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我在美篇上面发表的“游雍和宫”,曾提到过雍和宫“打鬼”的事儿。不过,那时我只是知道解放前,雍和宫每年春节都有“打鬼”的活动,那是小时候听母亲说的。至于雍和宫为什么会有独树一帜的“打鬼”活动,以及具体内容,则是一无所知。最近看了一本由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府园名址》一书,其中,有一篇名为“雍和宫见闻”的文章,作者刘宝英曾在雍和宫担任保卫工作,他在文中比较详尽地介绍了雍和宫“打鬼”的由来以及具体过程,让我大开眼界。现将其转述如下。</p><p class="ql-block"> 打鬼是“跳布扎”,跳即舞蹈,“布扎”为译音,是伏魔驱祟的意思。雍和宫改成喇嘛庙以后,每年腊月二十八和正月初四都在庙内举行“善愿日”,跳这种从西藏传来的宗教舞蹈。老北京人看到种种鬼怪交相扑打,莫名其妙,则称之为“喇嘛打鬼”。</p> <p class="ql-block"> 打鬼,在各个时代含义不尽相同,形式也不大一样。最初,西藏喇嘛“跳布扎”有庆祝黄教复兴的意思。据《西藏佛教史》记载,释迦牟尼五十岁时,佛教兴盛,“邪道”因此妒忌佛教,与释迦牟尼斗法,结果佛教赢了。到宗喀巴时,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在拉萨举行“善愿日”,“跳布扎”驱邪恶,保佑众生平安。</p><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说是这样的:古时西藏王朗达玛非常暴虐,他灭佛教,焚经典,拆寺院,逐僧侣,在西藏僧俗中造成恐怖气氛。后来有一个被逐喇嘛妙金刚,决心铲除暴君,重振佛教。他穿一件黑面白里的大袍,袖中藏着一把短剑,挑选一匹白色的快马,把马身上涂成黑色,骑着马跑到布达拉宫附近,跳起优美的藏族舞蹈,得到广大观众的喝彩。朗达玛听到了,就把他召进宫内,叫他跳舞。他拉开舞步,满场跳跃。当接近看得入迷的朗达玛时,突然抽出短剑刺死了暴君。宫内顿时大乱,他在一片混乱中跑出布达拉宫,跨上快马紧加鞭,淌过滚滚的拉萨河。黑马经过河水浸洗恢复了白色,他又把袍反穿过来,黑色变成了白色。白马白袍犹如一条白色飘带向草原深处飞去。待朗达玛的卫士追赶时,白色的飘带已不见踪影。朗达玛死后,佛教又兴盛起来了。佛教徒每年举行“跳布扎”庆祝西藏重皈佛教,纪念妙金刚,祈祷幸福,驱逐邪恶。</p> <p class="ql-block">这是1919年,美国社会经济学家西蒙尼.戴维.甘博(1890年—1968年)拍摄的雍和宫“打鬼”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跳布扎”在乾隆年间蒙上更多的迷信色彩,变成愚弄群众、骗取钱财的一种行为。打鬼的前几天就在雍和宫门前贴出一纸榜文:“善天之下,芸芸众生,不知其几千万也。有欢极而死者,有悲极而死者,有饿死者。许多死鬼,心中不直,出来骚扰,四出害人,或抢劫,或杀人,或奸淫,有被触者,受患不浅。本庙为便利庶民,特设打鬼会,凡尔人民欲消灾净害者,其速来诸。”很显然这是利用封建迷信手段骗取钱财。</p> <p class="ql-block"> 打鬼要提前做好准备,先在雍和宫立一木坛,四面围上苏、杭二州的上等薄纱。坛中央设法师作法的宝座。宝座的四方设二十八个星宿,每个星宿点一盏灯。入夜,灯火闪烁与星夜交辉,象征一个幽冥世界。打鬼开始,铙钹钟鼓声大作,坛上灯火通明,三四十个喇嘛簇拥着一个大法师出来。大法师身着红衣,头戴红巾,脚著红鞋红袜,脸上涂以朱色。他先是闭目静坐,口中念念有词,旋即挥剑砍灭二十八宿灯火,落手击案,叫道:“命十二夜叉,到枉死城中将许多怨鬼带来,听我发落。”当扮作冤鬼的喇嘛被带上来以后,他厉声说:“尔等虽系冤死,然命中注定,不可四处骚扰。”说到这里,一鬼出来反抗,被“斩”。法师又对冤鬼们说:“我念尔等有家,冤死之后,漂流在外,祭祀不闻,蒸俎不食,饥寒交迫,尽且至矣。特设打鬼会,布施尔辈。汝等其静肃无喧。”这时,有两个喇嘛从里面挑出面包置大师左右,大师一一掷下,掷到哪个鬼身上,即为该鬼所食。不一会儿又对众观众说:“欲消灾趋患,速出钱投诸鬼,着者,则冤消。”一时,妇孺老弱将手中的银钱向鬼投掷,中者无不欢天喜地,群鬼在投掷的布施中翩翩起舞。打鬼结束时,所获银钱是不少的。</p> <p class="ql-block"> 到民国时期,“跳布扎”就像演出一场活报剧,看打鬼形成一种民间的新春习俗。打鬼正日,诸喇嘛深夜就上殿诵经,至晨7时,由喇嘛扮成黑鬼、白鬼,戴上牛头马面等面具,手执皮鞭一条及白土一袋,结队围庙墙绕行一周,随走随撒白土,并用鞭子抽打。由十几个戴着类似拿破仑帽子的喇嘛为先导,从雍和宫正殿出发,前往法轮殿;后边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孩子;再后边有七八个年长的老者,戴着红缨帽,穿着黄马褂、紫缎袍,手提佛珠,缓缓而行;最后有四只一丈多长的大喇叭,各由两个人抱着一个人吹,引出一座黄盖大轿,轿里前面摆着一个笑脸佛像,后边坐着活佛。由法轮殿穿过天王殿,喇嘛把鞭子甩得叭叭作响,扮鬼者也发出一阵阵惨叫声。千人环立围观,热闹极了。北京《晨报》记者以“万人空巷看打鬼”为题描写了当时的情况:“这几天,从北新桥王大人胡同往北直到雍和宫庙门两侧,大批小贩摆满了摊子,出售风车、风筝、空竹、大糖葫芦等,凡是来逛庙的,就像逛厂甸似的,没有一个人不买回一两样东西,以助游兴。”</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p> <p class="ql-block">法轮殿</p> <p class="ql-block">昭泰门</p> <p class="ql-block">雍和门</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雍和宫也有过几次打鬼,这是作为宗教艺术举办的。1957年3月1日那一次搞得很热闹,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和中国舞蹈学校派来了二百多人观摩学习。打鬼的场地设在昭泰门前。下午两点多钟,有两个喇嘛抬着一个象征鬼的面人放在台中间。这时,大钹、柄鼓齐奏,铜冻(乐器名)、唢呐长鸣。一个头戴弥勒佛头盔的喇嘛和两个仙童,按照乐器的节拍,在台上跳起舞来。接着,十二个头戴红、黄、蓝、紫等色头盔的天神,戴着牛、鹿头盔的天将和夜叉、白骷髅、蝴蝶鬼等,相继在台上舞蹈,他们手持叉杵等十五种法器,随着鼓钹的快慢而作双人舞、四人舞及群舞,一边跳一边做杀鬼之状。最后有一个扮作绿度母的菩萨,在众神之间用法绳、锁链、锤、斧、宝剑等法器,降服各种魔障,并作法把他们收聚在面人里。诸神跳舞完毕,把面人送至东门外火化,表示已把各种魔障鬼怪消除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