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朱家峪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原名城角峪,后改称富山峪。明洪武初年,朱氏家族自河北枣强迁到该村,距今有600多年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朱家峪村仍完整的保存了原来的建筑格局,古风古貌。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系休闲、旅游、度假的地方。古村为梯形居落,古村域内面积七千亩,有祠庙、楼阁、石桥、故道、古泉等大小景点80余处,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古村为梯形居落,上下盘道,高底参差,错落有致。古村域内面积七千亩,有祠庙、楼阁、石桥、故道、古泉等大小景点八十余处,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独具景致引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赋文泼墨,反映朱家峪的美术作品众多,以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朱家峪印象》最为有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朱家峪还保留着一座完整的私塾,是一个紧凑的四合院,右边是厨房,左边是书房,正对着主人的居室的则是一座两层的藏书楼,它的主人朱逢寅,因为教出了两个有名的举人,光绪皇帝亲笔题字 “明经进士”匾额。朱逢寅自幼聪颖伶俐,勤奋好学,屡试屡第。先中秀才,又中廪生,再中贡生,方圆百里无人不晓。光绪年间朱逢寅被皇帝钦命为明经进士并任候选训导。中年后在家开设私塾,桃李满天下。他的得意门生当属翰林院编修主持刘元亮(今章丘旧城西南温家庄人)和奉天(沈阳)总兵刘仲度(今官庄街道刘家赵庄人),两名学生,一文一武,名震天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朱家峪大小古建筑近200处,大小石桥99座,井泉66处,自然景观100余处。从山脚下的新村穿过那古老的门洞,便会如时光倒流一般,将你带回那旧日的年代,朱家峪的水井、房屋、道路和桥梁,是中国北方山区村落建筑的典型,它浓缩了中国古代农民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凝聚了中国北方农村一缕浓郁的乡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村内建造于康熙九年的立交桥,显示了中国古代农民的智慧,它和许多古代民居一样,桥拱的石头间一点儿都不用灰泥,而又严丝合缝的咬合在一起,这个立交桥的功能,就是桥上可以走人,桥下可以泄洪,在没有洪水的时候桥下也可以走人、走车。之后,经过二十多年,人们在桥的另一边又修建了一座立交桥,它们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的双璧,桥下宽敞的泄洪道,同整个村落的街道排水系统完美地连接在一起。建于清康熙年间(桥下石刻记之),三百余年。立交古桥分东西两座,相距约十余米。上下行人,通车运输,十分方便。桥身全用小型青石叠砌而成,历尽风雨雪霜,未曾损坏,依然原貌。被专家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