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同学们怀着期待与梦想到了中考冲刺阶段。本阶段怎样高效复习,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怎样掌握应试技巧,在中考中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近期,我校将推出“教研组长帮你备战中考”系列学法指导,助力七中学子在中考中勇夺佳绩。</p> <p class="ql-block">中学高级教师,舒兰市第七中学校初三语文组教研组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7年。三十载教坛春秋,近千名学子芬芳,一步一印踏实行,一路汗水一路歌。始终以严谨与挚诚坚守三尺讲台,以爱心和智慧引领学生成长。</p> <p class="ql-block">奉行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p> <p class="ql-block">语文,作为中考的首发科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已经完成了知识、能力、方法的综合建构。二轮复习是由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突破,老师会引领同学们进行重难点强化和做题方法规律的强化演练,要跟紧复习节奏,不疏漏,不掉队。</p> <p class="ql-block">当然,各位同学学习情况不尽相同,除了跟随老师巩固重点之外,一定要及时梳理自己在专题复习时的薄弱点,做好个性化查漏补缺工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基础知识包括:字形字音、词语运用、诗文默写、文言字词、文学常识、语文知识、重点名著等。</p><p class="ql-block"> 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重归纳、整理重点难点,不断缩小个人易错点的包围圈,利用整理本筛出薄弱点,集中归类强化,避免有些知识机械重复,而巩固不到真正的薄弱点。</p><p class="ql-block"> 如文言文基础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复习要突出一个“准”字,要重点筛选、积累、归类并牢牢掌握中考高频文言文词语的解释。</p><p class="ql-block"> 应对这些专题最好的策略就是常流水不断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零碎时间,化整为零,反复强化,定期定量巩固,直至切实掌握。</p><p class="ql-block"> 对于基础定要重视夯实,保证万无一失,这是中考语文成功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各类阅读的共同核心是理解文意,共同难点是将题、文有针对性地结合起来,因此在复习上有诸多相通之处。阅读训练定要把握“考点”,对于内容理解、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掌握答题技巧,避免失误。</p><p class="ql-block"> 阅读技巧训练要化面为点,这里所说的“面”,是指中考范围内各种体裁全面整篇的阅读练习。所谓的“点”,指专攻个人失分率较高的文体,狠抓答题思路模糊的题型。</p><p class="ql-block"> 中考阅读理解必须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在阅读中,我们应当遵循“整体阅读,了解内容;找准语句,领会主题;仔细审题,筛选信息;组织语言,落笔答题”这样一个步骤。</p><p class="ql-block"> 老师要提醒同学们阅读专题依然要将文意理解作为强化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的强化训练。对于复习中老师强调的阅读方法、答题方法,大家首先要充分理解,其次要努力运用,再次要反复巩固,避免将方法抛之一旁。要扎扎实实落实好典型文、典型题的解读思路,反复训练,要努力将方法提炼为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 然后,据此找出自己答题的薄弱环节,补充语文知识和阅读分析能力的空白点,拓宽答题思路。针对弱点,要能带着问题精选阅读篇目进行练习,做到每篇练习有目的,篇篇阅读见收获,切忌杂练盲练、贪多求全,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达到阅读知识无缺失,答题方法不存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得作文者得语文。在冲刺阶段,同学们要注重作文素材积累,我们要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特有的中考作文题材库,以励志奋斗、追梦成长、热点关注、亲情友爱、读书怡情、校园生活、责任担当、感动顿悟、社区见闻、兴趣爱好、审美体验等为思维基点,对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阅读积累、社会观察等进行全面梳理。</p><p class="ql-block"> 全面回顾自己的写作历史,将曾经获得老师肯定的个性化作文材料,以及那些曾经让自己怦然心动、有所感悟的素材整理到积累手册上,以备考试之需。</p><p class="ql-block"> 要有针对性地集中研读一些课文名篇或同龄人成功之作,发现并领悟其成功的奥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仿写和迁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 <p class="ql-block">中考语文冲刺,重在夯实基础,梳理知识,构建框架。是不是跟得紧、打得牢、学得巧,对我们最后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愿我们紧跟中考指挥棒和老师的步伐,积极备战,主动出击,为我校今年中考再创辉煌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