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古城新韵

一凡老人

<p class="ql-block"><b>老家的古城新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煦的春风,带来了杨柳翠、河水清、梨花白、桃花红……,那才叫百花争艳竞从容呢!</p><p class="ql-block">近期回家探亲的我,站在南山公园的凉亭里,在欣赏南山公园美景的同时,还俯瞰着如银丝带般的大凌河;俯瞰着靓丽的高铁牛河梁火车站;俯瞰着如镜子面般平坦的长深高速公路凌源段;俯瞰着百花园般的凌河广场;俯瞰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与此同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种“幻觉”;我的心也仿佛生出一种“疑问”,这还是我印象中的凌源古城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我离开家乡的时候,凌源县城只有大十字;小十字;和以大十字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条街。离大十字200米,是横跨南街的小十字,小十字西边是小西街;小十字东边是朝阳街。小西街与朝阳街没有店铺,全是居民户。</p><p class="ql-block">在不足十米宽、百米长的南、北街两边,稀稀拉拉的、低矮的国营店铺门面房,夹杂在居民住户之中。在大西街路北,离大十字200米的县剧场(“文革”时期修建)后身,一幢土啦吧唧的三层楼是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文革”时期修建)。这是凌源人的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在东街路北 ,离大十字150米的两层临街旧楼(“文革”时期修建)是县政府招待所。这是凌源县委、县政府招待上级领导、来宾与工作人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白天,大街上稀稀拉拉的县城居民,进出在县蔬菜公司、县粮油公司的门市部里,购买着一日三餐所需的蔬菜和粮食。</p><p class="ql-block">晚上十点前,只在大十字四个街角上的路灯杆子上才有的昏暗的电灯光,照耀着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路灯下,卖毛嗑的、卖糖葫芦的、卖棉花糖的、卖孩子玩具拨浪鼓的……小商贩们,分别借着电灯光吆喝着。这就是县城里夜间最繁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辽宁省凌源劳改分局成立。凌源劳改分局在县城城郊的西窑街规划建成了宽敞六车道的凌河大街。约两公里长的凌河大街被凌源人戏称为“凌源的王府井大街”,为凌源后来的街、道建设,打出了样板;也为老城区改造树立了“大城市”的标杆并示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2年,凌源撤县建市。撤县建市后,城市规划办公室和城市建设局,在老城区街、路的基础上规划、施工、拓宽、改建了东、西、南、北街的街与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我回乡探亲,亲眼目睹一改旧街旧貌的凌源街景,竞然发现今天的凌源老城,除扩建通透的东、西、南、北四条街、路外,还新建了红山街、路;东城街、路;凌钢街、路;凌北街、路;热水汤街、路;大河南街、路;还有阿拉善河西岸的东环路;大凌河北岸的南环路。</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凌源,临街低矮的旧砖瓦房不见了。代之以新楼广厦。马路两边一字排开的风景绿化树衬在整齐的路灯杆子下面;在春的季节里,绽放着鲜艳的花。</p><p class="ql-block">老城边上的大凌河、阿拉善河上新建了连接新城与老城的大河南桥、广永路桥、东城路桥。从而使凌源城市的交通圈四通八达;经济圈通衢三省(辽宁、河北、内蒙)六县(喀左、建平、宁城、平泉、青龙、宽城)。</p><p class="ql-block">每到夜晚,改造后的凌源老城区,各个街路,逛街与购物的人们擦肩接踵,此店进彼店出。闪烁着红灯的大小客车、轿车,车水马龙;大街上路灯更是亮如白昼;桥上的霓虹灯交相辉映;倒映在河水里的五彩灯光随着水纹荡漾缤纷,如五色彩链般美丽,绝对是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凌源—这座古老的小县城变了,变得越加靓丽漂亮了!这是凌源人的功绩。更是改革开放的功绩!我赞美凌源人!更赞美改革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凡老人写于2023年4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