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阳光刺破了前几日的阴霾,透过路边沙沙作响的叶片在地上留下了斑驳的树影,婆娑而又美丽,原本空旷的操场上如今却充斥着一个又一个身着红色校服的身影,抬眼望去那连成一片的红色仿佛如同神圣的五星红旗,伴随着他们的动作像是在随风飘荡。前方的台子上有一个慷慨激昂的声音回响在整个校园,他举着话筒时不时在来来回回的踱步,那苍劲有力的声音和那底气十足的每一步仿佛都在宣告此刻他内心的雄浑壮志,他就是杨增强教授。那声音伴随着他身后一张张幻灯片的放映,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回到了那个红色年代——关于商洛的红色记忆。你知道吗?从全国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商洛先后有100多名热血青年积极参加战时教育。红二十五军长征至此经历了九泉山、庾家河战役,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播撒到了商洛的大地上。你看见吗?在庾岭的最高点——海拔1600米的山顶,有一幢灰瓦泥墙的老房子,门头上悬挂着“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旧址”的牌匾。红军长征途中唯一一块根据地创建的构想,就是在这幢貌不惊人的房子里孕育的。你了解吗?1945年10月,巩德芳受命返回商洛,联络组织活动在各地的游击武装。1946年6月王力,巩德芳、薛兴军在留仙坪成立陕南游击队指挥部。1946年8月,由巩德芳、薛兴军率领的陕南游击队与李先念率领的北路突围部队在留仙坪镇胜利会师,决定将部队合编创建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商洛不止于他们,还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们,那金凤山上的烈士陵园不会将这些英雄遗忘,它的存在是为了诉说这一段段气吞山河的壮烈故事,这是专属于商洛的红色基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唯有努力奔跑方能生风,是时代创造英雄,英雄存在于时代。回望商洛,曾经有无数先烈英雄们在那个红色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他们面对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毫不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卧薪尝胆,义无反顾,愈战愈勇最终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奇迹”。小到个人,大到集体,他们奉献着自己甘做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铺路石,成为和平年代民族复兴的荣光把人民心中的红色记忆浸染得分外鲜艳,永不褪色。而现在我们享受着先辈们用血肉开创的基业,沐浴着先辈血泪建设的和平小康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如何面对先烈们的鲜血和遗愿呢?集会唤起的红色记忆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继承革命先烈意志,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记儿子之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