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宏约深美”——国培(2022)学习心得及笔记

广信区第七小学 饶鸿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闳约深美”这个词是曾督学引用清朝散文家张惠言《词选序》中的一句话“唐之词人温庭钧最高,其言深美宏约”。我个人感觉这个词正是本次培训中所有先进理念的综合:无论是文学鉴赏、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新课标理念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还是参加参观井冈山精神展览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闳:博览群书,行路万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些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引经据典的功夫,绝不是只看过就能记住的。所有装入灵魂深处的文字,一定是熟读成诵的结果。作为一个母语老师,不让学生在该记忆的黄金时刻记下点高品质的文章,无论如何都是愧对学生!”彭老师说的这段话很触动我,彭老师带的班级学生背诵的书名有《千家诗》《大学》……我相信彭老师的“素读经典进课堂”的实践一定能引领小学生六年内实现“读破百部书,背下十万字,写下千万言”的目标。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自身更应该博览群书,这也是能进行深度学习,提升习作水平的重要根基。知识广阔,不光要读书破万卷,也要行路万里,去看见,去遇见,去体验,去感悟,去整理,去总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约:慎重选择,一课一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众多素材和观点,教师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宗旨,并紧扣《课程标准》去进行教学。罗老师讲述的“最大的麦穗”的故事,使 我想了很多,结合大家的同课异构《我变成了一棵树》设计:有的老师抓住“神奇”为主线,有的以“变与不变”学习想象体会母爱……我紧扣本习作单元学习要素,以“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想象,总结想象方法,写想象片段。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这个世界如此美丽,和而不同。教师每堂课都慎重选择一个中心点,多次强化使学生印象深刻,提两三 个“为什么”问题,这便能使学生在每堂课中都能得到“一株最大的麦穗”。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深:钻研教学,挖掘深度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使学生能得到“一株最大的麦穗”,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教师要深挖教材的“关键词”,明确课堂主线,点燃学生不断探求的欲望。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定要博览群书,常思常学。这个理念也是我区教研室所推崇的教学观点,我听过谢老师讲过,但语文的深度学习实操,我却是第一次学习,今后要多往深度教研方向努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感受生命,剏造美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有的学科学习都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母语教学更应该从文本中激发学生对生命之美的热爱,对生命之美的创造。因此,教师要以美学理论指导备课,使课在音、形、衔、转等方面达到完美的水平,成为美的大作。教师就是美的传播者,教师就是美的创造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