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文/段维维

AngelO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路上,不同的时间、地点,有不一样的风景。不同的风景,给了我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思考!当我的路线从两点一线,变成三点包围了整座城市,“在路上”成了我的常态!</p><p class="ql-block"> 天气暖和的时候,我和甜宝都是骑着电瓶车去河西,没有了赶车的辛苦,也没有错过班车的遗憾。我们俩就这样一前一后,聊着天,说笑着。有时是甜宝站在前面,迎着晚风,看着霓虹灯闪烁的城市街道,时不时地回头问问这,说说那——一号桥五彩变幻的灯为啥有时亮,有时不亮?河中星星点点的是什么啊?还有对面开过来的公交车是几路,是我们常坐的202吗……有了甜宝的陪伴,这段从河东到河西几十分钟的路程,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 不带甜宝的时候,我会帮她洗漱好,陪她读完故事,看她睡熟了,我再骑车奔向河西,但这样的日子并不孤单。一路上,上班的、下班的、徒步的、散步的,很多人。有一次,刚出小区门,就遇到一位骑车白色踏板电动车的妈妈——看到她的那一刻,我心里笃定她跟我一样——是位陪读人,去的是同样的地方。一路上,我的心几乎都在她身上:“哎,不容易啊,这一骑就要骑三年啊。”“会不会是隔壁七楼的张妈妈呢,医生忙,抽个空也得去看看儿子。”“要不要打个招呼?啊,还是算了,太冒失了吧,万一不是,不是很尴尬?”就这样我一路推测来,推测去,时不时还往她的方向瞧一瞧。可在市政府路口,一个红灯把我挡了下来,而她却左转弯过去了。“啊,完全不是我想的样子呀!”我摇着头笑了笑,对自己说了句“真傻”,又继续赶路。过了三四个路口后,眼睛的余光中又出现了那个熟悉身影。“咦,她什么时候又跑到我后面的呢,不是转弯了吗?”“转弯是为了赶路吧?时间确实不早了。到了那儿,孩子也该放学到家了。”她显然比我着急,一下子又将我甩了十几米。虽然带着头盔,又是夜晚,在明黄的路灯下,依稀能辨别出她乌黑卷曲的长发,绰约多姿的背影,应该是位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干练的人。心里想着时,她在法院那个路口又左转弯了。为了验证我的推测,我紧跟着她也过去了。果然,我见她进了小区,直行后,消失在黑洞洞的小花园后。</p><p class="ql-block"> 这次擦肩而过的“遇见”之后,我常常惦记起她的身影。在路上的日子,内心总希望有那么一个人与你同行相伴。哪怕不说话,哪怕互不相识,哪怕就是一个背景,一次红灯前的并肩等候,但这种一路上如影随形的相伴,可以温暖整个陪读征程。</p><p class="ql-block"> 骑车嘛,它的好处——就是比较自由,只要时间允许,什么时候出发都可以;骑快点儿或者慢点儿,都随心情。但当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即便骑车有百般好,你也会无奈舍弃。因为那呼呼地风就像是长了眼睛似的,无论你包裹地多么严实,她总能瞅到缝隙钻进来,像刀子一样,刮得你,脸也疼、肩也疼,逼得你只能选择坐公交。没办法,不会开车,就只能受骑车或等车的苦!公交车,时间、线路固定,约束太多。好在有“车来了”,踩好点的话,可以免去很多烦恼!不然,只能顿足懊恼地看着它从你身边呼啸而去,所以每次赶公交车就如同赛跑——眼见着不远处红灯下的公交车,一手一个手提袋的我,就东倒西歪地跑起来,甜宝呢,一边追,一边喊:妈妈,妈妈。等跑到公交站台,车子刚好进站,我们上气不接下气地上车、扫码,找位子坐下。公交车上冬暖夏凉,倒是惬意得很。晚上人一般不太多,基本上也都是像我这样从东到西,每天来回往返陪孩子的。有的提着保温桶,给孩子备着夜宵;有的呢,提着时令水果。而我的包里,除了这些,还有甜宝的睡袋、书、玩具、画笔……一路上,我们数着走过的站台,打着赌——看看前面的绿灯,司机叔叔能不能过去?唱唱儿歌,听听故事。偶尔还会遇到一两位熟人,拉拉家常,谈谈孩子,说着说着车子也就到站了。哎,孩子的求学路,也是父母的取经路啊!</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的返程是个精细活儿,要毫秒不差——这一般是工作日。六点五十分,准时要将甜宝从被窝里薅起来,穿衣穿袜子穿鞋,刷牙、洗脸,马马虎虎扎个小辫子,带好口罩,拖着她就下楼了。有时候,她不愿意,磨磨蹭蹭地耽误了两三分钟,我们就得一路小跑着去站台。这班车,大多是学生,穿着校服,背着大书包,穿过大半个城市上学。有段时间,每到一站都会上来几个怀抱着布袋子的老太太,她们彼此熟悉,谁上车了,都会跟之前的那几位打声招呼,一个说,来了哈;上来的几位说,你们早呀,姨奶奶。一个说,来来来,来我跟前坐;上来的一位就慢悠悠,走过去,挨着她坐下来。接着就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不紧不慢地。不一会儿,又一波接一波地到站了。等到了大润发站,上来的大爷、大妈人手拉着个菜篮子,也跟商量好了似的,组着团去乾隆菜场买菜。当然,固定的班车,也有固定的人——那就是上班族,年轻的、时尚的、提着包的、始终塞着耳机的;稳重的、正装笔挺,皮鞋锃光瓦亮……只要是这班车,天天如此。</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路,忙碌总比空虚好。就像那群怀抱布袋子的老太太,在该享清福的年龄依然选择忙碌,我想并不是她们多缺钱,更多的是忙碌已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了生活的全部;也可能挣钱是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为人父母的,不管到什么时候,最牵挂的永远是孩子。</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路,是一条不停追逐的路!相同的路线,却各怀梦想,赶路成了不变的主题!晨起的打工人,永远是“没有最早,只有更早”;奔波的路上,永远不分长幼尊卑。人生的路,只要梦想还在,逐梦的脚步就不会停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