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行(结束篇)

木子

<p class="ql-block">  今晨,离开忻州前去参观下一个景点晋祠。晋祠是我五十年前,来太钢培训时,曾去过的一个地方。那时正处生龙活虎的年纪,我们几个培训青工,各借培训师傅的自行车骑行去往晋祠游玩。</p><p class="ql-block"> 太原城区距晋祠约30Km,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通往晋祠。那个年代交通工具很少,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城市上班人员基本上人手一辆。我家原有自行车所以骑行技术娴熟,一路上双手离把,风头正劲。</p><p class="ql-block"> 山西太原的晋祠,是太原最出名的景点,这是古代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为纪念晋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堂。参观晋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圣母殿内43尊宋代彩塑侍女群,被称为晋祠三绝之一。43尊侍女像色彩稳重柔和,表情迥异,服饰及形态都各不相同,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之一,可谓巧夺天工。第二,是晋祠的难老泉,泉水出自地平线下约 5米的断层岩,水温恒温17℃左右,即使是在隆冬之季,水中特有的生长草仍然碧绿如茵。龙口吐水处还照有照片一张,也是当年在太原唯一的一张照片,至今仍保留在像册中。第三,是太原人口中津津乐道的晋祠大米,据说是给皇上进贡的贡品。因产稻米极少,只有一块田,庶民难以吃到,事隔多年此音还犹如在耳畔响起。</p><p class="ql-block"> 这次重游晋祠,依然性趣不减,政府在晋祠纪念馆前方又建了一个《晋祠公园》。园内风光旖旎 ,树木众多,鸟语芳香,蝶飞蜂舞,一片生机。因处人间最美的四月,春暖花开的季节,行走中又春风拂面心旷神怡。 </p><p class="ql-block"> 晋祠博物馆内树木众多,古柏、古杏、古槐、古柳随处可见,最大的古柏树龄已达3000多年,它们的胸围都多达二到三米。枝繁叶茂生长旺盛。</p><p class="ql-block"> 来山西旅游出康辉工作人员张丽全程陪同外,地接导游青轻“小姐姐”作为山西全境游的接待人员,用她较为流利的普通话和专业知识把每一处景点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祥细生动向我们娓娓道来,使我们受益匪浅。近几年多次到外游玩接触过多位地接导游,云南负面新闻最多,个别导游职业素养极差,以推销产品为第一目的,多用恐吓的语言和手段迫使游客购买物品来增加收入,不知现在是否改观。</p> <p class="ql-block">山西各地古城众多,因年代久远,原有的古城都已损坏或消失,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绝大部分是在原古城遗址上重建的古城。太原的古城尤其是古城墙规模跟大同相比逊色多了。</p> <p class="ql-block">张艺谋拍攝满江红使用的道具</p> <p class="ql-block">在春光明媚的春天,名地都组织学生到外春游踏青,沿途多次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出外郊游,从小培养他(她)热爱自然,接触外面的世界,陶冶情操。</p> <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一。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位侍女含羞带笑,喜溢眉梢,大概是刚刚唱罢,受到了圣母的夸奖。可是从侧面看去,隐约可见其红肿的眼睛和含泪的眼角,生活的辛酸及艺人的苦楚被她强压于心中却又不自觉的展露无疑。</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年龄最小的侍女,身材窈窕,双肩消瘦,显得略有些单薄,面容清秀俊美,眉毛上挑,显得小心谨慎。作品将少女初入宫帏、未谙世事和拘谨小心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枯木逢春这个成语在这棵树上体现的最直接,树的底部都已枯萎甚至部分腐朽,但是树的顶面遇到春风又在抽枝散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