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之沙河坎站

韵竹

<p class="ql-block">这条路,在27年前来往无数次,尤其是他在18岁后每个周末都要回家—回校、回家—回厂、后来回家—回家……</p> <p class="ql-block">沙河坎—即熟悉又陌生的小镇已在眼前,悸动的心让记忆跳跃起来,一个个场景开始渐渐伸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的父辈响应支援三线建设的国家号召来这里开疆拓土,他们用青春在这条路上挥洒了汗水和泪水,为航空工业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后代有很多也成为航空事业的中坚力量,做为曾经的一员,我们记忆是从燃气机的绿皮火车开始童年的记忆、在日野车扬起沙尘的敞篷车上、在开山霹雳的爆破声中、在漆黑的早晨听着黄牛的铃铛声走进公社小学、在家家深山砍伐木材、在一缕缕炊烟升腾的中看人间烟火、在厂宣传员动听的广播声中度过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是我们上下班必经之路,清晨、中午、傍晚从营盘梁、郑家岭以及单身宿舍生活区走到厂区各个工作单位,从厂区又回到生活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起初嘈杂的脚步声到自行车和脚步的交响声……这条路完成了30年多年历史使命,成为一个时代的深深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厂大门</p> <p class="ql-block">远眺单身宿舍</p> <p class="ql-block">厂大门外</p> <p class="ql-block">厂大门外的农田</p> <p class="ql-block">进入厂区啦</p> <p class="ql-block">刚刚参加工作的单位</p> <p class="ql-block">热处理车间和通往三区的路……</p> <p class="ql-block">隔着大铁门拍摄,看不到经管室只能看到调度室的门,那棵法国梧桐刚刚发出绿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表处理车间</p> <p class="ql-block">冶金科外墙上工业学大庆五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通往一区的路…</p> <p class="ql-block">一区和三区的三叉路口</p> <p class="ql-block">厂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监察审计室</p> <p class="ql-block">财务处财务室</p> <p class="ql-block">计划销售处</p> <p class="ql-block">生产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拍摄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工厂的福利设施</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露天影院的放映室</p> <p class="ql-block">露天电影院是厂里职工家属以及周边居民甚至很远农村的村民娱乐生活最受欢迎的场所,每月的电影都是提前安排,小朋友放学后早早提着小板凳占位置,每场电影前新闻简报是我们了解国内国际的窗口,看过最多的片子是《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哭的最伤心的是《买花姑娘》,最爱唱的歌是《摘苹果的时候》……电影院也是篮球场和羽毛球场,也是交谊舞盛行时的舞场;厂里的图书馆收藏了很多书籍,从小爱看书的我,拿着爸妈的读书证借阅了不少图书;澡堂是发澡票,淋雨喷头下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是几个人在一起守着,小孩子也很难挤过大人,于是我们都是结伴同行,和成人争抢着位置……</p> <p class="ql-block">劳动服务公司小卖铺:油条、豆腐、饼和面包都是自产卖给职工家属</p> <p class="ql-block">刚刚进入营盘梁两只大喜鹊愉快的迎接我们</p> <p class="ql-block">曾经眼中营盘梁的广场好大,孩子们喜欢在这里玩耍,老人们喜欢在这里聊天;厂里的第一台公共电视在这里播放,这里我们看过最早的春晚直播和电视连续剧,其中有最火爆的《霍元甲》……</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大广场</p> <p class="ql-block">工厂最初建的房均是青砖瓦房,分别是数栋平房、四五栋二层和两栋三层,一层楼最多要住九户人家,邻里之间最初是来自陕西和东北居多,楼道卫生排班值日,负责打扫公用卫生间水池和楼道……</p> <p class="ql-block">桐油花开了,和法国梧桐树罩着青砖瓦房</p> <p class="ql-block">16栋,我们家在这里住了十几年</p> <p class="ql-block">一层九家的楼道</p> <p class="ql-block">楼梯转角曾也是堆放柴火和蜂窝煤</p> <p class="ql-block">路边上拍我们曾经的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同学家在楼梯天井盖的杂物间,至今桩子还在,有54年了……</p> <p class="ql-block">我家的小卧室的窗户,弟弟出生在这间房,厂医到家里接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15、16两栋间的楼梯,当年为了躲身后的土狗,我奔跑后从楼梯上跳下来,至今不记得我的伤了怎样,只记得当时年轻的父亲在三楼看到此景,拿着棍子情急还把自己右肋捅伤……</p> <p class="ql-block">妹妹安家曾住过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个楼梯是通向砖厂的,当年厂里的基建项目的砖都是这里烧制,是利用山上的红泥,记得小的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喜欢到砖厂上,坐在砖坯旁,听外省来我家玩的两个表哥讲惊悚侦探故事,印象中“一双绣花鞋”就是那时听的,吓得晚上睡觉先看看床底下……</p><p class="ql-block">雨后,会到山上抠些泥巴,做成碗状,玩摔响的小游戏,或捏泥巴玩具……</p> <p class="ql-block">不修剪的梧桐高过楼顶</p> <p class="ql-block">当砖厂完成历史使命,山上拔起了五栋楼,每栋四层四个单元一梯两户的带卫生间的砖混新房,我们家也住进了三居室宽敞的房间,但人们习惯称这里还是砖厂……</p> <p class="ql-block">曾经住过家的窗户</p> <p class="ql-block">一楼住着一位面熟的阿姨,年代久远,不记得她是谁家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都有柴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大了成家了,我的婚房就在砖厂原来的老工地工棚,这是年轻人结婚过渡的房子,阴暗潮湿,为了改善现状,经与工厂协调,将原来纸糊的墙批上白灰,吊顶、我们年轻人自己联系在锅炉房拉回煤渣垫在砖铺的地上,再灌上水泥,解决了潮湿问题;同时在给每家修了厨房时,每户的年轻人利用材料扩大自己家厨房的面积再加盖扩建,那劲头现在想起来都佩服自己。</p> <p class="ql-block">歪歪扭扭的墙是我们自己砌的</p> <p class="ql-block">家属区没有硬化的地方都种上了应季的菜,此时拍的油菜花、豌豆花和大葱开的花感觉是凄凉中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老平方厂里最早的小医院,不,当时叫医务室…</p> <p class="ql-block">山的后面是彭家坝,曾经是光秃秃的山上,现在长满整齐的高高的松树,山上随处可见桐树花开。</p> <p class="ql-block">短暂的停留在回忆和伤感中结束了#慢生活#之沙河坎的行程,离开这片土地前,在沙河小桥暂短停留,吃一碗有沙河水味道的面皮,沿河走进街道,木板房石板路、清真寺都已不存在,焕然一新的街道干净宁静,偶有残存的土坯、吊脚楼却感亲切,丁字桥上原是石板桥也修成漂亮的小桥,耳边有人打招呼遇到曾经在一个厂的老同事;小河流边不惧人来人往的朱鹮,时而下河时而上房;时光匆匆,青春不再,在与沙河坎道声再见时,也期待这里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沙河坎面皮</p> <p class="ql-block">宁静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小街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沙河小桥的支流</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的残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