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张仁,又名张传义,1921年1月出生于西平县芦庙乡大纯恕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其父张子爵是私塾老师。张仁出生后的张家,有地50余亩,自耕自种,衣食自足。</p><p class="ql-block"> 张仁自幼天资聪颖,很受父母器重,全家人都很喜爱他。1927年,一场意外的横祸降临张家,年仅6岁的张仁被土匪“绑票”。这犹如晴天霹雳,把全家人都打懵了,张仁母呼天抢地,张子爵奔走呼号,多方设法营救尚未懂事便落入虎口的孩子。月余后,张子爵当了10余亩地才将张仁赎回。人质生活折磨得张仁骨瘦如柴,这一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深深的烙印,使他较早地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和世道的不平,性格变得十分倔犟。</p><p class="ql-block"> 张仁兄张传德是一个向往革命、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1929年在出山“五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中,张传德不断给弟弟妹妹们讲革命故事,如“俄国革命”、“光蛋会斗地主”等。他多次教育弟弟妹妹们不要忘记小张仁被“绑票”的事,并给他们讲:社会上出现这样混乱的现象,是因为富人太富,穷人太穷,是黑暗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要想使天下太平,就要学习俄国进行革命,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哥哥的教导下,加之耳濡目染,张仁从少年时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张仁9岁入芦庙小学,12岁随三哥传武入合水小学,13岁考入出山小学五年级,因成绩优异,没读完五年级功课,就破格升入六年级。1935年秋,14岁的张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平县立中学。在校读书期间,他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如鲁迅的《呐喊》、《傍徨》、蒋光慈小说集等,从中汲取不少先进思想。1935年,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北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抗日怒潮迅速地波及到西平。翌年春,县中、女师、一小等校学生在进步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示威游行,张仁踊跃参加,他带领本班学生走上街头,高呼“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p><p class="ql-block"> “七·七”事变后,河南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迅速形成了风靡全省的汹涌浪潮。中共西平县党组织负责人韩赓尧在出山、芦庙等地发展党的组织,领导抗日救亡工作,以芦庙小学教员的身份,积极开展抗日宣传。1938年2月,由韩赓尧介绍,张仁加入中国共产</p><p class="ql-block">,即任芦庙党支部书记。从此,张仁走上了革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1938年7月,张仁调任中共豫中特委秘书,为党保存文件,传递消息。特委机关设在舞阳县城一家小商店里。一次,因交通员执行任务还没回来,组织上决定派他化装成国民党少校军官把一封重要信件送到竹沟。因途遇大雨,张仁怕弄脏了皮鞋,赤脚徒涉。当通过敌人封锁线时,引起哨兵怀疑:“军官哪有赤脚走路的”?遂上前盘问。他果敢地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证件,把哨兵训斥一顿,顺利地通过封锁线,按时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不久,他被党组织推荐到竹沟新四军八团留守处教导队学习。他非常珍惜党给自己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政治,积极参加军事训练。上课没有课本,张仁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讲,认真地记笔记,课后分班复习讨论时,与同志们核对自已的记录。学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他既提高了思想觉悟,又学到了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战术,也提高了他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结业后,被分配到中原局秘书科任秘书科长。</p><p class="ql-block"> 1939年1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国内外的“竹沟惨案”。张仁和留守处的同志一起浴血奋战,冲出敌围。与战友顾文华、杨霞、向云英等人辗转到湖北八字门、小花岭一带,跟随鄂豫边区党委代理书记陈少敏做秘书性质的工作。先后任鄂中应城县第一区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汉孝陂汉孝陂(1940年7月—1949年6月):是中共在武汉市周边的汉阳、汉川、孝感、云梦、黄陂等五县湖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县委代理书记及黄岗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等职。张仁在任黄岗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期间,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宣传革命,武装群众,发展党员,建立健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多次举办党员培训班,亲自编写教材,并对党员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还经常带领部分武装人员到日伪驻地的边缘地带开展游击活动,组织群众实行空室清野,对抗日伪统治。</p><p class="ql-block"> 1943年夏秋之间,张仁去靠近日伪据点黄州城团风镇一区工作。当时,日伪军经常到该区一带山区里烧杀抢掠、奸污妇女,老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保护人民群众。张仁召开区委会讨论决定:把握时机,伏击敌人。一天,区委接到一队日伪军出动的情报后,张仁立即作了军事部署,他亲自带领区工队武装埋伏于敌人进山要道的左侧,区长李耀武带领农救会武装埋伏在右侧。并安排10余名队员携带了铁筒和爆竹。中午时分,日伪军进入了伏击圈。我英勇无畏的战士,出其不意,一齐向敌人猛烈开火,装在铁筒里的爆竹也同时点燃。顿时,“枪声”大作,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仓惶逃回据点。群众敲锣打鼓送来鲜鱼、鸡蛋慰劳抗日战士。鄂豫边区司令部也派人送来两支步枪,作为对一区抗日政府的嘉奖。</p><p class="ql-block"> 1943年12月,张仁调任岗西县委书记。当时,岗西县党的组织多处遭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