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负责领导:刘玲主任</p><p class="ql-block">主备课人:王秀琴老师</p><p class="ql-block">主备课题:分析研讨4月5日模拟试卷</p><p class="ql-block">主评人:张富章老师</p><p class="ql-block">参与人员:全体高三语文组成员</p><p class="ql-block">教研活动时间:2023年4月10日</p>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探索以核心素养、高效课堂为导向的高考备考教学策略方针,充分发挥高考模拟试题对教育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增强对高考命题思路及规律的认识,4月10日高三语文组进行高考模拟试卷分析研讨活动。由刘玲主任、夏雪峰书记带领,李剑老师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参加。</p> <p class="ql-block"> 活动针对试题内容的不同模块向纵深研究,对模块知识进行详细地分析梳理。老师从试卷知识点、试题结构、命题思路、考点分布、试题亮点、题型变化、考题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复习建议。</p> <p class="ql-block"> 模拟试题研讨交流侧重于“常变常新”。王晓寒老师解读了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六大新变化,并就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四大误区与主观比较题型展开类比分析。杨秀平老师基于历年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阅读不同题型的命题特点,总结了相应备考策略。王秀琴老师介绍了近五年各省市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题型中建构关联图谱的重要性。张富章老师则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分别比较了近三年新老高考中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的变化情况。</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李剑老师强调构建知识体系和框架对于备考工作的重要意义。建议教师培养学生注重积累知识、模拟训练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任重道远笃奋进,风正潮平好扬帆。高考试题体现了国家意志,体现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体现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考察方式。本次活动聚焦高考,直指模题,对最后一届老高考倾心赋能,对新高考指向静心研讨,深化了老师们对教育、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与把握,明晰了高考考察内容及学科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的考察方式,进一步加强了我校语文学科建设,对我校教学改革的定位和教学理念的优化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二高师生必将同心协力,奋楫笃行,持续擦亮二高教学教研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名片,力争2023届高考再创新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