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张家岗小学数学组成员外出学习纪实

蜗牛的老师

<p class="ql-block">  探名师成长之路,寻教育智慧之果。2023年4月15日—16日张家岗小学4名教师赴西安中学参加“名师之路”第24届教学观摩研讨会——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探究观摩研讨会,他们一起走近名师,感悟课堂,只为初心。</p> <p class="ql-block"> 4月15日</p><p class="ql-block">把每堂课都当作献给学生的礼物——牛献礼</p><p class="ql-block"> 4月15日上午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牛献礼执教的《小数得初步认识》,从现实情境中“测量体温”的数据入手,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自主解决读小数和写小数,通过有顺序地依次读出小数,学生自主感悟到小数与整数在计数法上的一致性,即十进位制。</p><p class="ql-block"> 接着牛老师从《教要到位 又不越位》对本节课做了教学思考,阐述小数得认识是小学生对数系统认知的一个扩充。与分数相比,小数的价值在于位置计数,学习小数时,需要让学生建立十进制可以向小数部分延伸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有挑战的事恰恰能吸引学生——刘延革</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执教的《再看分数除法》,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另辟新径算分数除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有三种途径,一种是把分数转化为整数,一种是乘除数倒数的方法计算分数除法,还有一种是把除数转化为1进行计算。通过算法多样性将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运算“一致性”体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做了《话说运算“一致性”》的讲座,通过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通过知识本质、学习路径、核心素养这三方面,体会三种数的运算“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下午,首先由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给我们带来最前沿的关于尺规作图教学的研究课例和讲座。他从实际生活入手,让三年级的孩子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基本事实,让学生在感知中认同这个基本事实。从而根据这个基本事实让学生推理任何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在引导学生进行判断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辨析,优化判断的方法。并让学生用尺规作图来画三角形,画的过程比围的过程更直观。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他的课堂给了我们深刻的思考和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他以巜基于“基本事实”,培养推理意识》为题的讲座,结合大量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片段,深入浅出的向我们解读了新课标关于尺规作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实践经验,以自己亲身执教的基于基本事实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课堂教学为载体,生动而详实的阐述了如何把握基本事实。</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浙江省特级教师,来自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朱德江老师带来课例《百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他从抛硬币、投篮命中率、降水概率这三个情境中探讨了百分数可以对随机数据进行刻画和表达,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和预测,在深度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培养了数据意识。课例观摩结束后,他向大家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百分数的统计应体现在数据刻画上的独特价值:一要突出“关系”,二要体现“随机”,三学生能通过统计用百分数直观刻画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帮助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全面客观的认识数据,学会用数据说话。</p><p class="ql-block"> 他在《深度学习:以百分数的教学为例一一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的讲座中提出深度学习应围绕入学、真学、深学展开,并分享了问题导学、预学分享、做中学、混合式学习、长程学习这五大类课堂样态,并指出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数学分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分析现实世界。在理性的世界里,多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p> <p class="ql-block"> 4月16日</p><p class="ql-block"> 上午,我们有幸观摩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教授柏继明执教的一年级课程《小统计》。课堂中柏老师用幽默、风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孩了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数据的整理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并初步认识了统计表。</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柏老师在讲座中以自己从教41年的工作经历入手,用诙谐、断默的语言给我们讲解了她为什么选择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以及这样做取得的成绩,并通过具体、详实的的事例,给我们讲述了如何通过本学科整合以及跨学科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柏老师的教育教学智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聆听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附属松江泗泾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教育硕士、特级教师季国栋执教的四年级课程《平均数》。季老师从射击训练的情景入手,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寻找数据代表,借助直观条形统计图,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在经历找平均数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这一数据的特征,同时感受到数据是会说话的,并在练习中能尝试着用数据去说话。</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季老师在报告中以课例为基础,向我们阐明了一节"有深度、有味道"的数学课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p><p class="ql-block">一、学习素材丰富。二、教学层次清楚。三、问题设计功妙。四、练习设计精致。</p><p class="ql-block">五、学生思维活跃。六、知识理解到位。</p><p class="ql-block"> 同时,季老师还将过去对该知识的教学和聚焦新课标以后的教学方式做对比,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花。</p> <p class="ql-block">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发现这也是一条路—蔡宏圣</p><p class="ql-block"> 下午,蔡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这节示范课深度挖掘“倍”概念的根在哪里,一方面他认为倍可以回到数本身的再认识去,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数数,从1到“1”,上升到一份份数数,从而引出倍的意义。另一方面他认为,数量间最基本的关系是相等(一样多),以往是“1”(一个个)层面上的一样多,现在需要在“1”(一份份)的层面上认识一样多。</p><p class="ql-block"> 随后蔡老师就《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的几个建议》开展了微讲座,他认为应改变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  在两天的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专心听课,认真聆听报告,及时感悟,随时交流,从一张张满满的笔记和听课记录就可以看出老师们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近名师,感悟课堂,只为初心。使我们明白:要想在三尺讲台上尽显光彩,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在实践中成长。</p><p class="ql-block"> 两天的“名师之路”学习是短暂的,但带给我们的思索却是长远的。相信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新课标的解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p><p class="ql-block">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使数学课堂达到整体建构、简教深学、启思生慧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冯雪妮 李小云 闫飞飞 孟洁</p><p class="ql-block">初审:党仙玲 终审:李国栋 </p>

学生

小数

教学

老师

学习

课堂

新课标

认识

百分数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