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交流的内容是《设计与编写教学目标(第八版)》6-10章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书是灯,通过阅读,就能照亮前方的路;书是桥,通过阅读,就能连通现实与心灵的两岸;书是帆,通过阅读,就能推动人生前行的船……</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张学霞老师主持,主讲人由张静老师担任。她从读书带来的思想蜕变谈起,带大家一起回顾了表述为预期学习结果的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学习——评估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教学目标下列举不同的学习结果表现类型容易产生的误区。利用恰当的契机,让学生明确教学(学习)目标。</p> <p class="ql-block"> 邵素珍老师结合学校的可见性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研究与实践,与书中的观点进行对应做了分享。</p> <p class="ql-block"> 许兰贞老师以整体“1”为实例,分析孩子思维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过程中理解概念落实问题。概念的理解与灵活运用以运用为终极目标。</p> <p class="ql-block"> 崔立凤老师结合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终极目标实现的美好畅想,前期的目标表述到灵活运用都是为了让孩子实现思维跳跃。</p> <p class="ql-block"> 赵怀霞老师从全书的三大部分的结构及主要内涵谈了自己的理解。以身作则,慢慢咀嚼,建立读后精华与课堂实践的联结。</p> <p class="ql-block"> 王利颖老师结合研究课《寓言两则》谈了自己在表述目标、落实目标中的拔节。</p> <p class="ql-block"> 崔校长在引领中强调:读书勿急于求成,暂时读不明白时,可以先放一放,从书中走出来。实践中遇到问题再走进书中去寻找答案,建立理论与实践支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她特别强调,我们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可见性学习真正可见。在前七期的课堂研究中,老师们已经有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意识了,但在实操过程中有时会走着走着丢了我们的目标。因此,依据课标和教材表述准教学目标后,要设计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再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设计与之对应的评估。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答案,更要追问孩子们是如何得来的,并根据目标和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成为把控目标的行家里手,这样课堂才能提效,双减也能真正落地。</p> <p class="ql-block"> 随着读书的深入,老师们的思维碰撞更加激烈,老师们在阅读的路上彼此找到尺码相同的人,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在读书与实践中慢慢落地生根。精彩指日可待!</p> <p class="ql-block"> 编辑:邵素珍</p><p class="ql-block"> 审核:校长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