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文脉幸结边屯情缘--《边屯纪谈》序

秦正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弘扬优秀文脉 幸结边屯情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边屯纪谈》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秦正业</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专家学者发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前二十代先祖毛太华为躲避战争之乱,在元朝末年从江西吉州龙城西迁云南北胜州(今永胜),又于明朝初期加入明朝军队,并娶妻生子、屯戍澜沧卫三十余年,后因屡立军功而被“简拔”携长子、四子内迁湖南,留下次子、三子在澜沧卫继承军户的历史事实,以及永胜境内现存大量既悠久而又鲜活的边屯文化遗迹的现象,掀起了以毛氏文化、边屯文化为主的县域特色文化研发热潮,其研发成果引起了省内外大量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并产生了积极而强烈的社会反响。特别是从2010年起,以边屯文化博物馆和边屯文化博览园为主的边屯文化项目建设,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丽江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轰轰烈烈地开启了打造边屯文化品牌的宏大工程,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县域特色文化建设事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云南永胜程海湖</span></p> <p class="ql-block">  经过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边屯文化研发和项目建设参与者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建成了一个知名省内外的,以永胜县边屯文化博物馆为主要阵地、以永胜县边屯文化研究院和丽江边屯文化研究会为主要平台的边屯文化宣传展示和研究开发基地,竖起了一面边屯文化旗帜,打造了一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全面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永胜县域文化品牌,创建了一个为人们了解永胜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全面展示永胜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在毛家湾创建了永胜历史上的第一个3A级旅游景区,初步开启了永胜县内的旅游产业,建成了以“边屯名郡永胜 伟人先祖故里”为文化主题的美丽县城,大力弘扬了既具有悠久历史积淀又充满生命活力的永胜优秀历史文脉,极大地增强了全县各族人民的县域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边屯文化博物馆向韶山毛氏赴永省亲团赠送边屯文化系列丛书</span></p> <p class="ql-block">  截至2022年10月,永胜县边屯文化博物馆,取得了累计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总参观者超过131.23万人次,总团队数超过3400个的显著成绩,使永胜毛氏文化和边屯文化获得了良好的外部声誉,为永胜今后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奠定了兴旺的人气基础,为全县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云南省政府程海湖污染治理现场办公会毛氏宗祠会场筹备组全体工作人员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从2010年5月起,我有幸直接参与了永胜县整个边屯文化建设项目的策划、论证、规划、设计、建设所属的组织、领导、协调、实施等工作。从那时起,我们就以建好边屯文化的研究、开发、宣传和展示基地,倾力弘扬边屯文化的优秀文脉为重任,以做大做强边屯文化、打造县域文化品牌为目标,以推动全县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初心,全心全意、认真负责地开展了所属工作。为了勇担当时肩负的重任、实现当时确定的目标、不忘当时确立的事业初心,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筚路蓝缕、殚精竭虑、含辛茹苦、艰苦创业,走上了与毛氏文化、边屯文化缔结深厚情缘的漫漫征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建设中的永胜边屯文化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2011年11月26日,永胜县边屯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和永胜县边屯文化研究院成立后,作为首任馆(院)长,我又接续带领全馆(院)的同志,在云南省和丽江市宣传、社科、文化、旅游、文博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专家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在永胜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县直各有关部门、乡(镇)、村(组)的支持下,倾心尽力、忘我奉献,全面、优质、高效地开展了全馆(院)的内部运行管理、设备维护更新、外部联系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等工作,确保了博物馆的安全运行和适时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作者(左三)参与边屯文化田野调研</span></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率先垂范,组织带领全馆(院)的干部,开启了边屯文化博物馆所属的边屯文化遗迹外部田野调查、边屯文化研究院的理论研究和在丽江市范围内的博物馆馆际交流展出等活动;在县内外开展了累计上百次的边屯文化“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团、进大中学、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的演讲和展出工作;通过广泛的联系协调,共为边屯文化博物馆收藏了上百件珍贵文物,增加了博物馆的文物储藏量;先后从丽江市委市政府、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社科联等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了馆内设施更新改造、布展升级、博物馆运行奖补等等大量项目资金,为博物馆的优质运行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向永胜县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了许多关于打造县域文化品牌、推进全县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和县内外有志于边屯文化事业的广大同仁一起,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为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县域文化品牌基础,为宣传普及边屯文化、弘扬永胜文化优秀文脉和打造县域文化品牌作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永胜县边屯文化博物馆奠基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  十年多来,我有幸投身于永胜的边屯文化事业,并通过艰苦的工作,为之作出了力所能及的奉献,使我与之化结下了深厚的不解情缘,这是我一生中的最大荣幸!</p><p class="ql-block"> 边屯文化是我的良师。在学习、研究、宣讲、展示和普及她的整个过程中,她始终给予我踔厉奋发、孜孜不倦的不竭动力,指引并激励着我痴迷地探索和遨游于她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生动鲜活的知识海洋,让我从中汲取了大量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精神营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作者与边屯文化毛氏文化研究专家简良开(左)先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边屯文化博物馆是我的又一个情感家园。策划、规划和设计她时,我们不止一次地踏勘考察毛家湾所属的田野村庄,查古阅今、广泛借鉴,努力为其策划出最优的方案、规划出最好的前景、设计出最佳的蓝图、确定好最适宜的建设地址;建设她时,我们采取“五加二”(周一至周五加周六、周日)“白加黑”(白天加黑夜)的方式,日以继夜,不停施工。同时严格督察施工规范、抢抓建设进度、严把质量和安全关,掀起一个又一个热火朝天的项目工程建设高潮。最终,在八个月的时间里,使一座总施工面积64亩、总投资4000多万元的博物馆整体工程建成于毛家湾北湾村,恭迎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参观;边屯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和边屯文化研究院成立后,我们按照上级批准的机构和人员编制,迅速选调干部、招聘人员、组建馆内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管理规范,全面开启了全馆的规范运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作者与湖南韶山赴永省亲团团长毛雨时(中)在永胜边屯文化博物馆亲切交谈</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年和我一道在博物馆工作的每个同志,人人都以在馆工作为荣,个个都以心相交、以诚相待,以实现博物馆的安全优质运行为目标,团结一致、齐心合力、不辞辛劳、忘我工作。情感上,我真心诚意地把他们当作我的兄长、弟妹和侄男侄女,他们也都发自内心地把我当作他们的弟兄、长辈和亲人。工作上,为了满足每天蜂拥而至的县内外参观者的需求,我们采取“无双休”“无节假”开馆制,大家都坚持原则、严守纪律、勤奋努力,每个岗位的人员都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坚守岗位,优质做好自己所属的一切工作。保洁的,起早贪黑、认真细致,随时保持着全馆所有展厅内外的干净整洁。绿化的,认真细致、精心呵护,确保每株树木花草的茁壮成长,努力营造着优美的馆内环境。水电的,悉心照料、防微杜渐,保证着每时每刻的水畅电通。安保的,一丝不苟、恪尽职守,确保着整个馆内的良好秩序和安全运行。管理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细致,确保馆内各个系统的随时协调一致、有条不紊。讲解的,精神饱满、激情满怀,尤其是开馆以后的2012-2018年间,来馆参观的游客几乎每天都络绎不绝,特别是星期天和节假日,每天来自省内外的客人成百上千,最多时接近一万人次,团队多达数十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金沙江边的多彩涛源</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些客人中有不少知名的专家学者、厅省部级领导、各种大小团队,更多的是普通群众,馆内馆外老少云集、人流如潮、车水马龙。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团队和大量参观者,每个讲解员都送走一个团队再接一个团队,全力以赴、一视同仁、不辞辛劳、不知疲倦地为他们耐心引导、细心讲解,常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加班加点,大家自觉自愿,辛苦劳累,大家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作者向参观介绍边屯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  闭馆之后,大家常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分享当天工作的经历和感悟,内心充盈着欣赏工作、享受工作、快乐工作的满满惬意。生活上,大家相互关心、相互体贴,无微不至,亲如一家,彼此之间建立了纯真而深厚的友情,营造出了好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和谐、勤奋工作、其乐融融的工作环境。而于我,八年时间里,博物馆所属的每栋建筑、每个展室、每件文物、每件展品,包括一电一水、一池一渠、一树一木、一花一草、一文一图、一物一景,都深深地留存着我曾经抚摩过、布置过、培植过、将息过的屡屡痕迹,凝结着我曾经为之操劳过、纠结过、撰制过、爱抚过的深厚感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作者向湖南韶山毛氏宗亲赴永省亲团赠送其主编的边屯文选列著作</span></p> <p class="ql-block">  八年间,正是边屯文化博物馆这个充满温馨的情感家园,随时鼓舞、鞭策、激励着我,为她的优质运行和健康发展而自觉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每当想起或者进入边屯文化博物馆,就使我回到了那情真意切、开心快乐的又一个情感家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永胜边屯文化博物馆首批干部职工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边屯文化研究院是我学习和研究的乐园。田野调查,我和县内外一拨又一拨的专家学者、各级领导一起,走片角达旦河谷,探涛源金江古渡,到期纳何家大院,去清水、谷宇古村,看程海环湖民居,访三川、顺州、仁和,巡永北明清古迹,查澜沧卫古城,寻他留原生民风,甚至远赴丽江、永平、曲靖、韶山、湘乡等地,探访茶马古道、领略博南遗韵、体察屯戍遗风、调研边屯遗迹,瞻仰红色圣地,深入开展边屯文化研究;永胜县边屯文化研究院成立后,我们先后特聘了省内外的四十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为毛氏文化、边屯文化特约研究员,聘请了县内外的一百多位具有较深造诣的毛氏文化、边屯文化爱好者作为研究员,强化与他们的联系,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从而借助他们的力量,大力开展了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毛氏文化、边屯文化理论研究工作;在2012-2018的六年时间里,我先后拜读了特约研究员和研究员们发来的总篇目超过400篇、总字数接近千万字的关于毛氏文化、他留文化、边屯文化的理论和文艺作品,并从中精选了近两百篇,先后集结主编了《边屯探源》《边屯展望》《边屯风韵》《边屯纵论》四部“边屯文选”系列丛书,并在此基础上,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撰写编著了《边屯文化简明读本》《边屯名郡永胜伟人先祖故里》两本边屯文化普及读物,先后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书籍,从历史渊源、实物考证、理论研发、文艺创作、开发前景、旅游开发、社会进步等等方面,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普及毛氏文化、边屯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十多年来的辛勤研究和艰苦探索中,历史悠久而又生动鲜活的毛氏文化、边屯文化给了我无限的快乐和慰藉,使我在知识、理论、科研等等方面获得了又一次大完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秦正业现已编著出版的著作</span></p> <p class="ql-block">  毛家湾是我的又一故乡。从2010年6月起,作为先后相继担任边屯文化博物馆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长和馆(院)长的我,除了优质完成我本职的县人民政府副调研员所属的各项工作外,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毛家湾和博物馆。据不完全统计,八年间,我因工作而往返于毛家湾和县城之间的总次数不下于1500次。由于工作,使我得以更多地结识了毛家湾北湾村和南湾村的毛氏后裔和非毛氏村民。在凤羽村党总支部和两湾的村民大会上,我应邀分别为他们讲述我所了解的毛氏文化、边屯文化,向他们宣传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和近期、远期规划,和他们一起展望毛家湾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利用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两湾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和争取以“美丽乡村”为主的道路、桥梁、绿化、美化、亮化、群众文化场所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项目和资金,并适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办实事。在多年与两湾村民的交往中,我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永胜毛氏的优良家风、南北两湾的良好村风和淳朴民风。两湾的广大村民也都真心意地把我当作他们的知心朋友,并在工作上给予我和博物馆以大力地关心支持和热情帮助,使我倍感每当进入毛家湾,就像回到了曾经生我养我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获奖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  宣传、普及和弘扬毛氏文化边屯文化的优秀文脉是我乐意的奉献。从2010年6月起至2022年8月,我应邀先后无偿到云南省社科院、云南大学(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永胜县委中心学习组、全县干部大会、干部培训班、永胜大讲堂、“万名党员进党校”、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党支部、村小组等场所,总计做了80多次关于毛氏文化、边屯文化和永胜文化旅游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讲座。在边屯文化博物馆,为前来参观的各种团队共进行了上百次的讲解。通过这些讲座、讲解,进一步激发了我为研究、宣传、普及和倾力传承弘扬边屯文化的优秀文脉,从而自觉自愿献身边屯文化事业的热情和信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在云南省社科院作边屯文化讲座</span></p> <p class="ql-block">  十多年来,因为边屯文化博物馆、因为边屯文化研究院、因为毛家湾、因为边屯文化的优秀文脉、因为边屯文化事业,使我与边屯文化结下的深厚情缘,始终深深凝结于我的内心深处、牢牢熔铸在我的灵魂之中,以致成为我日里夜里引以为荣的绵绵情怀。因此,作为永胜边屯文化博物馆(院)的一员,我有着曾经为建设和发展边屯文化博物馆(院)、为传承和弘扬边屯文化的优秀文脉、为兴旺永胜的边屯文化事业,倾心尽力地工作过、痴心不改地努力过、自强不息地奋斗过、无怨无悔地奉献过、真心诚意地呵护过的无限幸福和自豪。这种幸福和自豪定将伴我终生!</p> <p class="ql-block">  边屯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随着永胜边屯文化项目的规划建设、永胜边屯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后的运行管理和边屯文化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我从纪录边屯项目建设历程、探寻边屯渊源、研究边屯理论、提出发展建言等方面,适时撰写了一些纪实和理论作品,先后在《云南日报》《社会主义论坛》《边屯文化》《百年丽江》《丽江社科》《丽江日报》《中共永胜县委县执政纪要》等报刊杂志和书籍上进行了发表,并获得了不少的关注。现在,我把这些作品作了必要的修改完善,并以《边屯纪谈》为书名,以“见证篇”“调研篇”“建言篇”“杂谈篇”为分类,将其集结出版,以供广大读者参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作者(左二)参与现场收集屯田碑记石碑</span></p> <p class="ql-block">  “纪”者,纪录历史过程,以供后人参考。本书中的许多篇目,真实地纪录了我所亲身经历和了解的永胜县边屯文化建设项目的起源、策划、论证、规划、建设,边屯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后的运行管理,毛氏文化边屯文化品牌的打造和边屯文化事业发展等的重要节点、历史过程以及主要事实,期盼能为后人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参考;“谈”者,阐发研究成果、作出建言献策,以资决策参考。在十年多的时间里,我从永胜边屯这一县域特色文化的理论研讨和开发前景、永胜边屯文化博览园和边屯文化博物馆项目的历史起因、规划建设、内容设置,以及做大做强边屯文化品牌对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等等方面,作了艰辛的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提出了我的深入思考和意见建议,并适时提供给了县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作者在永胜期纳谷雨村</span></p> <p class="ql-block">  有幸的是,其中的绝大部分意见和建议,不仅成为了县内关于边屯文化的业界共识和研发思路,而且相继被县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采纳运用,形成了不少具体的发展思路、建设项目和运行管理理念。尤其是“边屯名郡永胜、伟人先祖故里”已作为永胜“美丽县城”建设和县内全域旅游开发的文化主题。目前,围绕这一文化主题而展开的许多项目建设已经正在快速而顺利地向前推进,逐渐给广大群众带来了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了的物质和精神实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作者向过如刚先生(左)发放收藏证</span></p> <p class="ql-block">  边屯文化既具悠久的历史渊源,又具鲜活的生命活力,她既是边屯后裔的精神家园,又是广大民众的乡愁之源,既是根植于边屯后裔内心的修养和无需提醒的自觉,又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从既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又具有广阔前景的永胜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我深信,以边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研发、文产创作和产业开发,必将在今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更为广博深刻、丰富多彩、质优艺高、成果丰硕,边屯文化的优秀文脉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大力传承和弘扬,边屯文化事业和以“边屯名郡永胜、伟人先祖故里”为文化主题的永胜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必将实现新的繁荣兴旺和蓬勃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作者(左一)在永胜边屯文化博物馆向参观者进行讲解</span></p> <p class="ql-block">  诚愿本书能为今后不断发展壮大的边屯文化理论研发、项目开发、文产创制和永胜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边屯文化优秀文脉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建立在永胜县城四大高速入口的“边屯名郡永胜 伟人先祖故里”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