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为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昌平区、顺义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同小学英语学科以教材为依托,聚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开展了四年级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活动。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宋金红老师工作坊的教师以及昌平区、顺义区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英语学科教师共269人参与了本次教研。</h3> <h3><div>一、目的明确深研究,理念引领思路清</div><div> 昌平进修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宋金红老师阐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倡导统筹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怎样做才是跨学科学习?怎样用好跨学科学习?为此遴选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英语学科教材中共有的端午节内容设计的跨学科学习教研活动。通过学科间相同教学内容的融合,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探索、实践以及练习,在学生的深度学习中建立对关端午节知识的勾连,形成对端午节的整体认知,促进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随后宋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div></h3> <h3><div>二、课堂展示显风采,学科融合促新知</div><div> 1.昌平区道德与法治和英语学科跨学科课堂展示<br> 昌平区昌盛园小学的王志新老师进行了《奇妙的节日风俗》的课堂展示,王老师从饱含深意的古诗词、日历导入新课,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同一节日不同地区的风俗和当地风俗以及本地区不同民族特有的节日风俗,体会节日风俗具有地域差异性以及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多样感情。</div></h3> <h3> 王老师通过阅读与节日风俗相关的文字、视频、图片等不同形式的资料,进一步加强学生阅读资料、提炼信息、分工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深刻体会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h3> <h3> 昌平区小学英语学科教研员顾金侠针对英语学科如何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融合的角度介绍了英语学科教学的思路:英语学科基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的端午节的起源和相关习俗,重点激活调动学生的已知相关背景知识,通过活动观下的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活动设计,在语境中强化语言表达,输出重点端午节文化知识。关注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从而达到涵养家国情怀的课程目标。</h3> <h3> 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的郑美丽老师进行了《Unit 5 Is May Day a Holiday? L17》的授课展示,英语学科基于学生前一课时在道法课程中学习了解的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相关习俗,教学过程中重点调动学生的已知相关背景知识。</h3> <h3> 郑老师通过活动观下的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活动设计,在语境中强化语言表达,输出重点端午节文化知识。既关注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又达到涵养家国情怀的课程目标。</h3> <h3> 2.顺义区道德与法治和英语学科跨学科说课展示<br> 黄城根小学顺义分校的彭楠老师进行了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我们当地的风俗》的说课展示,彭老师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特色五个方面进行了说课。</h3> <h3> 彭楠老师的说课展现了道法学科打破板块界限、整合教材资源,多学科融合、丰富课堂体验,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开展学科活动的教学特色,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体现了课程在与活动融合中对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h3> <h3> 顺义区裕龙第二学校的张悦老师进行了小学四年级英语课《Unit 5 Is May Day a Holiday? L17》的说课展示,张老师以《学科融合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实现学生深度学习》为主题,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分析。</h3> <h3><p>三、精彩点评指方向,共话未来促落实<br> 顺义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赵晓梅老师对两节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赵老师肯定了王老师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来体验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的特点,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调查昌平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风俗这种活学活用教材的优秀做法。赵老师对彭楠老师说课内容涉及的家乡风俗的深度和广度的涉猎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br></p><p>顺义区小学英语学科的教研员陈偲对英语学科在跨学科教学方面的活动设计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单元主题教学背景下挖掘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方面还有更大的探究空间,为未来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提出了期望。</p></h3><h3><br></h3> <h3> 最后,宋金红老师对未来两区的联合教研、互学互鉴提出了期望,期待在未来两区的老师们能够更多的交流学习,促进跨学科融合的深度发展。工作坊的老师们对落实新课标理念,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未来的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设计,课程协同育人明确了方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