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飞天

<p class="ql-block">  提起中国的长城世人皆知,但说到同样建于秦代的水利工程“灵渠”,很多人都不太知道。听一个旅游达人朋友的强力推荐,一直心心念念想去,这次去海南返回郑州时,特意坐绿皮火车经柳州转新安县到了灵渠。</p><p class="ql-block">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1988年,灵渠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收复六国统一中国后,其疆土并不包括广州、海南等岭南地区。要征战这些地方,最难的是岭南道路无法运送粮草补给。秦始皇耗时五年修建了灵渠,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相连,沟通了湘江 、漓江,从而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王朝很快统一了岭南。</p><p class="ql-block">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秦始皇筑长城,挡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而灵渠的修建,则让秦始皇的国家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p> <p class="ql-block"> 灵渠的精华主体是渠首的大小天平石堤、铧嘴、南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铧嘴(前锐后钝,形似犁铧之嘴)是一座导水堤,长约70米,它可以把上游的来水一分为二,其中七分水分给北渠继续流入湘江,三分水经南渠注入漓江,故而有“湘七漓三”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大、小天平也就是拦水坝。上游水小时,铧嘴会进行分水工作,上游水量大时,水就会漫过大、小天平继续从湘江流走,不会造成灵渠漫水。</p> <p class="ql-block">  灵渠有36道陡门,其中第一道陡门被称为“天下第一陡”。灵渠的“陡门”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船闸。它的作用就是在枯水之季,也能让船舶顺利通航。 灵渠的陡门早于巴拿马运河的船闸上千年,可以说灵渠陡门就是世界船闸之祖。</p> <p class="ql-block">  灵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的文臣武将、文人士子途经灵渠进入岭南,如汉代马援,唐代李靖、张九龄、柳宗元、李商隐、李渤,宋代范成大、黄庭坚、张孝祥、刘克庄,明代严嵩、解缙、严震直、徐霞客,清代鄂尔泰、陈元龙、阮元、袁枚,近代李宗仁、蒋介石、宋美龄、郭沫若等,他们或留下建筑,或留下诗词文章,丰富了岭南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李宗仁所建的观景阁(南陡阁)</p> <p class="ql-block">  宋美龄捐资修建的“美龄桥”</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题诗</p> <p class="ql-block">800多年古树吞碑奇观</p> <p class="ql-block">  走出灵渠景区,有一条紧连的古镇小街叫“水街”,原是古灵渠流经古兴安县城的南北两岸。街面小桥流水,亭台人家,商铺饭店鳞次栉比,古朴而繁华,虽然是在广西,但颇有江南小镇的风华。</p> <p class="ql-block">  灵渠的渠水非常洁净清澈,水底石子粒粒可见,水草随波摇曳,岸上花木倒影迷离层叠,无论深浅处都可以一眼望到底。 景区简介中提到,灵渠初名秦凿渠、零渠、澪渠等,唐代以后,方改名为灵渠。为什么改名不得而知,但“灵”出了她的清澈圣洁;“灵”出了她的温婉怡人;“灵”出了她的钟灵敏秀……</p><p class="ql-block"> 相信无论你从多远的路途奔来,也相信无论你带着怎样浮躁的心情而来,当见到这洁净清澈的渠水都会渐渐静下来,感受一次身心的洗涤。</p> <p class="ql-block"> 感叹先人无穷的智慧,跨越了两千年的漫长岁月,虽然古灵渠的军事功能已消失,但水利和观赏功能绵延至今,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历史奇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