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教研水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提升心理健康知识和水平,较好地塑造学生健康心理,4月11-14日,由湛江市教育局、湛江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广东德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承办的《2022年湛江市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提升项目》培训活动。第四场培训于4月14日由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黄凤平老师进行“个体辅导技术和心理健康状况筛查与干预”专题学习培训。</p> 专家介绍 <p class="ql-block"> 黄凤平,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心理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沟通培训师、学习能力指导师、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美国正面管教学校讲师、国家高级心理保健师、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授课教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18px;">主题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个体辅导技术》 </b></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主要围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个体辅导技术》专题进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原因分析、个体辅导技术、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教育活动建议四个方面详细的专业讲解。</p> <p class="ql-block"> 在心理辅导技术中板块学习中,黄老师分别从行为矫正技术、认知改变技术、情绪调整技术、积极暗示技术进行了全面讲授,而在认知改变技术中,黄老师重点讲解了ABC原则,A代表事件,B代表认知,C代表情绪,而情绪行为发生转变主要在于对事件的认知,这也就要求了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重点抓住认知这一环节。</p> <p class="ql-block"> 在课堂中,黄老师和大家一起观察了人类行为冰山图。通过观察发现,显露在外面的、能够让人看到的是人的“行为”。隐藏在冰山下面代表行为的目的,其建立在如何寻求归属感的价值感“错误”信念上。因此,要改变孩子的错误行为,就是要改变孩子的感觉、信念、让孩子有价值感和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 讲解完后要求我们每个人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并积极的引导我们融入到该情境当中,以此来加强情感体验,更好的产生情感共鸣。</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讲授了信念和16种基本欲望的特点,并让我们尝试举例将生活中一些“必须”“一定”等非理性信念转化成“可以”,并体验两种词语运用下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随后黄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小孩不笨》,让我们分别从教师视角、学生视角画出两幅“冰山图”,并要分析出他们的外在行为、语言、表情;进一步感受他们内外的信念、期待、渴望,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家庭治疗师萨提亚的“冰山理论”来看,学生的行为就好像显露在外的“冰山”一样,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则藏在更深层次的“冰山”下面,包括学生的感受、想法、期待、渴望和自我等。这些犹如学生的行为“密码”,需要老师一一解密。</p> <p class="ql-block"> 既然学生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密码”,那么我们如何识别呢?学生的行为“密码”又有哪些类型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黄老师指导我们学会用”错误目的”法,找一找其行为“密码”和如何破译方法。希望“错误目的”法可以成为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有效工具。</p> <p class="ql-block">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把青春期之前的孩子的错误行为目的归结为四类:过分关注、过度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针对这四类错误行为,错误目的表为我们提供了四把金钥匙,以解密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信念。同时,“错误目的表”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把个体心理辅导的过程比作调琴师,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并运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主题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b></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依据《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从专业角度向班主任普及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介绍了小学生心理状况筛查、干预的工作流程、筛查途径、实用工具(MHT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房树人测验)以及关注七类重点人群。做好筛查,是我们有效干预,减少学生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步,因此实用科学的方法和工作流程、利用有效的工具都非常重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精进筛查的方法及干预的技术。</p> 小结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的精彩讲座,犹如一场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更如一座灯塔为我们指明方向,教会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光,成为光,散发光。</p> <p class="ql-block">第六组:阳光小组</p><p class="ql-block">撰稿:黄漫、苏碧玉、吴国英、吴观容</p><p class="ql-block">拍照:吴国英、王晓霞</p><p class="ql-block">审核:邓锐延、林建波、陈小燕、张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