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52年6月,张仁从地方调到中央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工作。9月,任地质部调研室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华东地质局代局长、党组书记等职。从此,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我国年轻的地质事业。</p><p class="ql-block"> 1956年,张仁随地质部考察团赴苏联考察、学习地质工作经验。学习和考察中,他敏感地看出要发展地质工作必须积极采用物探、化探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回国后,正逢华东地质局撤销,体制下放,成立各省地质局,地质部领导准备让他主持一个省地质局的工作。副部长何长工找张仁征求意见时,张仁为了使赴苏考察学习到的物、化探新技术引进到我国物探事业中去,主动要求到刚成立不久的物探局工作。何长工同志和蔼地对他说:“领导也考虑你到物探局比较合适,学以致用嘛。但物探局已经有了局长,职务可不好安排啊”!张仁坚定地回答:“我是共产党员,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只要对党的事业有利,对工作有利,就是我的志愿”。就这样,他为了发展我国的物、化探矿事业,自动放弃了正局级职务,到物探局任副局长。</p><p class="ql-block"> 张仁到物探局后满腔热忱地投身于物、化探事业。他刻苦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联系实际写了几万言的读书笔记,较快地熟悉了物、化探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成为一名懂业务的领导者。凡重要会议文件、总结报告,他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研究总结提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指导物探工作。其中,有9篇总结报告作为地质工作经验发表在《地球物理勘探》和《中国地质》等杂志上。对当时的物、化探工作起了指导和积极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 1958年至1960年,他根据上级指示,和物探工作人员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松辽平原的石油物探工作,为石油部提供了大量可行的石油物探资料。经打钻,首次见到了工业油流,拉开了开发利用大庆油田的序幕。此后,他一方面强调要继续加强松辽平原及苏北凹陷地的构造详查力量,以扩大找油战果;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开展鄂尔多斯、华北平原、江汉平原的区域性、普查性石油物探工作,并着手海洋物探。对开创我国东部地区石油地质工作新局面作出了一定贡献。1959年,他又根据物、化探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物、化探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的八个主攻方向,对物、化探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 他在从事物、化探工作期间,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拖着残废的腿跑遍全国大部分省区,深入野外第一线进行实地考察。1961年上半年,他响应毛主席关于大兴调查之风的号召,带领调查组到安徽321地质队蹲点,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调查研究。初进地质队时,由于干部、职工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不敢如实反映情况,张仁就和工人搞“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利用一切机会与干部、职工促膝谈心,讲述毛主席在八届九中全会上的重要指示。他说:“毛主席号召我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61年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要敢讲真话,办实事,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些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搞好地质工作做出新的贡献”!从而打消了干部、职工的思想顾虑,心里话愿意对他说,有问题敢向他反映。他很快了解到,地质工作简单化、地质队职工生活艰苦、工人外流等实际问题。调查结束后,他实事求是地写出了调查报告。不仅如实地向上级反映了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p><p class="ql-block"> 张仁关心同志,诚恳待人。1959年物探局局长何善远因病住院。他多次到医院探望,安慰何善远同志安心疗养,叮嘱医务人员精心治疗,自己挑起物探局全面工作的重担。</p><p class="ql-block"> 1965年,正当张仁为祖国的物探事业尽职尽责,辛勤工作的时侯,食道癌病魔侵蚀了他,不得不放下工作而住进医院。住院期间,他还一直关心物探局的工作。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副部长何长工和物探局的其他领导与同志分别去医院探望他时,他仍然不忘探讨物探工作新技术及询问物探局的工作情况。</p><p class="ql-block"> 1965年12月19日,张仁因食道癌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仅44岁。地质部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召开追悼大会,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悼词中说:“张仁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不幸逝世,使党失去一个好儿子,人民失去一个好干部”。每亩7320斤,光麦籽能铺多厚?这样虚夸,麦收后再高征购,老百姓咋活!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心里要有群众啊!”他的话遭批判后,仍反驳说:“你们说我是右倾,我不在乎,就是把我咋着了,我也不相信能打那么多粮食。我下乡看了,每亩最多打四五百斤。”会后,想到群众无粮,日子无法过,夜不能寐,两日后吐血。同年12月,郭华任县委书记处书记,下乡时见村干部搜锅砸锅,强迫社员到公共食堂就餐,即劝阻说:千万不要把锅摔了,上级来检查时,弄几个破锅摔在十字街上应付一下,把锅扫去锅灰藏水坑里,等检查组走后再捞出来用。1959年春,公共食堂断炊,郭华强烈请求上级拨给10万公斤粮食,使城关全体社员渡过了这一非常时期。1960年12月,开展“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