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说高考——写给高三的你(九)

大方人家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间四月说高考</b></div></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写给高三的你(九)</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望东<br>2023年4月15日</h5> 和煦暖风,决胜烟柳,不负春光不负卿,人间最美是四月。转眼间,又到了高考的冲刺月,高中3年,1095天,高考四天,345600秒,六门科,36本书。四月,让我们尽情释放自己的学习潜力,实现天赋与能力的极致发挥,智慧与素养的比翼双飞。<br> 高考其实也是很痛苦的。可是回首人生,我们往往会对高考的经历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很多人的生命历程中,“高考生”是一个重要的印记,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近两年,每年有上千万的考生,而能够考上211的人数只有5.2%,能够考上985的人数只有1.9%,全国重点总的录取也就在13%左右。这意味着100个学生里,也就不超过15个能够考上重点),给自己穿上学历的铠甲,不仅意味着有更高的眼界和思维方式,在接受过教育之后,你会更理性地思考问题,会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会更严谨地规划人生,会更懂得和家人沟通,教育后代的方式也会更加科学。所以每每想到高考,定然魂牵梦绕,也定然踌躇满志。<br> 高考还是要我们学会回到原点去想。思考为什么2023年高考(语数英)全国1卷难度要提升,高考改革的价值在哪?难道是在于拼命地刷题?拼命地应试?和更多人拼命的内卷?No!它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考育人的理念,通过高考命题改革引导高中学生树立更好更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当从你跨入高中学习的第一天起就要走正道,不走正道,你就考不出来;不走正道,你就学不下去;不走正道,你就硬不起来。高考考什么?考知识,考能力,还考学习习惯,学习品质,更重要的还是要考人生!在今年的高考命题中,预估试题编排方式也会发生变比,过去是先易后难,递进式逐渐加大难度,而现在是跳跃式,有难度的题目随时可能出现,这种变化的出现,也是顺应当下信息时代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出现的。这也意味着要磨炼我们的意志,强大我们的心理,更加理性,更加从容,这也是我们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br> 高考在本质上就是生活。高考怎么考?考试中心提出了“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成题。无情境,不命题”的具体办法,将“价值,思维,情境”融于一体(语文要增加7种文体,数学要强调思维和复杂场景运用,英语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这几个关键词整合起来,考试与生活的外延便无限趋同。今天的高考就在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热爱我们的生活,更在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面对我们的生活。真实情境,真实任务,解决真实问题,促进真学习,运用真知识,习得真本领。考试和生活的本质都无限趋近于真善美。<br> 离高考还有50天,我们如何不辜负这份“特别清澈的爱”?答曰:莫如归去!<br> 四月份是二轮复习构建知识体系、化知识为能力素养的关键期。有没有真正进行概念学习?有没有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有没有用批判性思维解题?有没有真正重视课本的复习?有没有真正进行过深度学习?有没有让知识学习和试题训练成为锤炼素养和挖掘潜能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动实现化知识为能力,实现知识能力从量变向质变的跃升,是冲刺四月复习的主要任务。<br> 四月份也是做真题,再磨题,品“考味”的关键期。要认真做两年的全国语数英1卷(江苏模拟卷要重视)和3年的浙江省自行命题的“7选3”试卷,分析其立意,看命题者高明在何处; 分析其情境,看命题者情境创设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其设问,看设问的精妙之处是什么;分析公开的解题过程,看其思维模式与自己有何不同。一定要记住,出高考题的就是那帮人!<br> 人们常说,每一个人都是潜力无限的,高考也真没有捷径,如果说有,一定是苦苦冥思后的豁然开朗,一定是长期积累后的厚积薄发!<br> 四月,心中有远方,笑里有坦荡。加油吧,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