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融融春日柳丝扬,</p><p class="ql-block">春风拂面溢花香。</p><p class="ql-block">人间最美四月天,</p><p class="ql-block">读书细细品经典。</p><p class="ql-block"> 4月15日上午,由柳泉镇中心校承办、元村小学主办的第二十一期红旗书屋阅读交流会,在宜阳县教育局红旗书屋拉开帷幕。我们相聚在经典的世界里,传承《论语》精华,分享华夏文明。本期的阅读交流会主题是《修君子品格,做“四有”新教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开场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习主席提出教师要做“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p><p class="ql-block"> 2021年习主席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从“四有”好老师,到时代大先生,我们始终不忘汲取经典的智慧,修君子品格,做“四有”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 我们欣赏着元村小学全体师生学《论语》的视频,穿越了时空,和孔圣人对话,一起聆听我们心中的《论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分享交流“四有”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篇章一 有理想有信念</b></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亲可敬的张校长分享了“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拘泥于一种形态,要具有多方面的才干,博学多识、格物致知。我们常说“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曲士不可以语道。这就是说一个人的见识、学识和修养非常重要。所以,老师们,我们不做记问之学,而要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做时代的大先生,就必须具有“君子不器”的理想和精神、拥有“君子不器”的胸怀和能力。</p><p class="ql-block"> 张校长还分享了:子夏曰:“博学而笃志,且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强调了博学和笃志、问与思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学,到思,再到力行,力行近乎仁。今天的课堂,我们要注重调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更大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打开思维。落实孔子主张的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善于启发和引导,而非告诉。这和《学记》中的“善喻”教学原则是一致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到冥思苦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们的精彩分享</p> <p class="ql-block"> 经典分享人王锦瑞分享的是:“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作为教师,要懂得严慈相济,把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关心与爱护,严在该严之处,爱在细微之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愈发优秀。</p> <p class="ql-block"> 经典分享人祁绍娥分享的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来自《论语·子罕》篇,这是强调一个人立志的重要性。那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立志仍然决定着我们这辈子取得成就的大小。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和一个胸无大志的人相比当然前者更能取得成功。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志向!</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我们博学多识,文学底蕴厚重的徐校长点评,他说:读书使人美丽,分享助我成长。做“四有”新教师,是教师的底线是根本。曾经的老教育部长说过,小学教育是做固本、铸魂、打底色的工程。学《论语》正是固本、铸魂、打底色,为学生未来服务,终身服务的。</p><p class="ql-block"> 徐校长还为我们解读了《论语》中的经典在我们教师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如何教育学生,如何在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教育学生等等,教师要有真学识,内心自信,自重,才有威信。要有做教师的坚定信念,要用信念推动教育,教师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教育是爱的事业。做一个好老师,为教育做贡献,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方向,这是我们有作为一名教师有理想,有信念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徐校长用深入浅出,文雅而又幽默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做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教师是最根本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篇章二 有道德情操</b></p> <p class="ql-block"> 张校长又给我们分享了“君子和而不同”。“和”是中华文化中的大智慧,致中和,和为贵。我们都熟知“六尺巷”的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当然,和不是和稀泥,和是承认差异的存在,并且尊重差异。也正因为各自的不同才能相得益彰。大自然的美,美在于四季更迭而又包罗万象、和谐统一。音乐之美在于高低舒缓,建筑之美在于错落有致。也正因为有一个个独特个性的我们和一个个独特个性孩子们才会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学校教育。很欣赏一句话:“爱,让不一样的我们有着同样的精彩!”心和意同,谋无不成。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所以,我们尊重每一位老师的不同,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孩子的不同。我们来感受孔子尊重不同而又实施不同教育的案例,因材施教。《先进》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p><p class="ql-block"> 张校长还分享了: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特别有力量。虽然时代不同,但依然可以勉励我们:不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而要更多的关注自己精神层面的成长和修养。我们知道孔子很欣赏他的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不迁怒,不贰过。”春秋时代生存是个大问题,但颜回依然能够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当代“燃灯”校长张桂梅更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学习的榜样,有人问:你拖着一身的病痛,怎能受得了超越常人的苦?他回答:是坚定地理想信念。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我们来重温张桂梅《感动中国》颁奖词,从中汲取力量。</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的分享也是个个精彩。</p> <p class="ql-block"> 经典分享人李双双分享的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该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用平时自己在校园中捡垃圾<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行动感化引导学生,来诠释“先行其言,而后从之。”</span></p> <p class="ql-block"> 经典分享人李国辉老师分享的是: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对一个人,必须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在学校,领导层是老师的管理者,班主任和老师是学生的管理者,我们都应谨记“不以言举人”。同时我们在工作中更要多做事,才能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落到实处。落实好“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我们才能称得上“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 经典分享人许蒙蒙分享的是《论语》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我对这句话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解是身教大于言教。我认为以身作则的教育比泛泛空谈的教育更有效。</p> <p class="ql-block"> 经典分享人张玉欣分享的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把“恕”作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我们是否也该把“恕”作为自己终生奉行的一个字从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凡事都能切实从家长及学生两方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从而真正做到“自己不想、不愿意、不喜欢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绝不能因为自己而发生在别人身上”即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我们的师德师风建设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聆听徐校长的点评更是受益匪浅。他的精彩点评:做“四有”新教师,是教师的底线。人的层次可以从认知层面,思维方法来决定的,思维方式不同,做人也不同,做人的道德,最根本的就是:孝。教育要做固本、铸魂、打底色的工程。现在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就是素质教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德育教育。</p><p class="ql-block"> 最后徐校长和我们还探讨了《论语》中的“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让我们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做教师的底线,也是最根本的。</p><p class="ql-block"> 徐校长点评,让我们心灵撼动,做一名教师任重而道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篇章三 有扎实学识</b></p> <p class="ql-block"> 张校长分享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历史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精彩,听课人都很震惊,问他准备这堂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直接备这节课用了十几分钟,但准确的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作为老师我们的“善其事”就是做一名好老师,我们的“器”就是我们扎实的学识、高尚的道德,仁爱之心等等。孔子晚年读《周易》,韦编三绝的故事,用孔子的话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学琴,把自己的琴技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才算满足。我们再来感受一则“以一知十”的对话: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所以,老师们,要做人师,做时代的大先生必须要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闻一以知十的学习态度,扎实自己的学识,学而不厌,才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p> <p class="ql-block"> 经典分享人张轶航分享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所以一定要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一种谦逊的学习态度从生活的各个细节、从周围的各色人群中学习有益的东西,吸收能够让自己发展进步的营养。这样你才能集众家之所长,沿着成功的高峰越攀越高,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经典分享人王丽丽分享的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p> <p class="ql-block"> 经典分享人姜雪娇分享的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形容一个人特别谦虚好学。敏而好学者,勤学好问也。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董二鲜老师分享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先准备好所需的工具、设备,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到更好、更高效。</p> <p class="ql-block"> 胡老师分享了“温故而知新”的四种解释,“可以为师矣”的两种解释。分享中提到了一名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学识,只有做到了“温故而知新”才可以称之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一定要养成“温故”的学习习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篇章四 有仁爱之心</b></p> <p class="ql-block"> 张校长分享了两则《论语》中的故事:“颜渊问仁”和“宰予昼寝”来展现做一名教师要“有仁爱之心”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小故事,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有仁爱之心的老师,会感化每一位学生的。</p> <p class="ql-block"> 陈迎迎老师分享的是“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老师宽容学生,学生宽容老师,这对彼此的心灵都是一次无声的滋养。我们要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要对小孩永怀善意,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p> <p class="ql-block"> 张艳丽老师分享了《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译文: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分享了古代故事《赵孝争死》、身边故事《丢失了的沙包》。从故事中认识到仁能感动恶。教师要播撒善良的种子在孩子心中,使他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徐校长做了精彩的点评。 用了“习以为常,为我所用。”这八个字来让我们在今后学习《论语》的精华。他说: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论语可以影响一生。要入心去读《论语》, 把读经典变为经常化,多读多念,经典可以重复使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理解。阅读理解后为我所用,深入浅出地来理解国学经典。学《论语》重在过程,在原来理解的基础上深层次的理解。 </p><p class="ql-block"> 最后徐校长为我们解读了整本《论语》的布局谋篇,解读了《论语》的学而篇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p class="ql-block"> 徐校长用“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可夺也。”结束了本次的分享交流,我们受益匪浅,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是啊,学《论语》最好的养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总结篇 </b></p> <p class="ql-block"> 鱼泉小学校长李校长就“有仁爱之心。”做了分享交流:教育就要做有温度的教育,我们柳泉教育的公众号,每期展示的都是每位老师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教育,以爱为底色,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 水兑学校马校长分享了:教育是固本、铸魂、打底色的工程。让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上好励志课,做“四有”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 柳泉镇中心校温文尔雅的白校长分享了:本次读交流分享会的主题是:修君子品格,做“四有”新教师。教师要用爱去培育爱,要用爱去唤醒爱,去热爱教育事业。让我们多读书,提高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多读书,让生活有宽度,人生有厚度;多读书,让我们静心思考教育的初心,找出当初最朴素的梦想——做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是我们永恒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教育局严局长做最后的总结发言: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读书学习。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今天的读书人有两大责任:自己读《论语》和劝人读《论语》。《论语》中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要多读《论语》。</p> <p class="ql-block"> 经典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承载着历史的积淀,记录着圣人的精髓,承袭着我们的心语。<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论语》一部历时久远、容量博大、涵纳丰赡、析理深奥的中国古文化典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span>上午的分享和交流,是真挚而又丰富的,充实而又深思的,朴实而又震撼的。让我们重温经典《论语》,解锁教育密码,回归教育本质。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到教育的初心——做“四有”新教师。</p> <p class="ql-block"> 策划:张晓 </p><p class="ql-block"> 主持:王锦瑞</p><p class="ql-block"> 摄影:陈迎迎</p><p class="ql-block"> 编辑:姜雪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