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篇《为了忘却的纪念四》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四部分的最后一篇了,虽然是十二年前写的,今天拿出来分享给美友,实际也是给自己对那段岁月的回忆和纪念吧。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十二年前的事情好像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经历的事情历历在目。时间如此的快,仿佛弹指一挥间似的。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宋.李之仪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咏苍髯》</p><p class="ql-block"> 青丝白发一瞬间,</p><p class="ql-block"> 年华老去向谁言。</p><p class="ql-block"> 春风若有怜花意,</p><p class="ql-block"> 可否许我再少年。</p><p class="ql-block"> ——题记</p> 为了忘却的纪念四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安顿下来,住在招待所二楼,当站在窗前,举目向窗外看去,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阵阵凉风吹来,山区气候变幻莫测,本来在沿途燥热,在阳光的直射下,让人难以喘息,瞬间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乌云压的特别低,给着小小的马场带来了悲怆、沉静。</p> <p class="ql-block"> 雨下的大而很急,属大暴雨。白茫茫的天与地合二为一了,仿佛天通过雨水要把地连在一起,本来很矮的房屋,给人的感觉好像又矮了几分。雨点打在水泥公路上,地面泛起了白泡,只有那高高的大树,任由风雨吹打,好像与风雨嘻戏一样似的。自由地跳着摇摆舞,时而向前,时而向后。在那抖动着树叶,倔强地怒吼着。我想人应该有树的精神,不怕风吹雨打,勇敢的面对一切,泰然处之。</p> <p class="ql-block"> 大雨过后,小山村被大雨冲洗,好像刚刚洗了冷水浴,显得格外清新,人们也纷纷走出户外,呼吸着新鲜空气,挣脱了闷热,我们也参与其中,但是看到人群中,孩子是很少的,有一种感觉似乎缺少了一种孩童的欢快,就像一首欢快的音乐缺少快乐的元素那样,相当的不完美。</p> <p class="ql-block"> 马场是建国初期成立的,是为部队饲养军马的,马场是团级建制,年复一年的,培育了大批优良骏马,为部队的骑兵壮大,做了一定的贡献。现在已经改制,落到了地方。职工半牧半农,看到职工的穿戴,仍然穿着蓝工作服、老式绿军装,通过聊天得知职工的工资不能及时发放,甚至有亏缺,生活过的挺艰难。但是职工的精神风貌给人的印象是朴素、乐观、豁达,对待现状还是乐观的。</p> <p class="ql-block"> 马场伴随着我们国家的变革,也经历了时代的冲击,比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退牧还林等大政策的影响下,无论是职工队伍还是职工的思想变化也是特别大。尤为冲击大的知识青年返城、恢复高考,大批的优秀的青年学生考上大学,离开了养育他们的大山,过上了城市富裕的生活,大大改变了人们的观念。那种走出大山的想法愈来愈浓,虽然依然热爱着的美丽山区,但向往着美好生活的愿望不会改变。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到好一点的地方去读书,盼着孩子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以此通过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教育固然重要、不无神圣,但是也给各个家庭带来了苦难和缺憾,因出去读书家庭失去了天伦之乐,这里的家庭天伦之乐只是想像中的了……</p> <p class="ql-block"> 此次马场之行,虽说是有着特殊的使命,但是也收获不小。看到了大山深处,了解了林业、牧业职工的真实的生活。不仅领略了兴安岭的美景,也看到了大山里的林业、牧业行业的不容易,对此也有深深地思考。林区在建国初期为了国家做了一定的贡献,将大量的木材运往全国各地,支援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林业工人在采伐木材时使用大肚子锯和手工锯,使用马和爬犁运输木材,大兴安岭成为全国的木材仓库。在采伐木材工作中不仅涌现出大批的优秀林业职工,他们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而且也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无私送往全国各地,成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大山里的林业、牧业职工为国家默默的奉献着,然而他们的晚年生活让人担忧。尽管如此,大山里的职工仍然乐观、有着美好的向往,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在艰苦、寒冷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朴实、勤劳、坚韧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美好的记忆珍藏在我们心灵深处,不经意间就会如溪流般淙淙流过,洒一路甘甜,留一程清香……</p> <p class="ql-block"> 于呼和浩特市</p><p class="ql-block"> 2023.4.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