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漫记

如舞

<p class="ql-block">  西安,一直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趁着阳春三月,心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意,我们自驾一路向西,赏着沿途不同地域的春景,终于抵达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揣着对西安处处是古迹,抓一把土就是历史,拣一块瓦就是文物的好奇心,我们登上了古老的永宁门城墙。这是一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后经建国后的多次修复与拓展,巍峨庄严得呈现在世人面前。</p><p class="ql-block"> 走过吊桥与闸楼,映入眼帘的是巍峨高大的的箭楼,也称为“月城的碉堡”,是抵御外敌,万箭齐发的作战之地,闭上眼睛,似乎能想象得到敌人被万箭穿心血淋淋的景象,有些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第四道防线便是瓮城了,周围全是高高的城墙,能进入此处的敌人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只能乖乖束手就擒,成语故事瓮中捉鳖即来自于此。</p><p class="ql-block"> 永宁门自然是永保安宁之意了。城门上面有一座重檐顶式、建筑规格非常高的楼,这是大将们的指挥作战中心。走过这几道防线,才会明白什么叫易守难攻,什么是坚不可摧。厚重古老、万夫莫开的旧红色城门,在岁月更迭里,静静地观望着历史的变迁与来来往往的人群。</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一眼望不到头,宽阔高大的古城墙之上,我似乎看到了古战将身披铠甲,手持长矛巡逻镇守城墙的飒姿。用手轻抚过城墙的古砖、楼阁的木门,这些似乎都是能触碰到的历史,而我却一点儿也读不懂它的过去。城墙之上青石古砖,灯笼高挂,古朴威严,城墙之下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霓虹闪烁;一座城墙似乎隔开两个世界,墙内是静止的历史,墙外是从未停止进步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导游说,西安是座方正的城市,不论从地图还是鸟瞰图都能看到它方正的形态,而且地处中国的中心,难怪历代帝皇会定都于此。当我们登上明城墙的高点,眺向远方,才会用心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这种方正之美。古人云:“君子中通外直,刚正不阿”,也正是这种方正的处事之态,才会令一代代的长安人怀揣着对美好的追求,用文明和礼乐制度建设着新时代的西安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安的钟楼几乎是来西安的游客必须打卡的地方。白天的钟楼古朴庄重,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夜晚的钟楼金碧辉煌,鎏光溢彩,俯瞰着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p><p class="ql-block"> 我用手机不断捕捉揉合着古老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文明,定格成永恒的画面。一阵春风吹过,携着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低头看脚下踩过的路,刻着的全是历史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夜晚的西安,霓虹闪烁,将古都装点的雍容华贵,歌舞升平的大唐不夜城,以新的姿态向世人重现着昔日的盛世繁华!世界闻名的大雁塔就在大唐不夜城的一侧。西安大雁塔,一直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这是由唐玄奘力主建造的一座佛塔,一千三百六十多年来屹立不倒。它不仅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了很多中亚、西亚的这些建筑理念,很多细节上参照了印度的建塔理念,玄奘修建这座塔,不仅为了向世人弘扬佛教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储存来之不易的佛经。灯光映照下的佛塔与玄奘的塑像金碧辉煌且庄严肃穆,给世人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大雁塔又称慈恩寺塔,这座佛塔给世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一千多年来,大雁塔历经了七十多次地震,长安城里同时期的建筑大多早已灰飞烟灭了,而它至今屹立不倒,而今我们看到的大雁塔已经向西北方向倾斜了一米左右。看着我们惊讶的眼神,导游娓娓道来:“在1486年的关中大地震中,整个长安城几乎夷为平地,而大雁塔却屹立不倒,只是塔身裂开一道缝隙,然而更神奇的是,在34年后的又一次更为强烈的大地震中,裂缝竟在一夜之间完全闭合。所以,我们除了对这份神秘保持一种敬畏,更要敬佩古人对于建筑学上的高超智慧!”面对千古佛塔,我与许多游客虔诚地双手合十,低头朝拜,这一定是每个人都心存敬畏的祈福吧!</p><p class="ql-block"> 霓虹闪烁的大唐不夜城,随处可见身着唐装的俊男轻摇折扇从身边翩然走过,令游人侧目关注;三两身着唐装眉间贴花黄的丰腴美女,袅袅婷婷地穿行于人流之间,美簪插于云鬓,流苏轻晃摇曳生姿。轻轻上扬的嘴角,淡定的眼神无不外溢着作为西安女子的那份自信从容。一阵风吹过,裙袂飘飘,仙子一般慢慢消失在人海里。</p><p class="ql-block"> 典雅灯笼高悬、各色小吃齐聚,音乐喷泉旁边,人们高声地呼喊,与水流共享着冲天而上的喜悦欢腾!我随女儿一起挤到演出台前,台上活力四射的年轻歌手们又唱又跳,台下人挥舞着双手,歌声、口哨声、尖叫声、声声入耳,共享激情。网红不倒翁小姐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舞姿翩翩,轻舞罗扇得演绎着大唐美人的娇羞妩媚,难怪多少人愿来此与小姐姐牵手,只为去感受一次梦回大唐!走在大唐不夜城,一向喜欢安静的我,在此却毫不吝啬得贪婪地享受着这种人间盛境,真切得感受歌舞升平的繁华,深吸一口春夜的风,连空气中弥漫的都是最美人间烟火气。这也许是在沉寂了三年后,人们会更懂得人声鼎沸才是岁月静好,车水马龙才是国泰民安!歌未尽,夜未央,而我们一路走得已感疲倦,只能恋恋不舍地返回酒店。闭上眼睛,我也梦回大唐,身着盛装,对镜帖花黄…</p><p class="ql-block"> 春城无处不飞花,阳春三月的西安,比往日多了几分春意盎然。这座享誉国内外的美食之都,空中都弥漫着美食的气息。我们悠闲地走在西安街头,赏着一路花开,穿过朝阳门古城墙,来到著名的小吃街永兴坊。这是一条非常有特色的西安非遗美食一条街,与著名的回民小吃街有得一拼。在这里不但可以品尝传统的西安小吃,尝遍陕西不同地域的各种美食,还能感受传统的西安文化。永兴坊在唐太宗时期,是宰相魏征的府邸,如今已经成为西安新兴的网红打卡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永兴坊占地面积不是太大,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先浏览一遍各种美食的店面位置。面对各种充满诱惑的美食,我先找到了几家在网上攻略好的食品:羊肉泡馍,潼关肉夹馍,泾阳石子馍 ,秦镇米皮,乾州锅盔,岐山臊子面,搅团,葫芦鸡、毛笔酥等各色小吃。在永兴坊,子长煎饼似乎是最火爆的小吃了。女儿一时兴起,非要不惜时间排队去买一份让我们品尝。阳光下,排着长龙,足足四十多分钟,我们才端上一份细长的“子长煎饼”。这应该是由一张薄薄的、类似饺子皮一样的面皮卷起来的小煎饼。里面有几种馅子,或是韭菜鸡蛋,或是胡萝卜土豆丝,或是小葱花瘦肉…我们要将这种软软的细长条煎饼用筷子折一下,蘸着辣椒酱与香醋吃到嘴里,我感觉是既有饺子的味道,又有卷煎的形态,难怪这么多人愿意耐着性子去等,只为得到几分钟味蕾的满足。</p><p class="ql-block"> 来到西安,又怎能不品尝有名的biangbiang面呢!这个在康熙字典才能扒拉出来的生僻字,我在这里通过一首当地民谣轻而易举地牢记在心,并顺手写在了纸上: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勾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biangbiang面的传说有两种:一个是这种面起源于陕西的渭河,也叫biangbiang河;另一个传说是因为厨师在做面的过程中,需要将不断抻长的面皮甩在案板上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但不论出处如何,都足以让此面在陕西的面食领域独树一帜。biangbiang面约三公分宽,一米八长,一根又宽又长的面可以装一大碗,陕西的碗会大到令你惊掉下巴。biangbiang面韧性十足,吃起来很是爽滑弹牙,面的香与特有的辣以及辅助配制的青菜葱花碎,在唇齿之间碰撞留香,回味无穷。我看到旁边桌上一位游客头都不抬地将一碗面一口气吃完,然后擦了擦冒了汗的脑门儿,一副心满意足千金不换的恣意,陕西人说,吃面要的就是这个劲儿!依我的饭量是吞不下这一大碗面的,只能眼馋肚饱得打一唇齿留香的嗝儿,在这美食天堂,继续下一轮的“逛吃、逛吃”。</p> <p class="ql-block">  西安的美食各不相同,以面为主,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小吃基本都是千百年来传承的口味。与之相呼应的还有陕西著名的皮影戏,剪纸街影墙,门口的大碗和八大怪,都形象的诠释了陕西非物质遗产的特征。</p><p class="ql-block"> 西安地域宽阔,各大景观分布都相隔较远,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去一一领略这座历史古城的文化。许多著名景点只能在网上加以浏览,了解一下古今文明,也算是应了那句“看景不如听景”了,以此来弥补一下我们匮乏的脑洞。</p><p class="ql-block"> 西安的文化底蕴犹如那古老的城墙般太过厚重,我们眼前看到的景象不过是一种视觉的记忆,不论哪个景点,都有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带着这份对历史的神秘感与敬畏之心,我们踏上返乡的路,行驶在高速公路,一曲秦腔传来,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那首著名的边塞诗 《出塞》</p><p class="ql-block">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p><p class="ql-block">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p><p class="ql-block"> 上学时读诗不解其意,而今在这首秦腔里,似乎读懂了大唐繁荣昌盛背后的来之不易,看到了陕西人民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也更感叹珍惜如今社会带给我们的安定民生。</p><p class="ql-block"> 车轮滚滚向前,褪去的是历史,脚下是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