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幼民的美篇 追寻青春岁月痕迹记感

吴幼民

<p class="ql-block">四月十二日,我们曾经下放在同一大队的知青群,在群主Y先生带班下,同时在N先生和JN女士的积极倡导下,我们八位下放在塘甸公社东香港大队知青组织了一次追寻我们曾经洒下青春岁月的痕迹活动。</p><p class="ql-block">上午八点在府庙站乘八路公交车到大钱站下车,往大钱水闸过龙溪大桥直向原东香港大队奔赴。</p> <p class="ql-block">天气风和日丽,九点左右我们到达了只看见绿油油一片无尽的小麦田和油菜田,东香港痕迹无影无踪,朝南走北不知所措。因为根本不见一片瓦迹屋影。</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女知青w女士,看见大片的油莱田和小麦田手舞足蹈,好似回归故乡诉思情。</p> <p class="ql-block">知青z女士望见大片麦田,伸手欢乐胜利的手势,但又好似茫然无方向之态。</p> <p class="ql-block">现教授已退休的吴先生,也触景生情,眼望大自然下的大片农田,回想当年曾经奋战洒下过青春岁月的太湖沃土,追寻记忆中岁迹。</p> <p class="ql-block">曾经下在同一小队的一对女知青z女士和s女士,像回到远方的故乡相互拥抱。</p> <p class="ql-block">曾经在同一阳光下洒青春,如今已是一对恩爱有佳膝下有孙的老夫老妻,也回到故乡追思迹。</p> <p class="ql-block">嘿!吃饭不忘种田人哟!</p> <p class="ql-block">夕阳岁静好,互挽扶平安。</p> <p class="ql-block">到达了由五个村庄组成的东香港大队口的上官渡埠口,沿着已变得狭窄的村道走进,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两边的杂草丛生和远处的连片无际的麦田和油菜田,我们站在最中间的原东香港村向两边望去,分不清哪里是邱家兜村和田版村,哪块是木管抖村和直下港村,也看不见曾经的东香港河两岸的穿錯整齐界隙间隔的排排农家屋舍,听不到农家庭园的鸡鸣羊叫,闻不到农家屋里散发出的饭香饮烟和屋后面的猪圈味。曾有好多次梦见的四十多年前的第二故乡转眼已全无不存了。时代的变迁,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和惊讶!根本找不到了我们当年那怕一点点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根据大概印象按路段估算,从石桥走过东,沿路走到这块地段应该是我们当年知青的几间土砖简舍,也已烟飞灰灭毫无迹痕,替代的是一片绿油的麦地。</p> <p class="ql-block">四十八年前的东香港村在我的印象中就留下现在眼前这座大队的机埠,但也变了色调,原来白色墙变成紫红面砖了,也变小了,看来也已久不开机了。</p><p class="ql-block">原来人气喧闹的付食品小店和大队部也变得冷清简陋。</p> <p class="ql-block">这次追寻青春岁月的痕迹,我们的N先生和JN女士夫妇俩事先花了不少精力,因为那边已全无房屋和人家,所以他们找到了现在还在继续干农田活的本村村民XM阿大,在他那里可利用他现在为干农活在田边搭上的那三只窑洞式的塑料大棚。他们买了只带蹄膀的猪爪,还买了条大鲢鱼,在野外烧野饮餐,並且还用铁锅硬柴烧咸肉荠菜饭,让大家体验一下原始野餐的味道,别有风味。所以感谢N先生和JN女士为大家的付出!感谢群主Y先生的召集!感谢ⅩM阿大为我们这次活动提供了方便和场地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XM阿大和我下放的地方同一村的,所以我对他比较熟悉,他和我同年岁,我的印象里他对一切农活都很内行,又很勤快,但就有一点嘴不饶人,人很朴实。我们有四十八年沒见了,今天见面双方都没有感觉丝毫生疏。我们的交谈中,他很直爽,也很喜欢农田的生活,有点闲不住,自从他们整个大队拆迁后,居住屋都搬到了城市郊边,而他看到村庄里的大片田地在荒废,没人管有点心疼,于是就在田边附近搭了三个大棚,放置一些工具和日用品,每天电瓶车早出晚归来田边作业,种一些疏菜和粮食,也添补一些经济收入,他的思想並不高尚,但很朴实。所以我觉得他虽为自己增加经济收入而天天劳作不厌,但对社会和人类也有贡献的,至少他不让有限的土地在年年的荒废,种出的疏菜和粮食总是有利于人类和社会呀!为他点赞!</p> <p class="ql-block">N先生最辛苦,他起早打头陣先早于我们到达这里开始洗烧,特别是都用柴禾铁锅烧,不好离人的,所以能者多劳,谁让他的厨艺好呀?🤭🤭但是向他非常感谢的!</p> <p class="ql-block">柴禾烧的菜肴和柴禾烧的咸肉荠菜饭香气已扑鼻。野餐聚开始。</p> <p class="ql-block">别具一格的野聚餐,对酒碰杯好多惬意。</p> <p class="ql-block">尽管这次追寻青春岁月的痕迹已毫无遗迹,但也使我们有了新的认知。农村在变迁,时代在变迁。五十多年前,我们所谓知青下农村,实际上我们並不属于真正的知青,我那时还只是初一文化程度,那能算得上真正的知青,当时实则确实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国家形势,一是为国家减轻就业负担,那时我国工业並不发达,二是当时以抓意识形态的教育,以阶级斗争为基础,所以把我们下放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追寻青春岁月痕迹活动,看到现在农村的真面貌,大批农户的搬迁,大批农田的连接,也许新的农村大变迁要开始,据说近年政府又要开始实行知青下乡计划了,但这次的知青是真正的知青了,他们都是真正的大学生,通过他们的知识溶入到真正的广阔天地的农村去,用科学知识,进一步把农村在质的方面来一个新的飞跃。据说有三十万大学生要下乡农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