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好梦成真</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267623080</p> <p class="ql-block"> 轻雷隐,桃花谢,黄鹂鸣,沅澧又是一年春醒。春夏秋冬,四季荏苒,十年内,我虽两次途经鼎城韩公渡镇城子村索县城,但仅限于走马观花式的看了看,对那座沉睡在地下的古城却知之甚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2023年03月16日,我专程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由村委赵主任带领,在村外的田埂上,实地追寻唐代朗州司马刘禹锡写下这首《汉寿城春望》诗的现场。这个当地村民叫“城址”的地方,一望无际的良田下是一座面积达54万平方米的楚汉古城索县遗址。</p> <p class="ql-block"> 村外查看后,来到陈列室,赵主任对着墙上的资料介绍:战国时期,楚成王平定了天下,周王朝选择有明德的人进行分封,以此作为保护周王朝藩篱的屏障,在受封的六大家族中,"索氏"便是其中一族。公元前771年,周王朝朝政开始腐败,引起国内各种矛盾激化,战乱不断,周朝所封六大家族四散逃亡。此时,"索氏"家族为逃避战祸迁徙至楚"索"地,并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楚王国称之为"古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楚成王(网络)</p> <p class="ql-block"> 据湘西里耶秦简记载,战国初期(前340年),楚威王取得了王位,当时的"古索"之地,人口猛增,社会矛盾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有效控制"古索"之地及周边区域,当时的楚国便在原"古索"地建立了索县,并历经了100多年。在这期间,楚国内部发生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演变,而且各大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后,索县依然是县治(有可能是洞庭郡的治所)。</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网络)</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2年,西汉王朝建立后继续沿用秦制,在索地置索县,并将武陵郡的治所设在此。</p><p class="ql-block">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日建平。属荆州,县十三"。其中"索"排在第一位。根据这一记载,证明索县作为县治,同时也是武陵郡治所,属荆州刺史部管辖。公元44年,为镇压少数民族的反抗,武陵郡治所移至临沅(挑源)其间共200多年。但索县的城市建设仍在发展。</p> <p class="ql-block"> 公元134年,汉朝已处于东汉中期,当时"江南宗贼",势力强盛,足以与地方官府抗衡。朝廷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将荆州刺史治所从江陵迁至位于中心区域的索县,并改名为汉寿,寓意汉朝万寿无疆之意。此时,荆州刺史统管包括长沙国在内的115县,索县作为荆州刺史治所,一下从县级治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管辖范围涉及两湖、两广、云南、贵州和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故此时是索县最鼎盛的时期。公元190年,刘表继任荆州刺史后,遂将治所从索县迁至今湖北襄阳。</p> <p class="ql-block">(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城址村索县城遗址,俗名崆咙城,又名汉寿城,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东北20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 据《常德地区志·文物志》载:“索县城分大小二城,坐北朝南向,东为大城,西为小城,中间有城垣相隔。大城南北宽600米,东西长600米;小城南北600米,东西300米。两城总面积为54万平方米。现场所见,现残存城垣约为粘土夯筑,城垣残高3~4米,宽12~18米。有东、西、南、北4门。城四角有嘹望台,残高7~8米。四周有护城河,宽3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1983年,索县城遗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05月03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过实地观看,索县汉代古城遗址基本完好。只有县道和坟岗蚕食了部分城墙。东、西、南、北4门依稀可见。四周30米左右宽的护城河目前还能养鱼,种莲。</p> <p class="ql-block"> 来到城东,崆咙观宇虽毁,但遗址尚存,汉砖汉瓦,遍地皆是。</p> <p class="ql-block"> 据赵主任介绍,上世纪6、70年代在地下挖出几人才能合包的古树,被当地农民拿回家做了家具,挖出的古井很深,还有水往外冒,挖出的青砖上写有“汉寿城”字样。2015年至2016年始掘又出土了大量的陶片、陶罐、陶盆,以及索县故城遗址出土“永元四年”和“延光三年”纪年砖。</p> <p class="ql-block">索县故城遗址出土“永元四年”和“延光三年”纪年砖</p> <p class="ql-block"> 索县遗址,虽发现较早,但受多方条件的限制,2015年才开始发掘,我不知道地下还藏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多少历史等待人们去挖掘,但从2022年开始鼎城区成立了专事这项工作的局级班子,我相信索县遗址的深度开发指日可待。</p> <p class="ql-block"> 常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而自豪,以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骄傲。索县——作为中南地区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城市,是常德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没有记忆的地方无法拥有美好的未来。一日的探寻,行走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之中,记忆往昔的索县,建设今天的城址,既是常德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福佑子孙后代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好梦成真:写于2023年04月16日晚至17日,文中少量图片为陈列室翻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