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共进,教学相长———青县教师发展中心莅临实验中学教学视导、过程督导工作纪实

王冰

<p class="ql-block">  基于双减,倡导精准。4月14日,青县教师发展中心马春斌主任、周玉松主任一行10人莅临实验中学,对九年级中考复习备考、学科主题课例研究、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做重点视导听课。对学校电化和实验教学、语言文字、继续教育、仪器装备等工作的开展做重点督导巡查。</p> <p class="ql-block">  九年级索秀红老师执教《微专题——一线三等角》,从四单导学的知识点整理和前测题出发,首先让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分析一线三等角模型的特点,并对角在同侧和异侧分情况分析。其次对三道例题进行剖析归纳找模型,从而让学生熟悉和明白一线三等角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p><p class="ql-block"> 教研员李建新老师对这节课给予深入指导,复习课整体性强,结构清晰。例3中如果能给学生设置台阶性的问题,会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快速发散,题目的设置如果能一题多变,学生所学内容会更加融会贯通。李老师对中考数学复习给出了策略:在习题教学中,要做到两个“对”,习题处理要“对”位,即选题要精,练习要准,点拨要狠,纠错要细;试卷评讲要“对”路,即准备要充分,评讲要及时,目的要明确,导向要清晰。同时也要把握好三个“点”--教材内外打通的“制高点”,挑战思维的“聚焦点”,变式训练的“创新点”。重视每位学生的基础,要做到基础知识人人过关。</p> <p class="ql-block">  新入职数学教师钱其越执教《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李建新老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为钱老师指导。教师提前进入班级,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准备的工作,有利于课中的顺利进行;导入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之初快速接受知识,对于典型例题的板演,李老师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我们就应该更多的是把细节多去为学生展示,需要老师更加有耐心的为其展示知识,习题练习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既有对本节课知识点提升题,也有与下节课内容遥相呼应题,分类作业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孩子。最后,李老师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扎根生活、应用于生活,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渗透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和实践能力。</p> <p class="ql-block">  九年级张玲老师上中考复习课《中考诗词情感鉴赏》,以中考考情导入,引领学生从“观标题”“识作者”“抓意象”“觅情语”等几个角度出发,探寻诗词情怀。八年级柯嘉老师上阅读课《安塞腰鼓》,以一段充满生命力量的腰鼓视频导入,带领学生由视觉的震撼进而探求文字的力量。两节课后,教研员陈凤茹老师引领语文老师展开评课活动。陈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接着指出,复习课每个教学环节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判断达到教学效果了吗,要研究课标,研究中考,研究复习课为什么这样上,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备考能力。“教语文”不是“教课文”,依据文体、文本和学情,明确课文内容、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课文内容向教学内容的有效转换与落实,语文教学才可能具备有效性的基础。最后,陈老师对实验中学的青年教师提出期望,希望大家要有自信,有语文老师的气场,多研究课,多赛课,早日成为后起之秀。</p> <p class="ql-block">  九年级化学组康雪君老师的《化学推断界名侦探柯南养成记》一课,在题眼突破方面提出特殊的物质的颜色、物质的用途、反应条件、元素或物质之最、组成元素相同、典型转化关系等为复习框题推断题指明了方向。教研员杨淑玲老师充分肯定了康雪君老师的课堂教学,并结合学生实际为化学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性,注意对学生的分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提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过程中,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除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可通过为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微观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分化点,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所以很多学生都觉得这部分知识难学、难理解,在教学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归纳对比、图形图示、多媒体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和设计实验探究等方面展开教学,降低、分化难点,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理解掌握微观粒子的核心观念及本质,为学好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九年级道法学科齐艳玲老师讲授的《道德板块总复习》一课,通过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法教育的时效性、主动性、新颖性。环节一:绘制思维导图。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将教材上的知识串起来,认清各个部分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以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环节二:结合日常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知识点,掌握必备答题句。环节三,结合社会热点,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解法建模。环节四:中考真题演练。通过做五年中考真题,把握中考出题风向标,把握重点考点,培养解题思维,掌握答题技巧。</p> <p class="ql-block">  新入职教师潘有情讲授的《依法行使权利》一课,采取案例教学法,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设疑问难,组织学生提升归纳,利用学习任务单,落实教学目标。环节一: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闻材料,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环节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知识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环节三:通过让学生补全思维导图得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环节四:练习巩固,新旧知识串联,通过做题再次掌握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  教研员杨曦老师对实验中学道法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也给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教研指明了新的方向。她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时代命题,大单元主题教学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然选择。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立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单元内容进行的取舍、重组、整合、拓展,从而实现对教材的丰富、发展、创生和活化,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希望教师们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设计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系统,更有深度,更立体,促使老师们更好地成长为研究型教师。</p> <p class="ql-block">  八年级生物组王兰英老师讲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七年级生物组杨铖老师讲了《流动的组织——血液》。教研员杜倩老师和我校生物组老师针对此次听课进行了教研,解决了新课标下新教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问题。教研员杜倩说:“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从教学的教上,咱们老师们都教的很好,学生学习热情很高,课堂氛围很好,引入环节设计合理,王兰英老师采用以旧知引新知,建立同学们前后知识的联系,杨铖老师用化验单引出血液的成分,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生活现象的习惯,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杨铖老师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我们还要以教材为主,把教材吃透。课后作业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留作业,保证每个同学都学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如何让学生全体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置引导性问题。物理组通过九年级刘淑英老师和新入职况兴宇老师的研究课,以“如何提高物理课堂引导性问题的有效性”为主题展开了课例研讨。</p><p class="ql-block"> 实验中学董恩华校长和教师发展中心马春斌主任全程参与听课和主题课例研讨。四节课的教研活动达成共识:课堂教学中引导性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设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争论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的层递式问题设置和对比性问题设置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再生性问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最后也留下了后续教研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充分思考并解决问题。2.对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p> <p class="ql-block">  教研共进,教学相长。研是为了教,为了更好地教,为了更好地实现优质的教学效果。教师发展中心的视导和督导之行,针对“精准教学”的研和教、“两个回归”的落实的关键环节,把脉问诊,精准指导。针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探寻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明确了老师们的使命感,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实验中学全体教师定将在自己“应为”的方向上转变,在自己“可为”的具体时间中勇于实践。</p>

学生

老师

教学

教师

知识

复习

教研员

教材

中考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