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线安装方法

浙江我心飞翔

<h3>风筝能够升空,提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提线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使得风筝面向前倾斜一个角度,使得水平风力与风筝面形成一个合理的夹角,风筝才能够产生升力。二、使得风筝平衡。<br>提线的多少因风筝的形状和需要而定,一般可以分为单提线、双提线、三提线和多提线等。<br>平面风筝的提线主要是前三种,其中双提线最为常用。<br>平面风筝基本上是设计为轴对称图形的,根据风筝的基本平衡原理,双提线结构风筝的提线总是在对称轴上,即风筝的中杆上。设计提线时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一、提线绑在中杆的什么位置上,二、提线的长度。<br>上提线、下提线的位置确定。<br>要确定提线的位置,首先要了解风筝的重心和风力作用等效中心的位置,这两个位置对风筝的平衡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提线的设计不仅要使得风筝面产生前倾的角度,还要保证风筝的平衡。重心可以用手指支撑在中杆上,前后移动即可找到一个位置使得中杆与水平面平行,此时手指所在位置就是风筝的重心。风力等效作用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因风筝左右对称,面积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将风筝的按上下分为两部分,如果两部分的面积相等,则近似认为分界线与中杆的交点为风力等效作用点。确定好这两个点后,我们就可以给风筝设计提线了。<br>这里我讲一种普通的提线设计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轴对称形平面风筝。<br>一、将风筝的对称轴(中杆)分成3等分,以重心位置为中心,将上下提线位置安排在重心的两侧,提线位置不超过中间这一等分的两端点(如下图所示)【图片】上提线AD与中杆的夹角大约为70度,下提线与中杆的角度大约为60度,两根提线的夹角大约为50度。过两根提线的连接结点作中杆的垂线,垂足C应该在重心的前方。<br></h3> <h3>因为风筝的重心位置高,在中杆的中点之上时,角DAB可能不能满足要求,可以将将提线的位置适当往上移动,不用顾忌是否超出等分点之外。反之,则往下移动。不管怎样移动都要保证C点在重心G的上方。<br>二、检查风力作用中心、重心和C点的位置关系。<br>1、重心在最下方时,风筝稳定性好,可以不用加尾巴也能放飞,也可以加尾巴放飞。<br>2、风力作用中心在最下方时,风筝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前扒现象,即风筝升到一定高度时,风筝头向前低下来,风筝往前下方冲,不能飞高,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给风筝加尾巴,和在风筝尾部配重量,往往就能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行,就说明这个风筝的设计制作失败了,需要重新制作,重新排布骨架。有的风筝设计却是这样故意安排的,比如打斗风筝,中心位置往往都比较靠前,但风筝的后部是软面,受力到风力时,后部变形,实际有效受风面积减小,风力的等效作用点就会往前移到重心之前去,成为第1种情形。<br>3、重心位于最上方,这个风筝必须重新绑提线、加尾巴或尾部配重,使它达到第一种状态。<br>以上方法是符合大多数风筝的,主要的要点就是提线的位置分布,提线和中杆的角度关系,提线结点和中杆垂足与重心的关系。.<br>三提线结构和双提线结构相似,只是将上提线或者下提下一分为二,沿着与中杆垂直的横轴均匀分布,设计要点是相同的。三提线的优点是,兼顾了风筝的左右平衡,对左右对称有小差异的风筝,只需调整左右两根提线的长度就能使风筝得到平衡。<br>单提线结构的风筝必须左右严格对称,如盘鹰,提线位置就在重心位置或稍微前面一点,这里就不多说了。<br>不管使用几根提线,最终都要实际试飞后,再进一步确定他们的合理位置关系。前期的设计是让我们在试飞前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风筝制作中的其他问题带来的影响,只有试飞才能表现出来,合理的前期设计,可以让我们试飞时遇到的问题较少,更容易对风筝进行调整,避免在调试中损坏风筝。<br>最后对八卦的提线再做一个解释,以便大家进一步理解提线的设计原理。</h3> <h3>上图是典型的传统八卦结构,是正三提线设计(即上2下1)。两根上提线绑在B、C两点上,下提线绑在A点。从风筝的结构很容易得到重心和风力作用中心位置,两者重合在A点上。如果按我们这里讲的方法设计提线,下提线的位置应该在A的下方,但这里取在了A点处,这是考虑了抗风和结构的强度在里边的,实际上是利用提线加强结构的一个特例。再来看重心和风力作用中心的位置也很特殊,而风筝又是一个很特别的形状,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在没有尾巴时,属于不稳定的风筝。为了满足风筝重心在最下方的条件,八卦风筝是带尾巴飞行的,风筝加了长长的尾巴后,重心也就降低了了,满足了稳定条件。八卦风筝的尾巴是Y字形的,这里也是这个风筝稳定抗风的关键,尾巴的上半部分别挂在风筝下面的两个角上,对称汇总后再连接一条长尾,尾巴上挂有很多蓬松的尾穗,增加风阻,使得风筝偏转时,恢复力更大,风力越大,这个恢复力也越大,风筝越不容易偏转。<br>所以,设计提线的要点就是满足重心在最下方,风力作用点和风筝线垂足在重心之上,其次是根据需要决定使用提线的数量和分布,最后还要考虑提线位置对结构的影响。</h3> <h3>上图是典型的传统八卦结构,是正三提线设计(即上2下1)。两根上提线绑在B、C两点上,下提线绑在A点。从风筝的结构很容易得到重心和风力作用中心位置,两者重合在A点上。如果按我们这里讲的方法设计提线,下提线的位置应该在A的下方,但这里取在了A点处,这是考虑了抗风和结构的强度在里边的,实际上是利用提线加强结构的一个特例。再来看重心和风力作用中心的位置也很特殊,而风筝又是一个很特别的形状,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在没有尾巴时,属于不稳定的风筝。为了满足风筝重心在最下方的条件,八卦风筝是带尾巴飞行的,风筝加了长长的尾巴后,重心也就降低了了,满足了稳定条件。八卦风筝的尾巴是Y字形的,这里也是这个风筝稳定抗风的关键,尾巴的上半部分别挂在风筝下面的两个角上,对称汇总后再连接一条长尾,尾巴上挂有很多蓬松的尾穗,增加风阻,使得风筝偏转时,恢复力更大,风力越大,这个恢复力也越大,风筝越不容易偏转。<br>所以,设计提线的要点就是满足重心在最下方,风力作用点和风筝线垂足在重心之上,其次是根据需要决定使用提线的数量和分布,最后还要考虑提线位置对结构的影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