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牡丹品种繁多,可分成上千个品种。花瓣为重瓣,色泽亦多而艳丽,花开大而香,可谓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正是东都洛阳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br>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h3> <p class="ql-block">“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每年4月花开时节,洛阳数十万株牡丹争奇斗艳,雍容华贵,仪态万千,花香满城,引来众多游客畅游花海,尽赏牡丹风采。</p> <p class="ql-block">四月天我们去洛阳赏牡丹花,到达当天正值雨纷纷,白马寺满园的雨中牡丹正应了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p> <p class="ql-block">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延续至今,品种繁多,素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美誉。</p> <h3>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h3> <h3>园里还有一些其它的花卉,也被雨水浸透得娇艳欲滴。</h3> <h3>如果说4月到了洛阳,不看牡丹就不足以领略洛阳这座城市所独具的牡丹魅力。那么任何时间到洛阳,却不来龙门石窟,就不足以领略到洛阳这座城市本身的厚重底蕴了。龙门石窟历史悠久,最早是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也发生在这里。这里最早的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时期,盛于唐朝,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br></h3> <h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尽管天下着雨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洛阳龙门石窟的人气度。</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龙门石窟西山密密麻麻的石窟中,最不容错过的莫过于卢舍那大佛,它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据说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座大佛面相端庄慈祥,眉目清秀,鼻梁高挺,嘴角微笑,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好像都在注视着你似的。</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在那个特殊年代经常不上课,没事就在家手边放一本新华字典翻阅了些许古典名著。读过《镜花缘》,书中武则天贬牡丹花到洛阳故事记忆比较深刻:大意就是当年武则天六十大寿,喝了酒后令百花在严寒之日全部开放为她祝寿,唯有牡丹仙子不同意,没有开!武则天在盛怒之下把牡丹仙子贬到了河南洛阳(当然这是戏说)。所以每当提到洛阳牡丹就会联想到武则天。</p> <h3>第二天去中国国花园时天晴了,运气真不错。牡丹的雍容华贵,仪态万千,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几千年来,引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 ,诗潮滚滚,每一首都写尽了牡丹的风华绝代,惊艳千年。</h3> <h3>今作此篇只为回忆前些年游洛阳牡丹园。重新细细的品赏花魁的风姿绰约,慢慢地回味游园的愉悦😀</h3> <h3>花开似海,静等你来。</h3> <p class="ql-block">趁天气好,我们马不停蹄游了中国国花园和国际牡丹园两个园区,仍意犹未尽。</p> <h3>园区里一些没有围栏的花田是允许你靠近花木的。</h3> <h3>荷包牡丹,当时拍时只觉得好看并不知道也是牡丹。</h3> <p class="ql-block">2015年4月拍摄,2023年4月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