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曾想,几位高中女同学桃渚十三渚游园赏花照片,几句不上心的玩笑,竟促成了一个师生大聚会,一场二000年初召开后一直未曾筹办的同学会。</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6日,于今天,在阔别母校46年的今天,我们相聚在母校上蒋,互诉思念之苦,共话离别之情。</p><p class="ql-block"> 很荣幸我们请到了4位老师1位师母,非常感谢恩师师母的光临! </p><p class="ql-block"> 47位同学放下手头事,如约而至。师生相见,拥抱再拥抱,握手再握手,说不完的相思话,道不尽的离别情。</p> <p class="ql-block"> 说好午餐吃食饼筒。同学们一早从四面八方赶到我家,二话不说便投入厨房事。一时间欢声笑语不断从大厨房飞出,捻进空气里,融入春风中,孕育成一朵朵快乐小花,开在脸上,更开在同学心里。</p><p class="ql-block"> 剥笋的“嘶嘶”,洗菜的水流“哗哗”,剁肉的“叮叮咚咚”,还有洗碗碟的“叮铃当啷”,交织一起,奏出了一个个和鸣曲,让人陶醉,令人艳羡。</p><p class="ql-block"> 大厨师炳明同学来了,帮手的厨娘们来了。只见他们围兜一披,袖套一戴,操起铲勺立马行动。说心里话,五十多人的食材,十七八个菜肴,要在两三个小时内做就,也够他们忙的了。</p><p class="ql-block"> 菜头丝五花肉下锅了,柴火生起来了,鼓风机排风扇响起来了,不一会儿,一股清香也弥漫开来了。陆续到来的同学循着香气飘来的方向,叫着“哇塞”“哇哦”找到地下室大厨房,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别开生面的相互合作流程有序的劳动场面。习惯了小家子的“柴米油盐”,面对规模如此宏大的食饼宴,他们惊叹着,也欢喜着。</p><p class="ql-block"> 笋是新挖的,米面是小芝的,土豆是干炒两面黄的,炒饭是新颖别样的,食饼皮还热乎的,炒米粥是食饼筒绝配的,还有咸菜笋丝汤。陆续出锅的菜肴,盛装在大口径的盘碟中,摆满了三大桌,有荤有素,不荤不素,那样豪情,那么阔绰。</p> <p class="ql-block"> 开饭了,老师先上座,天经地义;不忘师恩,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围满几大桌,但杂而不乱,包好的旋即捧在手离开,端起炒米粥满世界走,享一番人间烟火味。下一个上位,继续“挑肥拣瘦”。一张薄薄的皮儿怎能纳得住那么多食材,只能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p><p class="ql-block"> 一筒下肚,有了饱感,但不再来一张,真有点儿对不住这么丰盛的菜肴,以及在厨房里操劳者满额的汗珠。这就是食饼宴的特殊之处:肚饱眼不饱。</p><p class="ql-block"> 严格意义上讲,食饼筒不是大饭店的山珍海味,也没有美食店别样的小吃那么让人留恋。但它是传统美食,地方风味,更是有其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p><p class="ql-block"> 相传明朝戚继光抗倭有功,地方百姓敬佩有加。为犒劳戚将军及其军士,人们做了许多好菜,但苦于不知道怎么送过去。有人突发奇想,弄些可食皮儿,包进菜肴,这样就解决了后顾之忧,且一直沿袭至今。有些地方称食饼筒为“济公卷饼”,其前因后果暂且不表。</p> <p class="ql-block"> 吃饱了肚子,打扫了“战场”,我们去母校遗址看看。桃渚五•七中学已不复存在,产权也早已变更,但遗迹在,历史文化还在。有位同学不无感慨:物也非人也非。对的,学校已不是当年的荣光与喧嚣,从那儿走出的人也不是当年的青春帅气、美丽可人。怀旧是人之本能,也权作是对自己曾经风华正茂的一种追忆,一份对人生过往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从小山坡下来,我们走进上蒋村文化礼堂。坐在明亮的讲堂,我们开启“互诉共话”模式。</p><p class="ql-block"> 我以作为建群当初的群主及本次同学会发起人之一的身份,担任集会活动主持。不曾想在学生时代见到女同学都脸红的“愣头青”,面对老师和同学,站在台上竟胆气十足。这大概是几十年风吹雨打,以及四十三年教师生涯,磨厚了我的脸皮,把“羞怯”掩盖起来了吧。捶肉越捶越松脆,陀螺愈抽愈旋转,人生也越是历练越有味,这是我的初浅认知。</p><p class="ql-block">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教育教导,一直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趁老师还健在,让我们再次聆听恩师的教诲,身体力行,努力做一名有活力有尊严的老者。 </p><p class="ql-block"> 蒋明辉老师应该说是桃渚五七中学学生的大功臣,虽已八十五岁高龄,行动上也大不如前,但他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寄予我们厚望。</p><p class="ql-block"> 王加友老师的发言幽默诙谐,把老师自己放得很低。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虽然老师不是唯一教给学生知识的渠道,但其引领学生攻克学习道路上一道道障碍,比任何途径都来得重要。</p><p class="ql-block"> 柳崇苏老师、蒋明友老师都以自己对世事对人生的深刻认识,鼓励我们,鞭策我们,也祝愿我们同学发挥余热,让往后生活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 蒋师母周老师几句简单的祝福,那么炽热,让我们早已融化在这份慈母般的爱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老师是我们同学的再生父母。恭祝恩师、师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p><p class="ql-block"> 而敬爱的老师们,多么想听听同学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多么想了解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p><p class="ql-block"> 在同学自由发言的环节上,许多同学的发言各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人秀同学作为本次同学会发起人,他静心准备了讲话内容,言语恳切也不乏感谢之情,引得会场掌声不断,把气氛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p><p class="ql-block"> 道超同学是我们同学中最有出息的一位,他的发言时间最长也最有水平。不带一角纸片,且条理清楚,意味深长,多年的军人兼文人风采,是老师的骄傲所在,是同学仰望的喜马拉雅。</p><p class="ql-block"> 金美花同学在教育岗位上退下来,安享晚年生活,自然离不开感谢恩师所传授的知识,所给予的做人道理。她自始至终的脱稿发言,把心掏出来的坦诚,令在座的同学暗暗佩服。</p><p class="ql-block"> 还有黄敬米同学、罗炳明同学等都表达了对恩师的感谢和对同学殷殷祝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老师将大把的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最宝贵的东西传给了我们,如今他们已步入古稀之年,仍是在给我们传经送宝,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同学没有理由不好好生活,没有借口不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 同学聚会还有一个最要紧的是合影留念。在阔别母校四十六年的今天,我们能和恩师同框,与学友同频,是最美不过的夕阳红。让我们簇拥着恩师,暂且放下对不幸离世三位同学的思念,把最灿烂的笑容写在脸上,将最美好的祝福融进双眸,永远定格在这一难忘瞬间。</p> <p class="ql-block"> 春风十里,不及相遇有你;晴空万里,不如心中有你!让我们拿今天为起点,以老师为中心,多聚会多交流,把晚年生活过好,让迈向衰老的脚步慢些,再慢些!</p><p class="ql-block"> 祝愿我们恩师百岁山上快乐游!</p><p class="ql-block"> 祝愿全体同学健康幸福到白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