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人的一生有很多对过去往事的记忆,犹如一本泛黄的相册,或模糊或清晰,无声地述说着那老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又到了春季莴笋大量上市的季节,早上去菜市场买了几根,中午做莴笋炒肉片。削了外皮,切成薄片,看着清翠欲滴,有点诱人。</p> <p class="ql-block"> 铁锅放油,放入肉片翻炒,加入莴笋翻炒几分钟,一盘香喷喷的莴笋炒肉片出锅了。</p> <p class="ql-block"> 唉,怎么就吃不出那个味道?</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七十年代初,四月的一个傍晚,落日的余晖静静地照在破旧的小山村,那个小湾子叫竹林湾,湾子中间有家3间茅屋的门槛上坐着两个小姑娘,姐姐10岁,妹妹7岁,她们正在有滋有味地吃着妈妈给她们准备的晚饭——素炒莴笋。“妈妈,这莴笋怎么有红颜色啊”?“妈妈今天用锅煮染棉线,染成红色给你们姐妹织漂亮衣服穿,洋红洗了几次洗不掉,莴笋绿色染点红色是不是好看又好吃啊”?母亲笑着应答。“好吃”!我们一边吃着莴笋,一边憧憬着穿上漂亮衣服,那莴笋又香又甜,定格成了我们永远抹不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生育了我们兄妹5个,父亲身体不好,在那个靠挣工分吃饭的时代,我们家是标准的“缺粮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母亲在参加集体劳动之余,还要种菜养鸡,鸡蛋换油盐,蔬菜很多时候就是代餐主食。小时候最不理解母亲的两件事:一是不爱吃肉,二是不爱睡觉。过年家里能吃顿肉,母亲总是这个一块,那个一块,自己不吃,我曾天真地问过母亲,母亲告诉我她不爱吃肉。寒冷的冬天,多少次半夜醒来,母亲都在昏暗的油灯下缝逢补补,“被窝多暖和,妈妈怎么不爱睡觉”......</p> <p class="ql-block"> 真不知父母是怎么熬过那种艰难岁月的。联产责任制以后,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放弃上学,帮着父母种责任田,他们的日子也比我们过得好,但是我的父母就是不让我们退学。</p><p class="ql-block"> 转眼就是半个世纪,我们兄妹5个都走出了那个小山村,还没有好好孝顺,父母都已相继去世。如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多年没有回老家了,听堂弟讲,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那3间茅屋早已翻修,唯一可寻的,就是屋后竹林还在。我和妹妹常常说:现在天天有肉吃,吃素那叫养生,日子这么好,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就没有享福命呢?</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年纪大了,最近总是想起往事,时不时翻起脑海里这本发黄的像册,但无论怎么翻,父母就是像册的封皮,羡慕那些老了的老人还有父母可孝顺,也提醒那些和我当年一样无知的年轻人:珍惜当下,他日的他日不留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