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进行时之班主任成长篇——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宿迁高师学工处

<p class="ql-block"> 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它是美好的,也是有限的;它是绚烂的,也是脆弱的。时光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来。我国自推行生命教育以来,积极对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班主任,肩负着学生生命教育。</p> <p class="ql-block">一、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价值,它包括理解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以至敬畏生命、超越生命。所以,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p><p class="ql-block">1.<span style="color:rgb(1, 1, 1);">生存意识的教育。</span>也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具体又包括生命安全的教育、生活态度的教育以及死亡体验的教育。</p><p class="ql-block">2.生存能力的教育。主要在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以及安全防范和自救能力的提高。</p><p class="ql-block">3.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还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二、如何渗透生命教育</p><p class="ql-block">(一)探索学生精神世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健康是人身心共同健康,即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传授,还应包括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教育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认知,还应该包括理解、体验与感悟,要引导学生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体验理解、发现后的满足,感悟生命价值与意义。用柏拉图的话说,就是“照料人的心魄”。</p><p class="ql-block">(二)点燃学生天赋本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柏拉图说过:“教育实际上不像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象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 学生是一种有主体意识的个体存在,外在的要求只有转化为内在的需要才能产生效果,因此,教育不是教师知识的灌输,教师的真正的作用在于唤醒学生的天赋本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让学生经过教育,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社会人。</p> <p class="ql-block">(三)强化学生正确生命观,引导学生珍爱生命</p><p class="ql-block"> 在生命教育中,生命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摒弃物化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关照其精神生活;二是使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涵蕴其美好心性。培养积极的生命情感——对生命的热爱与悦纳,总能使人振奋,使心灵面向自我与他人而开放,引导人求真、持善、爱美,这正是幸福人生的要素。而消极的生命情感——对自我生命意义的否定与无望,对他者生命的冷漠,则使人要么沉郁、悲观,要么孤高、自负、敌视,难以同他人进行交流,这正是不幸</p> <p class="ql-block">三、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点燃生命之光</p><p class="ql-block">(一)“感同身受”,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p><p class="ql-block"> 人与人的交往在于理解,“感同身受”是理解高级阶段也是沟通的桥梁。“感同身受”的感知学生的困惑,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心里困惑。这正如《学记》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要知其心,只有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多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思想,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了解、关爱,做他们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才能深入他们内心世界,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要知道,只有与学生共同交流,走进缤纷的世界,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才能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只有与学生有着共同的语言,才可能知他们的所想所思、所爱所恨;才可能在平等中实现对话。通过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真诚。遇到有争议时,不该是我们说了算,应该是耐心地把利弊关系分析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选择。</p><p class="ql-block">(二)放大“闪光点”,抚平学生心灵忧伤的“沟壑”</p><p class="ql-block"> 对于有心理烦恼的学生,我们最好是戴上“放大镜”去找他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如组织他们参加文艺、体育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该及时鼓励、赞赏和肯定;让他们发挥其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那何况是青少年学生呢?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尤其需要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p> <p class="ql-block">(三)评价“中肯”,引导学生学会接受自身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在理解和肯定的基础上,诚恳地提出他们自身的缺点就很自然而然,他们也容易接受。同时,指出他们的缺点时不仅应该中肯,还应该注意语气的把握,千万不能用评定的口吻,更不能用教训的口气,因为许多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都有受过不适度的批评、处罚,不公平的评价,不恰当的奖励等经历。应自然而亲切,随时注意他们内心的变化和感受。</p><p class="ql-block">(四)给予“信任、鼓励”,帮助其学生走出心理阴霾</p><p class="ql-block"> 我们应当充分地相信他们,如委任他们参加学校、班务、学科管理。我们应当发现他们个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树立信心,组织转化。在他们失败时,我们应当以坚信的口吻,鼓舞他们,给他们必胜的力量,走出心灵的不适和困惑,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体谅;要给后进生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参与更多的学习活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学生感到你是一个可亲近的大朋友,这将会带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  总之,生命教育是引导个体了解、休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价值的教育活动。学校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珍惜生命与人生,热爱生命与人生,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并使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做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既可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又可以避免学生不爱惜生命、自我伤害等行为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陈红</p><p class="ql-block">核稿:葛鹏</p><p class="ql-block">审核:马卫东</p>

生命

学生

教育

他们

价值

理解

自我

热爱

引导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