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展风采 异构促提升———新乐市实验学校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活动与结对帮扶活动其(二)

人生若只如初见陈翠丽

<p class="ql-block">  人间最美四月天,春光烂漫绽新颜,春意正浓,拂过心间,唯有教研的沉香拂过流年。在这阳光和煦,清风醉人的四月,让我们共赴一场诗意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课堂展示</p><p class="ql-block">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一场听评课,一场磨砺,一番成长。经历了上次的听评课,两位老师虚心听取且精心设计了这次的课堂教学,对课例进行了斟酌再修改,力争给大家展示更优化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王志娟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22课《手指》,这节课是第二课时,课前让学生了解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及回忆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白鹅》,让学生对丰子恺先生的文章特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王老师在第一课时学完拇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学拇指时的方法合作完成其余四个手指内容。学习目标明确,学法简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体会风趣幽默的语言,因为丰子恺先生风趣幽默的语言是他的一大特色,这个单元再次聚焦这个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文感受力的一个提升。</p><p class="ql-block"> 围绕这个语文要素,王老师先出示了感受语言风趣幽默的三个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出文章中风趣幽默的词句,并谈体会!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活跃。</p> <p class="ql-block"> 陈楠老师这堂课,首先课前通过观看《五官争功》小品放松学生心情,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让学生自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任务。然后老师通过引导大拇指的学习让学生自学其他手指,最后品味语言的幽默风趣,陈老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做到了“菜单式”教学。</p> <p class="ql-block">  课后反思</p><p class="ql-block"> 我们始终坚信,学习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正如“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王老师把导课做了一些调整,本文作者是丰子恺,我从他的漫画入手吸引学生注意,顺势对作者进行简介。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原则,我引入之前学过的《白鹅》这篇文章,重点指出其中的语言风趣幽默,从而为这节课教学做好铺垫。</p><p class="ql-block"> 品读环节,让学生重点找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并且明确说出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来突出这一特点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小练笔,给出了详细准确的要求,用本文的语言和写作特色来写五官,多少仓促了,学生没有能充分完成并展示。</p> <p class="ql-block">  陈楠老师,这堂课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改,在导入新课部分播放了《五官争功》的小品视频,很好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小练笔的埋下伏笔。整堂课环节紧凑,充分的品读感悟,老师得力的引导,让学生们兴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  评课议课</p><p class="ql-block"> “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雪争春,各有所长”,相同的课题,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给大家异彩纷呈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殊不知“曾经沧海仍是水,除却巫山也是云”,两位老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正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更为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小组合作时,学生们经历了:默读-交流-总结-展示的环节,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整个教学环节,学生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对学习保持较长的注意,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p> <p class="ql-block">  青同学校的祁凯欣老师,明确表示两节课风格各异,两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机智,学生参与感很强,学生的语言概括非常准确,甚至出其不意。老师们由扶到放的教学方式,从抛出问题到给出扶手,做到了有的放矢,更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小练笔是学习内容的迁移和运用,理应更好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青同学校路京艳老师,评价这是两堂规范、高效的语文课堂,老师较高的语文素养,驾驭课堂游刃有余。如果学生们回答问题困难时,适当放慢节奏,或者请其他同学帮忙作答,学生自己再来巩固重复会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 温校长点评</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敢于推翻旧思路的勇气可嘉,虚心听取上次教研时的各种建议更是可敬,这就完成了一次单纯的教课到教文本的蜕变,不仅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还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教无涯,研不尽,我们把教研这场诗意的修行,长久的酝酿,只为“教研之花”的最美绽放,愿这芬芳迷人的教研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我们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将且行且珍惜,相信一路会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p>

学生

老师

风趣

教研

语言

教学

幽默

学习

语文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