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公园里 志愿军雕像——今年是这座雕像屹立在西湖公园70周年

翔子900 影视

<b>  《志愿军像》是1953年程曼叔、叶庆文创作的雕塑,今年也是这座雕像屹立在西湖公园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纪念日。</b><div><b><br></b><div> 作者程曼叔先生是留法回国任教的中国第一代雕塑家,基本功扎实,修养全面,有相当丰富的雕塑创作和教学经验。另一位雕塑家叶庆文先生,是刚留校任教的青年才俊,学业优秀,年富力强,充满创造力。正是他们的辛苦创作,留给了这座城市一个不朽的记忆。<br></div></div> <p class="ql-block">拍摄视频,请欣赏</p> 这座雕像高2.80米,宽1.60米,加上底座共4.80米。雕像轮廓清晰有力,形体饱满,人们在远处就可以领略到志愿军战士昂首挺胸的身姿。雕塑家以纪念碑雕塑特有的手法,强调了人物的体量和空间感。<div> 志愿军战士的头部正视前方,与身体有些微微交错。重心落在了右脚,稳而有力,左脚则松弛,一前一后;一手握抢,一手握子弹带,一高一低,一虚一实间形成了较强的人物体态上的节奏感。最精彩的处理是军用雨披随风飘起,既打破了完全静止的形态,又构成了似雄鹰展翅的动感,扩展了体量。显示出志愿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威武神态。<br>  为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叶庆文几下当地驻20军部队,反复挑选年轻战士的形象。为了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志愿军》手握的是当年苏式的冲锋枪,身穿的衣服、皮鞋、披风、弹夹甚至脚下的岩石都是作者费心找到实物作为塑造依据。志愿军棉衣棉裤的塑造,质感逼真,既体现出朝鲜战场天寒地冻的恶劣气候,又显示了两位雕塑家细腻的雕塑造型语言。只露出的一点山崖石,令我们想到朝鲜战场特有的地势风貌……正是通过这样细节和形象的深入塑造,一代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正时刻警惕,雄赳赳,气宇轩昂的英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div> 1954年,经杭州市政府、园文局的讨论,将这座墨绿色人造石的雕像安放在六公园。2003年西湖改造,为将这尊有城市气息的纪念性城雕永久保留,进行了铸铜翻新,当年的年轻作者叶庆文已是年近八旬的老先生。他的老师程曼叔已于1961年去世。在叶庆文先生严格质量把关下,那古铜色的雕像仍屹立在湖边,体现出了一个城市的艺术品味,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活和梦想。从这个意义出发,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代表,它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一个时代的艺术体验,引导公共的视野,而背后引出的是国家形象。它不仅是这座城市的丰碑,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