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叶圣陶先生学习评改作文——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二十一)

郑世珍小学语文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翻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吕叔湘先生在序言中的一段论述揭示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下语文教育的指导意义:“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的确,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语文教育和语文教材编辑出版,他的语文教育论述揭示了语文教育本质和规律,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语文教育人常读常新的经典。在1978年的一次语文教育研讨会上,叶老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的论述,让我们知道了语文教学的终点不是校本,而是通往远方的航船。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要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从教6年的小语人,在这条披荆斩棘的教学路上,最令我困惑和无措的当属习作教学了,光是每个学期八次的大作文和无数次小练笔的批改就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而大量精力的投入却收效甚微最令人沮丧。纵观我这些年的学生习作评改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一是评语费时费力却不见效。</p><p class="ql-block"> 从教之初,抱着一腔热情走上三尺讲台,尤其重视对学生习作的评改。一个班四十几个学生,每个学生每一篇作文我都进行了密密麻麻的圈点勾画,评语都是不下百字的。虽然评改作文耗费了我一大部分的精力,但是想着通过我的评语,能够让学生的习作更上一个台阶,便充满了动力。然而,写着写着,时间和精力是花下去了,学生的习作热情没有被激发,习作能力也没有见长,倒是自己满手的茧子了。现在细想那三年的习作评改之路,就像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成效甚微。</p><p class="ql-block"> 二是打分简单高效却不顶用。</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热情之火慢慢被浇灭。我也开始只在作文上简单圈画后打个似是而非的分数,让学生自己去“参透玄机”。从前有一大堆评语的时候,学生可能还会细细去揣摩一下老师的评语。只剩下一个分数的时候,学生也就是看两眼变塞进抽屉了。</p><p class="ql-block"> 一段时间下来,我感觉这样的评改方式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便开始思考:习作评改路在何方?在阅读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的《“教师下水”》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两篇文章后,对照叶老先生的写作教育思想,我大致梳理出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也找到了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自己先“下水”。</p><p class="ql-block"> 叶老先生指出“下水——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呕心沥血写出来的那些评语,其实指向是很不明确的,许多都是正确的废话,类似于“文章结构比较合理”“表达比较流畅”,只是凑足评语的字数罢了。究其原因,大概是自己都没下过水,哪知甘苦!</p><p class="ql-block"> 其次,尽量安排面批。</p><p class="ql-block"> 叶老提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面改。当面改可以提起笔来就改,也可以学生共同念文稿,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顿住,向学生提出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考虑”。</p><p class="ql-block"> 然而一个班四十几位学生如果统统都面批,时间上不允许。为此我思考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将学生的文章统统浏览一遍,把问题相似的归为一类,面批的时候同时将几个学生聚在一起评改,既提高了效率,又让学生可以相互参考。如果时间还是不允许,可以安排一部分面批,一部分标注精准的评语。初稿改定之后,结合评改意见学生再写出定稿,最后再打上评分。</p><p class="ql-block"> 第三,转变评改观念,让学生参与评改过程。</p><p class="ql-block"> 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学生的习作热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评改环节中其实也是大有可为的。一般来说,无论是单元大作文还是课时小练笔,我都会安排一两篇文章进行全班性的评改。将某两位的习作打印出来,让学生从单元习作要素的几个维度中进行点评,讨论习作中的精彩亮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给出修改的方案。这样的公共评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为学生自己的习作提供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教师自己率先写下水文、当面给学生评改和学生参与评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写作教学中评改的难题。当然,叶老先生还指出:“作文教学的事不限于改文。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老师的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是根本,根本深固,再加上适当地教学的方式方法,成绩就斐然可观了”。要想要习作教学取得长足的进步,评改方式的改革是一个方面,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在教师身上。“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善读书,常练笔,在实践中悟出真知,深知其中甘苦,才能在指导学生习作上敏感、熟练又专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提升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文稿:梁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楚晶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