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访今,劳动源流——九江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走进瑞昌

九小八里湖校区五3中队

<p class="ql-block">漫步寻古,访青铜源起;巧手绘今,学剪纸时兴。九江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走进瑞昌,寻访劳动的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队员们来到了瑞昌市博物馆,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文物。古代人类为了打猎,学会了磨制石器和使用弓箭。</p> <p class="ql-block">进入馆内,仿若趟进了历史的长河。队员们一边跟着讲解员认真地参观,一边认真地记录。三千年前,先民们就已经通过劳动掌握了先进的青铜采冶生产技艺。队员们对古代采矿、冶铜的技术甚感好奇,深深为祖先的聪明智慧与勤劳勇敢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博物馆,队员们来到了瑞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瑞昌剪纸起源于一千多年前,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闲之余,劳动人民会用红纸剪出花鸟虫鱼,也会用剪纸反映农事劳作的画面。一幅幅美丽的剪纸,无一不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p> <p class="ql-block">劳动人民为了盛放物品,用竹子编织了各种器具。在瑞昌的商周古铜矿矿冶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运送矿石的竹筐、竹箩,距今已有三千多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斗笠、丝箩、米筛被誉为“瑞昌竹篾三宝”。2008年瑞昌竹编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在瑞昌市非遗传习所,瑞昌剪纸非遗传承人教队员们剪纸。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聚精会神地学习着。</p> <p class="ql-block">在队员们的认真努力下,一张张红纸变成了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兔子。劳动创造美好,平凡成就伟大。通过实践,队员们对劳动的理解更深刻了,更加热爱劳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