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共读好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研思行远</span></p><p class="ql-block">——《<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共读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以及教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23年3月27日,南阳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组织教师分享交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研读分享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01好书共读 精意覃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读愿景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p class="ql-block">共读书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p><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怎样理解《指南》”,第二部分为“怎样实施《指南》”。正确领会和理解《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每个学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共读方式:领读者在每周一、三、五晚上19点半组织成员线上展开讨论。领读解读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对本章内容结合思维导图、案例的理解,第二部分是群内摘抄分享,第三部分是共读研讨。所有共读成员按章节分解自主阅读,可寻共性话题随机讨论,发表个人解读意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02共读领读 聚散为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共有十个章节,每个章节都由领读者做“章节解说”。在深度阅读后,领读者用思维导图方式把文章重要概念、观点聚散为整,帮助共读成员梳理脉络,构建体系。</p><p class="ql-block">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领读:方榕</p><p class="ql-block"> 方榕老师阐述了《指南》的研制背景,简释了与《指南》文本有关的概念、观点,分析和说明了《指南》的架构与内涵,引领大家准确地了解《指南》的内容,正确地理解与认识《指南》的性质与功能。</p> <p class="ql-block">二《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 —— 健康领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领读:余婕</p><p class="ql-block"> 余婕老师简述了健康领域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并基于这样的价值理解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详细解释了《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内涵。同时,围绕《指南》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从实践层面上概括了实现幼儿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的基本工作方向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三《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 —— 语言领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领读:吴风怡</p><p class="ql-block"> 吴风怡老师系统地阐述了语言发展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总结概括了《指南》有关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要求,阐析了掌握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要求,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获得的专业知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 —— 社会领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领读:苏雯</p><p class="ql-block"> 苏雯老师介绍了社会领域对幼儿的发展价值,解读了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分析了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要点以及特别注意事项,向共读成员传递了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核心价值与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 —— 科学领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领读:葛婷婷</p><p class="ql-block"> 葛婷婷老师阐述了科学领域的结构以及价值取向,并分别解读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实施以及注意的问题,与数学认知的价值、内容、特点与指导两个领域,让共读成员充分的了解了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 —— 艺术领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领读:束炎铭</p><p class="ql-block"> 束炎铭老师简述了艺术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分析了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以及艺术自身的特质,阐述了《指南》艺术领域的内容结构,同时还解读了幼儿艺术学习的特点以及在艺术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以问答形式对有关艺术领域的认识的若干问题做了明确的评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如何利用《指南》观察和了解幼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领读:束炎铭</p><p class="ql-block"> 束炎铭老师剖析了先要完整、深入地理解《指南》的结构及其内涵,在头脑中形成幼儿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概念,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指南》来观察、了解幼儿;其次要重视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的表现;还应当积极地看待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p><p class="ql-block"> 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指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领读:葛婷婷</p><p class="ql-block"> 葛婷婷老师以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价值为依托,结合对一日生活的若干认识问题的分析,深入解读了《指南》的实施为什么必须融入一日生活之中,同时探讨分析了怎样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p><p class="ql-block"> 游戏作为《指南》实施途径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解释了幼儿游戏行为与《指南》要求的学习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着重讲解了教师如何以《指南》为依据去创设活动区环境,怎样的材料投放将诱发游戏行为,如何在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介入幼儿的游戏,并以《指南》为抓手推进幼儿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使用《指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领读:苏雯</p><p class="ql-block"> 苏雯老师全面分析了集体教学的利与弊,以及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问题,深入地探讨了正确看待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独特功能,恰当处理与一日生活和游戏的关系,是提高集体教学质量的前提,并详细阐述了恰当地运用《指南》将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03好词好句 同频共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摘好词好句,寻共性话题。领读者预先建立好在线文档,共读成员按章节分解自主阅读后,选摘好词好句,形成了自身经验的个人观点多视角对话,融合了共性话题思考交流后的知识淬炼,实现同频共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习是每一个幼儿的权利,保障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权利是政府、社会以及每个儿童家庭不可推卸的责任;早期的学习是奠基性的,其质量优劣对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渴望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激发、保持并发展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幼儿的学习是有其规律与特点的,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宽松而安全的、积极互动的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快乐地动手动脑、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索创造,是保证幼儿学习的最好条件。(P24-25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束炎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感受和体验是幼儿形成安定、愉快情绪的基础。幼儿若能经常地、重复地体验这样的良好感受,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习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成人还应该逐渐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将不适当的消极情绪(如生气、悲伤)转移、缓解为控制的方法,这也是促使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P60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P83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苏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般而言,外在的奖励固然能激起行为的回馈,但是只有最终唤起儿童内在的自尊和自我满足时才是最有效果的。否则奖励就会变成一种贿赂和交换,反而产生不良后果。(P97页)</p><p class="ql-block">教师和家长往往希望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方式来培养儿 童的良好社会行为。这种强化方式固然有其积极作用,但毕竟是一种“外力”,可能会导致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受罚而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这种“自制”并不能长远有效,只有儿童因好行为而感到自我满足感时,才会真正形成自律。(P101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余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支持孩子们的提问,耐心、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提问,记录下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就这是探究的良好开端;经过筛选和判断,引导引导孩子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这就是典型的探究过程。(P115 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六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艺术教育不但要关注幼儿艺术活动实际呈现出来的结果即艺术作品,而且更加要关注艺术创造中幼儿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形式、语言使用过程,以及对艺术工具和材料探索的过程。(P158页)</p><p class="ql-block">——吴风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七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观察记录不仅是幼儿成长的轨迹,也是教师了解幼儿以及制订下一步教育策略的基础。客观地记录和描述而不是解释性、判断性的笔记是观察记录的要求。客观的记录首先要求我们了解自己的认识偏向。观察是一种主观努力,百分百的客观是不可能的,我们对幼儿的观察受我们的生活经验,对幼儿发展的理解,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以及每个人固有的思维偏向和喜好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常常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事物。一个好的观察者,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认识偏好,力求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是客观和真实的。(P199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八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入学准备必须是幼儿身体的,社会性与情感的,知识与能力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全方位准备,而这一准备是不可能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的,成人本位的,单向控制的,无视幼儿特点的幼儿教育来实现的。(P225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九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因为游戏情景比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更真切,游戏中解决的问题都是幼儿的真问题,所以教师从幼儿的真问题出发进行指导,能让幼儿获取有用的知识经验;积极主动、好奇探究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也是幼儿在游戏中最鲜明的行为特质,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支持和鼓励,就是在顺应幼儿天性的前提下,在幼儿内部动力的驱动下对学习品质的养成。(P246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方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04集思广益 兼收并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聚焦个性问题,汇集共读智慧。共读成员分解阅读后的思考感悟,形成个性话题与共同交流。在对疑点问题进行探讨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梳理知识内容,启发新思路、新观点,兼收并蓄促进专业成长。</p><p class="ql-block">第一章</p><p class="ql-block"> 案例中提到教师创设的环境鼓励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习。在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在一旁做示范,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并在观察、反思后调整了自己的操作板块。在我们的活动中不乏这种技能方面的学习。在幼儿主体的情况下,我们老师如何把握“教”这个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吴风怡</p><p class="ql-block">第二章</p><p class="ql-block"> 健康领域是否适合在户外游戏各个区域(角色、沙水、建构、表演,)中作为观察的研究的点吗?这个观察的典型性行为该如何调整把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方榕</p><p class="ql-block">第三章</p><p class="ql-block"> 提到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成长变化的过程和现象,针对这句话是否可以理解为儿童语言的发展进程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与如何说出理解来获得?</p><p class="ql-block">第四章</p><p class="ql-block"> 书中提到幼儿对社会规则的遵从有一个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其中提到了“自律”,同时也提到了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只有儿童因好行为而感到自我满足感时,才会真正形成自律。如何把握不同年龄段的奖励和惩罚的度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自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余婕</p><p class="ql-block">第五章</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首先要考虑活动的内容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儿童是否有相应的感性经验,内容是否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如何为儿童提供更为丰富的前期经验准备,如何创设有利于儿童学习的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任务;其次要考虑的是哪些内容适合于集体活动,哪些内容只要在活动区中提供材料和指导,哪些内容可以结合一日生活环节进行,哪些内容需要通过家长的配合进行?</p><p class="ql-block">第六章</p><p class="ql-block"> 如何理解:把审美教育作为德育、智育的工具与手段,强调艺术的“辅德与益智”功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葛婷婷</p><p class="ql-block">第七章</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能够在随机的场景中意识到观察的价值,首先要有想了解幼儿的欲望,还要能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整理地把握。《指南》帮助我们全面观察、了解幼儿,也能对每个年龄段需要达成地目标有了非常清晰、直观的认识,但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其实差异是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个词会经常出现在我们老师嘴边,那么通过全面观察分析与综合评估,达不到目标的孩子们是不是意味着他的能力发展是相对滞后的?</p><p class="ql-block">第八章</p><p class="ql-block"> p218提到“不难看到《指南》各领域的目标与幼儿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实现《指南》各领域目标的机会,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在每一个环节实施时都需要认真开展,从幼儿的焦虑去发现他们的需求,教师如何建立意识,“活用”《指南》,从而真正帮助到幼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束炎铭</p><p class="ql-block">第九章</p><p class="ql-block"> P262页举例:圆圆因为没有红黄积木了,拿到的蓝白积木并不满意,所以放弃不玩了,如果你观察到了,你会怎么介入?怎么说?怎么做?</p><p class="ql-block">第十章</p><p class="ql-block"> 如何区别这个内容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教育的,比如说,早上晨间活动玩玩具,在结束时没有收拾好类似等,是可以活动完立即进行提示教育,还是可以专门开一节这种教学活动,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那如果展开教学活动,怎样深挖这个独特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苏雯</p> <p class="ql-block"> 共读一本书,共思共成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22天的共读活动,每周3场的阅读频率,全园 教师参与,共摘好词好句,结合实践思考提问,完成了共读成员互动交流、思想碰撞的智慧合集。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本次共读活动的结束是一本书的结束,更是再一本书的开启,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相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