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委屈,可以是动词,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p><p class="ql-block"> 想要尽所能去对一个人,就会想尽办法不让他受委屈,这个时候是动词;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是冤屈,内心感受很委屈,这个时候是形容词;内心的委屈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找个懂自己的人倾诉,才得以解忧,这个时候是名词。同样两个字,我了解的至少就有三种形式的体现,但是表达的意思大同小异,只是形态差异。不一样的词性,代表了不一样的意义。</p> 当委屈是动词的时候,我们可能是受害者,也可以是施害者。肯定有一件事让自己或对方蒙受了不该有的指责、承担了过分的责任,自己本没错,却被对方说成全责方。接收情绪的一方,如果选择不去battle,那就有猛烈的憋屈和不被爱卷入内心,直到承受不住而崩溃。<br> 当委屈是形容词的时候,大部分情况我们应该就是感受者。在受到了莫名的指责后,情感接收正常的人一定会立刻涌现明显的感受,愤怒、伤心、失望、脆弱、崩溃。所有的情绪和感受合集为被误解、不被爱的综合感受。<br> 当委屈是名词的时候,我们或是亲身经历者,也可是旁观倾听者。一个人的内在委屈积累到自己无法消化的时候,需要找个信任的人一起分担那份痛苦。有个人知道,对委屈的承受者而言,也是一种慰藉,至少有人还能理解自己的那份孤独和失落。 <p class="ql-block"> 委屈的负面价值是让人对爱失望,关闭情感通道,爆发情绪战争。对一个指责自己的人,我们会依据“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原则选择远离和回避,让问题一直存在,长时间滋养,使关系走向不可挽回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丈夫让妻子受到委屈后,妻子为了不在孩子面前吵架,选择隐忍,默默吞下那份委屈,因失望而不作任何解释,自己冷冷下定论:由态度看,这个男人对我已经没有一点爱了!失去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觉得已无必要。事后,面对丈夫的互动,妻子只剩下了敷衍或者无视,关系越走越远!</p><p class="ql-block"> 委屈的正面价值是从中看到问题,并借机成长。委屈的出现,需要借助事件,从事件中溯源,基本都是沟通出现了问题。因为不被正确理解,不被正确看见,没有正确接收到对方的信息,才会有存在严重偏差的对话。偏差小,是误会,稍稍解释即可达成一致,偏差巨大,轻则语言攻击,严重的上升为肢体冲突,让结果失去控制。找到根源,解决问题,委屈也会随之消失。</p><p class="ql-block"> 妻子蒙受了丈夫的无缘指责,用内在的力量去承受住那份不好受,再去调动理智回到事件开始的地方,找到到底是从哪里开始有的情绪。如果是沟通不畅导致,先去全力以赴安抚好自己的情绪,暂时放下委屈,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去叙述事件的经过,误解一定藏在过程里。把自己的理解最大化表达出来,对方才能从我们呈现出来的内容里找到分岔路,从而一起去面对分歧点。当双方互相解释清楚了所有的差异行为和感受之后,委屈渐渐就转化成了内疚和被理解,爱才会继续回流。</p> <p class="ql-block"> 任何一种痛苦感受的体验,都能给我们带来除痛苦之外的力量。只要还有信念,心存希望,我们就不会轻易选择放弃。每一个人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人有善念就必有恶意,事情有正面意义就必有负面影响,物体有优势就必有劣态。人事物本就如此这般,如果我们利用好每一个正念,生活就能蒸蒸日上,这就需要我们拥有智慧的大脑和发现爱的眼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