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行之歙县棠樾牌坊群、渔梁坝、雄村

田佳惠子

<p class="ql-block">鲍家祠堂</p><p class="ql-block">鲍家祠堂位于棠樾村,在闻名于世的牌坊群旁,就是鲍家男女二祠,分别为敦本堂和清懿堂。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歙县郑村棠樾牌坊群</p><p class="ql-block">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是徽州石材建筑的珍品。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p> <p class="ql-block">骢步亭</p><p class="ql-block">是一座路亭,四角攒尖式,翼角飞翘,灵巧精致。门额上有清朝著名书法家邓石如题“抱步亭”3个篆字。建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这座小方亭不仅为行人休息提供了方便,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建筑空间显得生动,建筑形象更加丰富,为牌坊群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徽州府城遗存</p><p class="ql-block">"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徽学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也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徽州府衙</p> <p class="ql-block">许国八脚牌楼</p><p class="ql-block">许国牌坊,气势恢宏,举世无双,是全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脚牌楼。</p><p class="ql-block">许国是明代著名政治家,祖籍安徽歙县,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为三朝元老。他打破君臣定例,生前在家乡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巍峨雄壮的八脚牌坊。</p><p class="ql-block">许国牌坊屹立于歙县牌坊群落中央,是全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脚牌楼。这是一座由明神宗特批建造的记载许国“协忠运筹,茂著劳绩”功绩的功德坊。</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山水画廊</p> <p class="ql-block">魚梁镇</p><p class="ql-block">渔梁镇座落在清澈的练江旁,古镇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徽商兴盛数百年的重要水路码头,保存有古代街衢、水埠和码头的原始风貌,是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被称为“徽商之源”</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村,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渔梁坝的地位是极为重要,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环境。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的标志。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渔梁坝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古镇老街坐落 一座徽派建筑的祠堂,名为崇报祠,为缅怀修建渔梁坝的有识之士而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现辟为渔梁坝博物馆,馆内 以图文和实物的形式展示了渔梁坝的建造过程、建造工具和历代主持筑坝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歙县雄村</p><p class="ql-block">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迁,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号称“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与“锦绣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乡”棠樾齐名。这里是聚族而居的一色曹姓,历代名臣辈出,,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道光十五年(1835年),曹文埴和曹振镛父子把持朝政达75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登竹筏游新安江</p> <p class="ql-block">古香樟林,树龄已达三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大中丞坊和四世一品坊</p><p class="ql-block">距竹山书院不过百米,在今雄村乡政府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石坊,三间三楼,四柱冲天,这就是“大中丞坊”,又称“光分列爵坊”。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也就是曹文埴京殿传胪后的第三年。</p><p class="ql-block">坊上镌刻了曹氏家族自明成化年间首开进士曹祥,到刚刚金榜题名的曹文埴在内的所有进士、举人的芳名,是一次集体表彰活动。</p> <p class="ql-block">竹山书院</p><p class="ql-block">全国文保单位竹山书院建成于1759年,系曹氏家族的私家书院。</p><p class="ql-block">竹山书院两旁的石鼓和大门上方斗大的“竹山书院”的题额十分醒目,入门处竖立了一个木屏,两廊皆方形石柱,正厅宏大宽敞。</p><p class="ql-block">正壁悬兰底金字板联一付,上联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下联是“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联为曹文埴所撰写。</p> <p class="ql-block">桃花坝</p><p class="ql-block">桃花坝是沿新安江建成的一高大石堤,形如雉蝶,坝上遍植桃树,有数十品种,夹发紫荆,蔚然壮观。</p><p class="ql-block">清代曹文植石鼓观斋诗钞中有云:“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游眺……”相传,清人袁枚在前往黄山游历时,曾和清代戊辰进士曹学诗一道在桃花坝上欣赏过桃花。</p><p class="ql-block">桃花坝就是曹姓家族的水上公园。</p><p class="ql-block">登坝远望,碧波荡漾的渐江,逶迤而去,江水清清,游鱼可数。对岸连绵的群山,竹丰林茂,郁郁葱葱。江面偶有轻舟数点,山间或有樵歌酬唱,好一派“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如诗如画的意境。</p><p class="ql-block">当年雄村曹氏沿十里长堤遍植桃花,既保持水土,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现今景区各处尤其是在桃花坝上遍植各种桃树,时值仲春坝上各色桃花盛开怒放。让游人驻步观赏留影。</p> <p class="ql-block">沿古桃花坝上赏桃花</p> <p class="ql-block">竹山书院之凌云阁</p><p class="ql-block">桂花园西首有八角亭一座,正名为“凌云阁”,亦称“文昌阁”。此阁高大雄伟,石基八面,高六尺多。阁分二层,各具八角,顶为锡制,基部如荷披复,上为防风锥,以铁链八条系于四角间。角均翘起,如鸟振翼,下垂风铃。角尾饰以陶制鳌鱼。脊间立好望兽。阁的上层,八面皆窗,正面窗外悬陶匾,赭底黑字:“俯掖群伦”,是曹文植的手书。阁的下层,前柱为石制,两柱间有一匾,兰底楷书金字:“贯日凌云”,石柱悬一对联,上联“扶君臣朋友之伦,心悬日月”,下联“证圣贤豪杰之果,道在春秋”。</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欣赏!</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p><p class="ql-block"> 於卧龙湖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