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故乡莆田,历史底蕴深厚,史称“兴化”,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莆田,不仅孕育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也拥有较为丰富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由令人感叹其地之广、物之博。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访如下这十项非遗技艺。</p> <p class="ql-block">一、妈祖信俗——中国首个信俗类遗产,世界级非遗。</p> <p class="ql-block"> 故乡莆田湄洲岛妈祖,原名林默,诞生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因救海难献身,被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历代朝廷封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遗,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妈祖信俗以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二、涵江车鼓——两种表现形态,省级第三批非遗。</p> <p class="ql-block"> 故乡涵江车鼓,是其特有的民间打击乐,原名镲锣鼓,为省级非遗。由直径近1米的牛皮鼓,数十对直径0.5米的大钹,数面平锣和号称“童子圈”的凸脐锣组成,击打时受大鼓指挥。表现形态有,一整队编排有序,在前进中表演,伴随着节奏穿插舞蹈动作;二广场表演,钹手边击打边舞蹈,被称为“威风锣鼓”。</p> <p class="ql-block">三、莆仙戏——国家非遗名录戏曲类第三位,国家级第一批、省级第一批非遗。</p> <p class="ql-block"> 故乡莆仙戏,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之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国家级非遗之一。现存五千多个传统剧目,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和的三分之一。角色行当沿袭宋、元南戏体制,即生、旦、贴、靓妆、老等七个角色,其表演科介十分细腻,堪称瑰宝;音乐保留了大量早期南戏音乐的原始形态。</p> <p class="ql-block">四、莆田木雕——中国四大木雕之一,国家级第三批、省级第四批非遗。</p> <p class="ql-block"> 故乡莆田木雕是福建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现为国家级非遗。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以立体圆雕、精微细雕、三重透雕等传统工艺闻名于世。北宋五度为相的仙游人蔡京大兴“丰大豫亨”之说。在明代形成了造型简洁、明快清新的艺术风格,清代进入结构考究、装饰华美、繁复厚重的辉煌时期。</p> <p class="ql-block">五、莆田春节做大岁习俗——五岁日。省级第五批、市级第五批非遗。</p> <p class="ql-block"> 故乡莆田春节,大年三十围炉做岁,正月初四要做大岁。红春联上有白额,正月初二不走亲。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廿九,倭寇侵占兴化府城,次年正月廿九,兴化府城被收复。二月初二家家互相探视伤亡情况,因农事二月繁忙相约正月初四、初五过大年,也由此衍生了白额春联、正月初二不走亲等独特的年俗。</p> <p class="ql-block">六、仙游度尾鼓吹乐——六百多年历史的闽中雅乐,太古遗音。省级第一批非遗。</p> <p class="ql-block"> 故乡仙游度尾鼓吹乐,为省级非遗之一。其起源于北宋,原为北狄军乐,传入中原后,与大曲相结合,成为黄门鼓乐。度尾鼓吹乐分大鼓吹、小鼓吹、大棚吹、三鼓吹四大种类。乐器分吹奏、打击、拉弹类三大类别。以大唢呐为主,中、小唢呐为配音,鼓指挥,锣、钹配之。小鼓吹、七枝谱吹奏风格独特,全国稀有。</p> <p class="ql-block">七、莆田市仙游县枫亭元宵游灯习俗——超七类艺术精彩的融合,国家级第二批、省级第一批非遗。</p> <p class="ql-block"> 故乡枫亭元宵游灯习俗,是仙游县的传统节日,为国家级非遗之一。此习俗始于宋代,至明代更是盛况空前,传承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七日,游灯活动在枫亭集镇区举行,仪仗队簇拥着装饰精美的头牌主匾前行,接着百戏彩架灯中融入了戏剧、杂技和灯艺技巧,精彩绝伦,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八、延宁宫妈祖蔗塔传统制作工艺——八角形红漆果盒为塔基、八角形木板为塔顶。省级第二批、市级第一批非遗。</p> <p class="ql-block"> 故乡涵江延宁宫妈祖蔗塔传统制作工艺为省级非遗。莆田盛产甘蔗,常用甘蔗为神灵供品。早年延宁宫用三、四根甘蔗扎捆为供品,到清中期,发展为轧小蔗节搭叠为灯塔。蔗塔分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蔗塔通高5.3米,蔗塔净高4.2米,每次搭叠两人要三天才能完成。几百年来己成为莆田闻名的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九、莆田九鲤灯舞,国家级第二批、省级第一批非遗a。</p> <p class="ql-block"> 故乡莆田九鲤灯舞是种传统民俗舞蹈。在莆仙的民俗艺术中,九鲤灯舞可称莆仙戏近亲,均被誉为“南戏活化石”遗存。近年来它以特有古风乡韵独步全国民间艺坛,被列为国家非遗。其独特、稀有的“九鲤”(龙:蛟、鳌、鳜、鲈、鲡、鲤、鲫、花鱼、金鱼)道具,丰富的民间舞蹈语汇和表演程式,受到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十、兴化米粉制作技艺——十道制作工序,省级第五批、市级第五批非遗a。</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故乡兴化米粉是莆田传统名产,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省级非遗。选用上等白米或粳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主要工艺流程有选米、淘洗、磨浆、揉团、初压、蒸炊、压丝、水洗、晾晒、包装等十道工序。成品条细丝,洁白透明,匀韧不碎,质地优良。其烹饪简单快捷,有多种吃法,是人人必尝的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 希望传承、保护好这些民间文化瑰宝,能永远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一如既往、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图片等源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权,通知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