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绘画艺术讲座

CPCA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组织:彩虹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讲人:顾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篇制作:孙晓洋</div>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7日晚,CPCA彩虹小组在爱诗伍德小厅举办了一次印象派艺术讲座。主讲人是资深艺术爱好者及对欧美艺术造诣颇深的顾睿老师。这次讲座的主题是会员们非常感兴趣的"印象派"绘画艺术,除了众多彩虹小组的组员报名参加,还吸引了很多CPCA喜爱绘画摄影音乐等兴趣小组的会员参加。当晚还有十多位听众通过Zoom远程参加。</p> 主讲人顾睿老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英美文学专业。研究欧美艺术多年,曾多次研访过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馆及画展。(顾睿老师简介见后)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彩虹组组长潘仁积的开场介绍后,顾睿老师在讲座一开始用“什么是印象派”的问题开场。</p> <p class="ql-block">他从“沙龙为什么在巴黎出名”讲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发展, 1860年代的巴黎,成为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全世界最好的艺术家都聚集于此,巴黎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前来朝圣。特别是每年都会举办的艺术沙龙,艺术家都希望可以在这场世界级画展中获得名声。就像现在的新影片都要送好莱坞参加评选最佳奥斯卡金像奖一样。</p> 沙龙是画家们提升社会地位、进入艺术市场的最重要途径。能否入选沙龙展,决定着一个艺术家的命运,关系到画作的销售、经济收入、艺术圈地位。1725年沙龙正式入驻卢浮宫,并称为巴黎沙龙,专门展示巴黎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品。1737年沙龙展面向公众。1748年成立沙龙评审团,展出的作品由10 -15人组成的评审团挑选。学院派的大师们执掌着沙龙的准入标准。在创作主题和绘画技法上,学院派都沿袭着古典规则,提倡描绘古代历史、神话、宗教、英雄人物,要求作品具有精致写实和完美的形式。 顾老师用《评审团在评审送展作品》为例,详细介绍了沙龙评审的过程,评审团当时用举雨伞投票的方式投票。举雨伞头儿表示同意入选,举雨伞尾表示反对。 顾老师从第一幅风景画开始,通过自己对世界各地多个博物馆的深入研究和总结,严谨的介绍了印象派诞生的大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顾老师绘声绘色的讲到法国最后一任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平息数千名落选画家的不满,决定为没有入选的画家举办一个“落选者沙龙”展来平息纷争的历史事件。<br><br>1863年有3000名艺术家提交了超过5000件参展作品,988名画家的2217件作品入围,2000多名画家和作品被官方沙龙拒之门外(作品背后被盖上“<b><font color="#ed2308">R</font></b>”),引起了众怒,消息传到拿破仑三世,为了“维稳”,皇帝同意举办“落选者沙龙” 。法国官方的“世界箴言报”宣布在5月15日举办“落选者沙龙”,有430名艺术家在“落选者沙龙”the Salon des Refusés 展出了作品。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是在那里“出名”的。 顾老师用马奈的落选作品《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为例与一张当选作品《The Birth of Venus》进行了对比介绍。 “落选者沙龙”引入了多种展览的民主概念,打破了官方沙龙“一展独秀”的垄断局面。 <div>顾老师接着又从社会进步等方面介绍了印象派的起源。其中,欧洲工业的崛起、照相机的发明及管状颜料的诞生都对印象派的产生有催化剂的作用。</div><div><br></div><div>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各主要国家先后进入蒸汽时代。蒸汽火车的问世,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照相机的问世 ,肖像画的生意一落千丈,倒逼画家走出画室。锡管颜料的问世(颜色在锡管里混合好,如紫色),便于外出写生。</div>上述这些组合,让印象派在野外写生,追踪瞬间即逝的光影,成为了可能。<div><br></div><div>在锡管颜料发明之前的几个世纪里,艺术家们习惯于将颜料储存在猪膀胱中。基于猪的膀胱有轻质、可拉伸容器的特性,可以填充和系紧,适用于画家装颜料。当艺术家准备使用颜料时,他们会在气囊上刺一个小洞,挤出所需数量的颜料,用完后他们再补上洞,比较麻烦。锡管颜料的产生,极大的方便了画家使用和携带颜料,给当时喜爱户外写生绘画的印象派画家们提供了方便。</div> 顾老师选择了三张不同类型的印象派作品详细介绍了印象派的全新绘画题材。印象派开创了看待世界的一种全新模式,他们强调光线在风景画中的瞬间效果,同时也开始描绘百姓的普通生活,涌现出像卡勒波特的《地板工》,德加的《芭蕾舞小演员》和莫奈的《卸煤工》等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作为绘画主题的佳作。 当习惯了学院派绘画艺术的观众看到印象派的作品时,如同习惯了精致下午茶的贵妇,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饼油条豆浆,感到惊愕不已。 学院派认为印象派的作品尚未完成 “Lack of finish” ,印象派在画布上画的仅仅是“印象”而已,犹如草稿。通常,这些速写只是初步的印象,是用来帮助记忆的,把这些“速写”带回画室,在画布上继续打磨,直至成为一幅杰作为止,这才是学院派绘画的正道。官方沙龙认为印象派的“作品”没有达到参展的要求。经过多年的被拒遭遇,他们别无选择,这才催生了第一次印象派画展。 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Louis Leroy 称自己对“印象派展览”的讽刺性评论是受克劳德·莫奈的画作《日出·印象》启发。勒罗瓦的名字因为发明了“印象派”这个标签而“流芳百世”。 因贬义得名的“印象派”与1863的“落选者沙龙”一样,听起来都让人感觉灰头土脸。到了第三届印象派画展,既然一直免不了被媒体嘲讽,不如躺平接受,干脆以“印象派”自居,死猪不怕开水烫! 顾老师也“晒”了一张自己在《日出∙印象》前的打卡照片。 在印象派受到排挤和质疑的时候,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对印象派的支持是不容忽视的。他的《杰作》是对左拉与保罗·塞尚的友谊的虚构描述,也是对19世纪中叶巴黎艺术世界的一个生动的写照。左拉在书中除了描绘19世纪巴黎的艺术世界外,还探索了现实主义和印象派在绘画中的兴起,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包括艺术家、作家、艺术交易商等。 接下来,顾老师介绍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举办场地免费提供人是著名摄影师纳达尔 Nadar。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于1874年4月15日开幕,赶在5月份的沙龙之前。年轻的印象派画家从1874年开始在传统沙龙外展出他们自己的作品,不设评审团,自愿参加,卖出画作的10%用作发展基金。 第一届印象派参展画家有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奥古斯特·雷诺阿 August Renoir、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贝尔特·莫里索 Berthe Morisot、阿尔弗雷德·西斯莱 Alfred Sisley、阿尔芒·基约曼 Armand Guillaumin 和保罗·塞尚 Paul Cezanne 等30位前卫艺术家,共有165件作品参展。印象派画家展示了46幅作品,其他画家有119幅作品参展。 顾老师很全面的介绍了参加参加第一届印象派画展的艺术家的绘画生涯。其中不乏许多幽默的故事,比如:塞尚的“用一个苹果,就可以颠覆整个巴黎”的故事。<br> 顾老师从绘画色彩、光线、背景及习俗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每一幅他精心为讲座挑选出来的作品。<div>雷阿诺的《舞者》将主题的传统定位与印象派画家典型的绘画风格相结合。塞尚的《现代奥林匹亚》运用大块颜色,从而以鲜明的色调为作品增加了亮度。莫里索的《摇篮》笔下无处不在的时间的感觉和母爱及和谐性。</div> 顾老师不时提问和听众们互动。比如《舞蹈教室》这幅画中的水壶是做什么用的? 顾老师还说,说到印象派,必须提到在1830至1860年期间著名的“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走出巴黎画室到这里来写生,创作出真实的自然风景画,其中的佼佼者是卡米耶·柯罗 Camille Corot (1796-1875) , 泰奥多尔·卢梭 Theodore Rousseau (1812-1867),以及农民题材画家佛朗索瓦·米勒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后来的印象派大师如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以及梵高都曾经从巴比松画派中汲取灵感,深受巴比松画风的影响,巴比松画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他接着介绍了学院派和印象派两种绘画的不同绘画主题。学院派多以历史战争,神话和圣经故事为主,印象派多以风景和人物肖像为主。 顾老师在介绍两个流派的不同表现风格。 <div><br></div><div>顾老师特别介绍了一位对印象派画家情有独钟的画商保罗·杜兰-鲁埃尔(Paul Durand-Ruel)。从1870-1922年,他在巴黎为印象派举办过200次画展。杜兰-鲁埃尔画廊收购了近12,000幅印象派的画作,为支持和推广印象派画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法国评论家说:"这些印象派画家疯了,那个买他们画作的画商更是疯了!"。 画商鲁埃尔幽默地说:"如果我60岁去世的话,1891年将有一大堆被低估的宝藏。”</div> 多年征战在艺术品交易市场,鲁埃尔的销售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运用混搭销售策略:把成功的沙龙艺术家作品和尚未成名的印象派艺术家作品一起展览销售,甚至还把印象派作品安装在18世纪的镜框里,产生一种纯法国作品的效果,加之有了大艺术家的背书,藏家对于新面孔的印象派艺术家作品就更容易接受,正是他的高超运作,印象派画家才逐步获得了声誉并在经济上犹如咸鱼翻身,赢得了尊重。雷诺阿曾感慨地告诉他的儿子:“没有他,我们不可能活到今天。”<br> 拥有印象派画作如今已成为顶级富豪的身份象征。饮水思源,鲁埃尔无疑是印象派第一个重要的幕后推手。与艺术家们相比,他对印象派的贡献毫不逊色。鲁埃尔曾冒着多次破产的危险,推动和提升法国印象派绘画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影响力。更是凭一己之力,他帮助和推广了许多关键的印象派艺术家,如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等,并逐渐改变了大众的艺术品味。 <p class="ql-block">法国1900年的世博会Universal Exposition 举办了大型《法国艺术百年展》Centenary Exhibition of French Art ,首次将学院派和印象派的作品置于同等地位展出。</p> 印象派受到当时中产阶级的追捧,他们认为印象派画笔下的都市生活和乡村风光作品与他们所处的生活十分吻合,能感受绘画带来的乐趣。 <p class="ql-block">顾老师最后还不忘致谢下列美术馆,就使用过的图片向这些美术馆表示感谢,具有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值得提倡。</p> 顾老师还推荐了即将在NGV举行的冬季大师皮埃尔-博纳画展。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问答互动环节,大家踊跃提问。喜爱音乐的听众的问题:"学院派和印象派的关系就像音乐里的美声和通俗唱法,对吗?”讲座在听众的笑声和顾老师的肯定回答中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加的会员们非常感谢彩虹组潘仁积组长精心组织安排这次有意义的讲座,让大家度過了一個十分有印象的Easter Friday。</p> <h5>部分听众与顾老师合影留念</h5> <p class="ql-block">讲座后微信群里讨论也持续不断,以下为部分感言和讨论:</p> 本美篇背景音乐采用了法国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月光》。您是否觉得这首曲子与印象派绘画很契合呢? 美篇大部分图片及文字说明均由顾睿老师提供,在此特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