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骄傲,我自豪!——《中国精神》篇

后小河小学教育集团西缉校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单元:民族精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八课《团结促强国复兴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精神聚奋进力量》 </b></p> <p class="ql-block">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祖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祖国壮丽而辽阔!亲爱的祖国他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又一次次重获新生。在数千年的历史更迭中,无数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为了中华民族能够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用洒满血泪的旌旗谱写出一曲曲瑰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迎着初升的晨曦,后小河小学西辑校区一年二班全体师生在少先队大队部带领下与全校师生一起走进庄严而又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我们眺望着国旗冉冉升起,耳畔回荡着气壮山河的国歌,我们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我们因肃然于国旗前而激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团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是深怀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b></p> <p class="ql-block">  西汉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归附。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作王后,并为纪念此次和亲而改元“竟宁”,即“边境安宁”之意。昭君出塞后,汉朝与匈奴政权维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局面,迎来“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太平盛世,因此元代诗人赵介用“犹胜嫖姚千万兵”颂扬王昭君对平息战争、安定边境的贡献。现代史学家翦伯赞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肯定王昭君在政治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昭君为了平息汉匈之间的战争,带着源于汉民族的文化瑰宝,不顾边塞的荒凉,不畏北地的风寒,自愿远嫁匈奴的伟大壮举,令文人墨客吟咏千年,并将她的故事汇入了民族融合的恢宏叙事。</p> <p class="ql-block">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昭君出塞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里。它深刻昭示着各民族自古以来就互相依存、休戚与共,也时刻提醒着后人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共同发展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团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是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堡垒。</b></p> <p class="ql-block">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北方草原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之后,他的子孙在各地封王。在凉州地区坐镇的西凉王,是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他通过深入调查,掌握了西藏地区的基本情况,决定迎请当时在西藏最具政治号召力和宗教影响力的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到凉州会谈,共商西藏归顺大计,力图以和平方式和政治手段实现蒙古汗国对西藏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  当时,西藏处在吐蕃王朝瓦解后的分裂割据时期,封建领主争权夺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让广大藏区人民过上“太平安宁的生活”,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审时度势,决定前往凉州会见阔端,并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政治协调活动。1247年,双方在凉州举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谈,议定了西藏归顺条件。会谈后,萨迦班智达执笔写下致西藏各僧俗首领的公开信,西藏地方各政教势力均表示接受他与阔端议定的条件。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西藏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的一个行政区域。继元朝之后,历届中央政府都把西藏作为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完全行使主权。</p> <p class="ql-block">  凉州会盟以和谈的方式推动了祖国统一,为西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奠定了基础,是西藏与祖国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国家和平统一,各民族友好团结,既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又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懈努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团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是凝聚民族复兴的澎湃动能。</b></p> <p class="ql-block">  18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于1762年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当时,新疆地广人稀,伊犁地区土地荒芜、边防空虚。首任伊犁将军明瑞先后到塔尔巴哈台等地就屯田、筑城、设置卡伦、驻军等问题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实情,并上奏朝廷,建议在塔尔巴哈台筑城设卡、调兵驻防。明瑞认为,士兵不仅要具备步射、枪法等技能,掌握马背技艺也很重要,于是奏请清政府派善骑射、战斗力强的锡伯族人到伊犁驻防。</p> <p class="ql-block">  清政府鉴于明瑞所奏伊犁地方具体情况,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定从驻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的锡伯族军人中,挑选1000名年轻力壮、善于畜牧的军人,并选派少数官员,携带家眷前往伊犁。盛京将军舍图肯接到谕旨之后,挑选了一千余名锡伯族官兵连同家眷共4000余人骑着马,赶着牛车、驼队,踏上了漫漫西迁路。他们冒酷暑、顶严寒,越千山、涉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历时1年3个月终于抵达伊犁霍城一带。到达伊犁后,锡伯族军民组建了集军事、行政、生产功能于一体的锡伯营。此后,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挖渠垦荒、扩大生产,同时勇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平定叛乱,保卫祖国领土完整。</p> <p class="ql-block">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锡伯族同胞从东北到西北,万里迁徙,扎根祖国边陲,世世代代忠诚履行屯垦戍边的神圣职责,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惧艰险,为维护祖国统一、稳固边疆建功立业。</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合则俱荣,分则俱损”已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烙印。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是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同的目标。如今各族人民,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同心共济、团结奋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画好最大同心圆,共同构筑新时代下的幸福生活,必将实现让亿万中华儿女梦牵魂绕的伟大的复兴梦。</p> <p class="ql-block">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p> <p class="ql-block">  身处祖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大家庭,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心中要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的民族大爱,要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认识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国魂,为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我们!小河学子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刻苦求知识,潜心学文化,锤炼过硬本领,谱写民族团结篇章,争做民族团结楷模!为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0px;">后小河小学教育集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0px;">西缉校区大队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0px;">2023.4.10.</b></p>

西藏

中华民族

民族

伊犁

团结

民族团结

锡伯族

祖国

伟大

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