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盛开春意浓

未央

<p class="ql-block">四月十五日,是周六公休日,大女儿闲情逸致,驱车带我和老伴去北京平谷欢度第二十五届国际桃花节。刚刚到达,一座彩门映入眼帘,门楣的横幅是:“第二十五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暨京津冀文旅消费季活动”,彩门的右框上生动简明地书写着“醉享桃花”四个魏碑体大字,左框上用同体的四个大字书写其上:“桃醉平谷”。这幅对联点明了本届桃花节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平谷是中国著名的大桃之乡,22万亩大桃堪称世界最大的桃园、中国最大的桃乡、首都最大的果区。以花为媒,营销平谷品牌,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已经成功连续举办13届,成为京津地区著名的春季旅游活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每年4月中旬左右(4月15-25),正是平谷桃花盛开之时,数万亩花的海洋,何其壮观!每年都吸引无数市民和游客慕名前去观赏。我们正是慕名而来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桃花和梨花是古代诗人用得最多的意象。当我徜徉于花海之中,古代著名诗人的绝妙诗句在胸中滚滚而来:唐代杜甫在《江南春》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梨花白一丈。”宋代苏轼在《春日》中写到:“梨花满地不开门,杨柳春风懒向家。”唐代张泌在《寄人柏梁》中写到:“伊人已去,桃花乱飞。绿杨山外白沙堤,旧时王谢琴书满。”还有宋代王安石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桃花流水杳无踪,下渚清晖抱岸红。欲倚玉楼飘雪舞,自攀梨树泣风。”这些经典的桃花和梨花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桃花和梨花的美丽和神秘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当然也代表了我此时此景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平谷的桃花源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为观赏型,供游人赏心悦目,拍照留影,尽管千姿百态,醉香扑鼻,但是植株数量不算多,是花海中的仙子,起花眼之用,也是点睛之笔。另一种类型是果农培植的大桃果林,这是主体,也是当地的主产和主业,是果农赖以生存的瑰宝和希望所在。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观赏林,便漫步于一望无际的果林之中。我们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正在果林中作业,有的搭梯子为果树整枝、搭架子、牵绳子,为即将盛载累累硕果的果树保驾护航;有的在浇水,只见一股股清流正在一垄垄果林中流淌;有的在施肥,为果树增加丰富的营养……人们边作业,边交谈,有的还情不自禁地歌唱蒋大为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陶醉在自己美丽的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