”的洗礼,哪会有“雨后彩虹”的霓裳?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二万五千里的距离,岂能阻挡英雄前进的铁蹄?踏遍雪山、草地,只为把燎原之火传递。</p>  红高粱抗战馆  <p class="ql-block">  经过六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下午两点,同学们终于到达本次活动的目的地:红高粱抗战馆,现场接受了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东高密东北乡的红高粱抗战馆,是以《红高粱》原型孙家口伏击战为历史背景打造的红色研学主题展馆,2018年12月开放。</p>  <p class="ql-block">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是红高粱抗战馆的主题,透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红军们抛头颅洒热血;铭记历史,我们将崭新的时代辉煌演绎。</p>  幕后花絮  <p class="ql-block">     几个窝头,几个土豆,几块咸菜,几根葱组成了今日之“忆苦思甜饭”。穿越89年的时光隧道,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的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当年浩浩荡荡的烟尘,却可以沿着旧时的记忆,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长征,而我们一直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就像阿炳行走在风雨缥缈的长征里,奏响沉重的生活之音,映出心中那轮明月;就像张继跋涉于他寒彻心扉的枫桥边的泊舟旁,夜半钟声,客船飘摇;就像庄子行走在他的涂中梦里,抟身扶摇,展开高贵的“羽翼”。</p>  <p class="ql-block">  谢谢你,今天的教官;谢谢你,今天的警察叔叔;谢谢你,志愿者们;谢谢你,我的老师;谢谢你,我的“姜小”;谢谢你,勇敢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难忘今天,4月17日周一;难忘今年,2023年。我用我们的脚,丈量着走过的路;我用我们的青春、热血,书写着“长征精神”里的不怕风雨,不惧雪霜。</p>  <p class="ql-block">  摄像:宋世荣、赵晖、李忠宝、</p><p class="ql-block">                  杨亚庆、邢春信等</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辑:周丽梅</p><p class="ql-block">       内容审核:杜焕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