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的初春,对于我们相识了近60年的11名同学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时节。4月11日,经过一年多处心积虑的精心策划和准备,我们开启了代号为《仙境之旅》的苏杭二州的集体旅行。本集相册记录的是我们在苏州旅行的几个侧面。</h3> <h3>还真是令人难忘啊!上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七、八岁的我们,懵懵懂懂地走在一起,开始了为期六年的同窗学习生活。仅仅是六年,却凝聚了我们一生的情义。浓浓情义在旅行中得到释放,又通过旅行而再度升华。看,每个人的脸上都在荡漾着春风啊!</h3> <h3>山纵然高,但不及同学之间的情高;海纵然深,却不如同学之间的爱深。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苍天也难挡我们尽情欢笑!这可是无遮无挡、酣畅淋漓的大笑!</h3> <h3>火车上的聚歺,菜~更觉鲜香;酒~格外甘冽。</h3> <h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中国人熟知并流传千年的一句话。“人间天堂”~苏州,我们来了!</h3><h3>11名同窗好友在苏州火车站前的留影。</h3> <h3>走出火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古老的大运河和古城墙、古城楼。这气势恢宏的千年古迹着实令我们震憾!</h3> <h3>姐妹们合个影吧,把我们的身影融进这既古老、却又总是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仙境世界!</h3> <h3>三位女同学1960年同上小学;1970年下乡同在一个生产队,今天与定居在苏州的李志琴相聚,眼角滚动的泪花是苦涩?是甘甜?更多的是感慨、是喜悦!</h3> <h3>苏州~一座具有4000年历史的城市,古称“吴”,简称“苏”,又称“姑苏”。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小桥、流水、人家”之独特、丰厚的文化,让“人间天堂”、“东方水城”的美誉延续至今。四个兄弟也合个影吧,让《仙境之旅》在此作一次定格。</h3> <h3>天堂究竟有多美,谁能说清楚?张绍林说:眼前的美景,挚扑的女友~这就是“人间天堂”!</h3> <h3>座落于苏州河畔、虎丘云岩寺塔下的“得月楼饭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可是明清两代诸多皇帝饮酒吃饭的地方。蒋介石在此吃过饭;周总理陪同外宾在此吃过饭。安排毛主席在此吃饭,毛主席说“不行,太奢侈了”。而我们的好同学李志琴却在这里为同学接风洗尘。好个小老太太,胆子真大!</h3> <h3>《仙境之旅》组织者邹明珠诣知“得月楼”的文化内涵,他跟同学们介绍“得月楼”如数家珍。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曾在此地拍摄了以昔日“得月楼”为帝王将相服务,今朝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内容的故事片《滿意不满意》;八十年代初又以“得月楼”改革故事为原型,拍摄了故事片《小小得月楼》。今天我们也能在此开怀畅饮,实属三生有幸啊!</h3> <h3>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的、反映“得月楼”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电影《滿意不满意》中的一个镜头。</h3> <h3>在这样的环境下饮李志琴拿出的陈年老酒,更觉美酒的甘冽,更感同学情义的真挚。真情的酒啊,千杯万盏都不醉!</h3> <h3>女同学也是不惯毛病~尽情地喝上一把。</h3> <h3>中国科大毕业的杨玉男老同学,你不辞辛苦,多次跑车站、订车票,女同学向你敬一杯更显别样的深情!</h3> <h3>苏州的美在于水的灵动,山的俊俏,古迹的陈香,让我们尽情领略她的魅力吧!寒山寺名气大,就先从寒山寺走起。</h3> <h3>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蓝年间,即公元502年~519年。因唐代一个名叫寒山的高僧来此首任主持,故名寒山寺。这是同学们在寒山寺标志墙前的合影。</h3> <h3>寒山寺内古碑、古建筑艺术精湛,厅堂宏敞华丽,以其有节奏、有韵味的寺庙空间体系成为中外闻名的建筑艺术的范例。其中的“普明塔”是一寺标志、塔院的主体建筑。从寒山寺寺门到藏经楼一路走来,“普明塔”置身眼前,蓦然看到大唐风范,难免让同学们油然而生思古之情。</h3> <h3>寒山寺的魅力更在于它的古朴、文雅、书卷气息,到处都是古时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珍迹,仿佛这里已经不是宣扬佛法的寺院,而更象是一座书院,散发着浓重的书香气味!</h3> <h3>寒山寺的钟楼,内悬夜半巨钟,初为唐代所铸,现今巨钟为明嘉靖年间重铸,钟声洪亮,响滿苏州全城。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写下的不朽诗篇~《枫桥夜泊》所写的钟声,就是从这座钟楼传岀来的。</h3> <h3>多么值得崇敬的钟楼啊,你默默无闻地准时为人们报时了千年。好友们,留个影吧,让我们永远记住它的平凡,却又是那么高尚和伟大!</h3> <h3>《仙境之旅》组织者与好友在听钟标志石前的合影。</h3> <h3>真正让寒山寺闻名于世的当属上面提到的一首《枫桥夜泊》的古诗和一尊石碑。诗,唐代大诗人张继所作。资料记载: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乘船沿大运河郁郁回乡,途经寒山寺与枫桥之处正值夜晚,便在此停泊过夜。夜里忽闻寒山寺传来更夜钟声,便诵诗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滿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同学们在刻有《枫桥夜泊》诗文石碑前的留影。</h3> <h3>诗碑,更是充满了传奇与悲怆。唐代张继作诗后,先后有三位书法家题写诗文并刻成石碑,后都因战乱或毁或失。现在这块石碑是第四位清未书法家俞樾所书。俞樾(1821年~1907年),清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前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系曾孙。1937年苏州沦陷后,日本侵略者欲将石碑运往日本,寺内僧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采用偷梁换柱手法将石碑保护下来。电视剧《寒山令》完整表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h3> <h3>张继的《枫桥夜泊》,把旅途中的愁容与周围幽美的深秋景色,如音如画般地描绘出来,弯月、客船、江枫、渔火、乌啼、钟声,有明有暗,有静有动。短短28个字写出了一个悠远旷达、逼真、深刻的意境,成为千古绝唱。现今《枫桥夜泊》已被收入中国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日本也作为小学教材在学生中普及,几乎全日本的小学生都会背诵这首诗。好个诗人张继为后人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同学们在诗碑广场的留影。</h3> <h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州沿用古习,每年元旦零时和农历除夕举办大型撞钟仪式,以祈求吉祥如意,国泰民安。为保护寒山寺古迹免遭损坏,故在寒山寺外300米处再建一座钟楼,规模宏大,精雕细刻,堪称当今国内寺庙钟楼之经典。又重铸一口巨钟,重达50余吨,亦称世界之最。这是同学们在新建钟楼前的合影。</h3> <h3>当日巨钟未能对外开放,同学们未能瞻观巨钟尊容,补上东方明珠2017年9月在巨钟前的留影,也好弥补同学们未见巨钟的缺憾。</h3> <h3>新建钟楼前有一宽阔广场,广场矗立高大雕刻石碑,雕有《枫桥夜泊》著名诗词和寒山寺传记,还建有“塔影诗碑”纪念墙。广场宏伟壮丽,可容纳十万苏州市民来此听钟守夜。日本人信奉寒山寺的钟声,每年均组织千人的元旦听钟访华团。入夜时分盘坐广场,一边反复背诵张继诗篇,一边聆听108响钟,以求新的一年好运、平安。厚重的文化氛围令同学们激动之情达到鼎沸!</h3> <h3>《枫桥夜泊》题材于寒山寺,更题材于枫桥。枫桥,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大运河穿桥而过。枫桥两侧有古镇,古时南北舟车在此交汇,每到夜里航道封闭,这里便成了往来人员理想的歇息之地。最初此桥便被称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而易名为“枫桥”,并沿袭至今。同学们来到枫桥旁,尽情享受古枫桥优雅绰约的风韵。</h3> <h3>枫桥啊!你有如此久远的历史,更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与你留个影岂不是莫大的遗憾!</h3> <h3>把自己融进古老的大运河和枫桥中,也是一件幸事!</h3> <h3>邹明珠一生曾数次来枫桥,重复来此的感觉不是越来越淡,而是越来越浓!枫桥啊,你太有内涵了,总是那么令人趋之若鹜!</h3> <h3>今天的枫桥已不是张老先生失意之时的枫桥了。桥的两边,游人如织,个个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你的惆怅带给后人的却是无限的激情,难道不是吗?</h3> <h3>千古的游览胜地如画如诗,令人如痴如醉!</h3> <h3>把枫桥楚楚的美色定格在心底里,那是必须的!</h3> <h3>江南风光令人醉,初春的枫桥更多彩!相识了近60年的同窗好友相聚在枫桥,感慨与惬意并重,友情与快乐并存!</h3> <h3>薛秀芬同学青春勃发,她这是要与枫桥媲美的架势啊!天然本色,秀资天成,也是自有一番独厚动人的气韵!</h3> <h3>朋友,你知道吗?枫桥可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遗产集于一身的、国际重量级的品牌,是国家十大风景名胜的景点之一啊!</h3> <h3>枫桥~自然的美;深沉~是老同学杨玉男秉性的美。</h3> <h3>枫桥旁,舞蹈爱好者张绍林、林萍老同学情不自禁跳了一舞。这舞,哪门哪派谁也说不清,反正给置身于枫桥之中的同学们带来了更大的快乐倒是毋庸置疑!绍林、林萍:爱舞,你们就舞吧,舞出快乐,舞出健康,舞出多彩的画图,让阳光挪着碎步,洒落一路幸福!</h3> <h3>同学们游枫桥意犹未尽。这是在枫桥景区内著名的渔隐桥前的留影。红色小旗挺招眼,那是《仙境之旅》组织者自己做的导向旗!</h3> <h3>旅游中,曾有女同学相互调侃,老了,不敌当年了,鲜花变成了老干花。看薛秀芬这容颜象老干花吗?我看她比鲜花更骄艳!</h3> <h3>既使是老干花又有什么不好?鲜花有的是外在的鲜;干花有的是内在的美。黄花菜鲜吃会中毒,干吃却是美味佳肴。</h3> <h3>多彩的鲜花丛中,邵文华靓丽依旧不减当年。</h3> <h3>你就象美丽彩石,有海的波纹,有珊瑚的美姿,虽已夕阳,你依旧闪耀着青春的光泽。</h3> <h3>你酣畅淋漓地大笔泼洒出自己的形象,没有更多的粉饰和雕琢,展现的却是质扑的美,自然的美!</h3> <h3>你还是那样的婷婷玉立,淡淡妆颜,天然丽质,独厚气韵!</h3> <h3>你还是那样的恬静。当年你的一曲《美丽的哈瓦那》让同学们刻骨铭心。今天虽近夕阳,你依旧比哈瓦那歌曲中的女孩更美,比你眼前的鲜花更俏!</h3> <h3>本美篇的作者与两位同窗女友相聚在鲜花丛中,有一种别样的快乐和幸福!</h3> <h3>好了,言归正传继续旅游。同学们来到又一个旅游景点~虎丘。世界公认的苏州园林甲天下,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而虎丘又是苏州园林中的重点园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虎丘已有2500多年历史,因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葬父于此,三日后有虎踞土丘而得名。虎丘内古树参天,千年云岩寺塔矗立山巅,其风光美不胜收,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现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h3> <h3>虎丘内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千年历史,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吴代的多层建筑。寺塔偏斜千年而不倒,被称为世界第二斜塔(世界第一斜塔为意大利比萨塔。)同学们在远距离与云岩寺塔的留影。(由于塔高、树茂无法与塔近距离合影)。</h3> <h3>张玉梅在虎丘的留影。</h3> <h3>邵文华在虎丘的留影。</h3> <h3>富玉芝在虎丘前的留影,拿点姿势,好好漂亮!</h3> <h3>杨玉男在虎丘云岩寺塔前的留影。</h3> <h3>虎丘内最具魅力的是剑池,其神奇的传说和风壑云泉的奇丽美景令人留连忘返。“虎丘剑池”,深厚遒劲,唐代大书法家颜郡所书。看,绍林与杨玉男同学的留影多惬意!</h3> <h3>剑池不是天然造化之景,是靠人工斧凿而成。传说剑池开凿时发现很多春秋未期吴王阖闾的宝剑,故称虎丘宝塔下面的湖水为“剑池”。</h3><h3>薛秀芬在剑池的留影。</h3> <h3>李志琴在“虎丘剑池”旁的留影。</h3> <h3>邹明珠在满是神奇故事的“虎丘剑池”前的留影。</h3> <h3>虎丘宝塔下面有个深水池,池畔山石叠嶂,飞泉流瀑,池内流水不断,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剑池”风景点。</h3> <h3>剑池水深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池水为“天下第三泉”。张魁禄剑池旁的留影。</h3> <h3>剑池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是中国第一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王会英在剑池旁的留影。</h3> <h3>如果说北方山水的美,象一杯烈酒的话,那毫无疑问,苏州的美就象一杯才沏好的茉莉花茶,清丽、淡雅,令人回味。好友们,让我们走进苏州园林~留园、狮子林,尽情领略苏州园林的魅力吧!</h3><h3>这是同学们在留园的合影。</h3> <h3>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始建于明代万历21年,公元1593年,系私家花园。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东部为房屋建筑,西部土石相间的假山,中部是山水花园。图为同学们在山水花园里的留影。</h3> <h3>留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学们置身于这等优雅绰约之中,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愉悦。</h3> <h3>哐、哐、哐,一个劲地走啊,累了吗?小憩一会,积攒能量,接下来还要走!下个目标:狮子林!</h3> <h3>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年的历史。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故称“狮子林”。图为同学们在“狮子林”的合影。</h3> <h3>狮子林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给人以迷阵一般的感觉。张玉梅同学在狮子林中的留影。</h3> <h3>狮子林中最值得欣赏的就是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图为邵文华同学在狮子林的留影。</h3> <h3>元未明初建园时,私家园主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冈”,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磚,且又玲珑俊秀,洞壑盘旋,一个典型的大迷宫。好友张绍林在狮子林的留影。</h3> <h3>富玉芝在狮子林的留影。</h3> <h3>苏州园林的兴起,缘于苏州人的“退隐文化”。他们或是官场失意厌倦了政治,或是躲避战乱,隐退于市,建园筑墅,领受清风明月,于是,便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中建起了一个静谧幽美、週异红尘、宛如仙境的城市山林,尽情享受人间真趣。狮子林的主人即是如此。</h3><h3>杨玉男在狮子林的留影。</h3> <h3>看得出,她们还真是累了。收兵,回宾馆,明天去周庄!</h3> <h3>座落于苏州东南130公里处的江南著名水乡周庄,是一处闻名遐迩的地方,也是本文作者及很多同学一直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行11人来到了这里,要一睹水乡风韵。这是在周庄门牌楼前的合影。</h3> <h3>周庄是一座清丽婉约的小镇,四处可见千姿百态的小桥、流水、人家。那些石板桥、石拱桥构思精巧,形态各异,新颖别致,古朴简洁,高雅秀丽,如长虹卧坡,似柔软玉带相嵌,它们和岸边的花草树木相互衬映,成为苏州最具特色的景象。图为同学们在周庄一处门牌景点的集体留影。</h3> <h3>水,是周庄的主旋律;桥,是副调和弦。主旋律与副调的完美结合,就是一首优美动听的乐章。水与桥的完美结合,就是一幅绚丽的画图。把我们的身影与绚丽的画图结合在一起会是什么呢?那就是快乐与幸福!</h3> <h3>女同学们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让自己的身姿与湖水来个定格。湖水可以为你们作证,你们将会容颜依旧,青春永驻!</h3> <h3>小桥、亭阁、湖水,还有一对姐妹的靓影,这不就是一幅水墨丹青吗?</h3> <h3>当年大诗人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这诗句是对周庄小桥流水的绝佳描绘。面对此景,玉梅、文华你们心境如何?</h3> <h3>周庄的水碧绿清澈,流动起来如絲带飘逸,汇集一起那就是阳春白雪般的画卷。在这充满灵动的画卷前合个影,想必李志琴、林萍和王会英的心里一定会是满满的惬意!</h3> <h3>绿树、碧水中多了一点红,悠哉啊,绍林!</h3> <h3>小桥流水,充满诗情画意,玉男同学知识视野当属一流,不敢说你满腹经纶,说你总是有故事还不算为过。</h3> <h3>邹明珠和张魁禄从小就是老邻居,一辈子的好同学、好兄弟。在湖边合个影吧,让我们的友情比湖水更深,比湖水更清纯。</h3> <h3>楼阁恢宏,湖水俏美;李志琴老同学:把你的美也融进美景中吧,你絲毫不比她们逊色,你只能给她们增添光彩!</h3> <h3>林萍这造型不错!</h3> <h3>与相识了近60年的同学在周庄合影。当年的黑小子,今日的黑老头,令女同学们如此拥戴,还真是开心幸福啊!平日为人友善、真诚待人必有好的收获。</h3> <h3>周庄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行,以街为市,井字型的河道上完好地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800多户人家忱河而居,是经典的江南水乡。</h3><h3>邵文华在周庄石桥上的留影。</h3> <h3>“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给我们描给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水乡景象。</h3><h3>张玉梅在石板小桥上的留影。</h3> <h3>蓝天下,一条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水中倒映着白墙灰死的房屋;传统的古朴典雅,现代的崭新华丽,摇曳与小桥流水,一切是那么宁静,秀美,和谐。</h3><h3>王会英在石板小桥上的留影。</h3> <h3>林萍在石板桥上的留影。</h3> <h3>李志琴同学在石板桥上的留影。</h3> <h3>小桥流水,尤如跳跃着的音符,是那样的沁人脾肺,周庄乃至整个苏州,朴实的人们仅仅卷舌的发音,还有走在街头,小憩在路边,静听周围本地人吴语依腔纤柔的对话,都是那么的动人,真让人魂销骨蚀。</h3><h3>本文作者邹明珠在石板小桥上的留影。</h3> <h3>薛秀芬啊,置身于江南水乡石板小桥上,你除了惬意,还是惬意。</h3> <h3>富玉芝在小桥上的留影。</h3> <h3>张魁禄同学在周庄小桥上的留影。</h3> <h3>杨玉男同学在周庄湖边的留影。</h3> <h3>站在周庄牌楼前的张绍林同学,你好潇洒。我为你作首小诗以表达我对你的敬意:</h3><h3>周庄门前展身姿,</h3><h3>风流倜傥为人直,</h3><h3>心有他人显本色,</h3><h3>与君为伴有矢志。</h3> <h3>传统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的苏州城,不仅有小桥流水的婉约,也有超高建筑的气势恢宏,其中屹立于金鸡湖畔的“大秋裤”建筑,着实令人震憾!暮色降临时分,我们来到美丽的金鸡湖畔,尽情享受“大秋裤”免费送给我们的美丽的夜色。</h3> <h3>薛秀芬在金鸡湖畔的留影。</h3> <h3>俗称“大秋裤”的建筑,是中国苏州工业园区标志性建筑,也称“东方之门”,高为143层,是当今中国结构最复杂的超高建筑。入夜,波光粼粼的金鸡湖水,映衬着变幻莫测、五彩缤纷的“大秋裤”,构成一幅“人间仙境”的奇丽美景。</h3><h3><br></h3><h3>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结合构就的“人间仙境”啊,你的美丽令人窒息,你的美丽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里!</h3><h3><br></h3><h3>编辑:邹明珠</h3><h3>2019年4月29日18时08分完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