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首考后,看过来</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望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2月3日</div> 1.首(高)考虽受疫情、难度、心态影响,但首考成绩的取得一定是扎实的学科知识+熟练的做题技能+积极的应试心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系统工程,没有捷径,更不存侥幸。<br> 2.本次首考的总分值明显高于去年,430分以上全省预估近300人,2022年只有119人,原因在于英语比较简单(2023年A等划线为122分,约4.4万人,2022年为116,2021年为117)。“7选3”科目因为实行赋分制,分值变化不大。<br>3.本次首考英语第一次采用全国卷,政治、地理、生物、化学难度较大,其它总体比较稳定。整套试卷核心素养的元素明显体现,因为“7选3”二考出卷老师团队基本稳定,所以首考试卷很有参考价值,而语数英要参考全国1卷。<br> 4.首考后放弃选考科目要慎重,取决于个人成绩的真实水平和提升空间以及个人学习能力和时间分配,还有其他科目准备情况等因素,比如成绩优秀同学原则上学科要94以上,超水平发挥的学科要90分以上,明知潜力几乎没有的科目亦可选择放弃。数学100分以下的可选择一门放弃用以攻克数学,一定记住,总分才是硬道理!<br> 5.强基计划招生的学校是39所985学校(2022年有5所未招),其中北大、清华每年强基计划招录60-70人,入围且享优惠政策预估需434以上,其他学校400以上。当然每所大学综合考试录取模式有所不同,要以学校招生简章为主。<br> 6.首考成绩还关乎“三位一体”招生的选拔和录取,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学校有复旦、交大、浙大、国科大、南方科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其中复旦、交大、国科大的绝大多数招生计划在三位一体中完成,浙大是三分之一,省属高校有44所参加三位一体招生。无论是高水平学校还是省属高校,三位一体录取成绩是三部分组成:高考成绩(60%-85%)+面试成绩(17%-30%)+学业成绩(3%-10%)。<br> 7.考虑语数英2023年首次选用全国卷和前期首考复习的语数地位让位,首考后必须首先保证语数英(英语放弃二考的除外)学习时间和复习的精准内容,上特控线语文基本要求108分以上,数学基本要求110分以上,否则基本没戏。<br> 8.网传,今年首考选考物理8.78万,化学6.2万,生物10.5万,政治15.82万,历史15.2万, 地理19.44万,技术11.96万。选二文一理的分值明显高于二理一文,但在高校录取招生中选物理、化学的录取优势明显大于选政治、历史,所以对不同学科的分值不必过于拘泥。<br> 9.预估2023年全国共有1700多所高校,2万多个专业在我省招生,2023年浙江省高考特控线为592,一段线为497(上线人数为17.2万,本科招生总人数14.4万,意味有3万人上不了本科),双一流大学625以上,根据高考上线分数线与首考成绩,要好好分析和制定科学复习计划,力争取得最有效分数。<br> 10.未来120天的学习重点一定是全力以赴备战六月高考。别忘了语文文本阅读的“深入浅出”,数学综合运算“百折千回”,英语读后续写的“拨云见日”,更有那“七选三”科目的魂牵梦绕,当然,高考是一场解放战争,这个意义深远。<br>(个人观点,仅供参考)<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