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十七岁作诗

六叔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一一毛泽东主席</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故居一一韶山</p> <p class="ql-block"> 少年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 青年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17岁做诗《咏蛙》手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咏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独坐池塘如虎踞</p><p class="ql-block"> 绿萌树下养精神</p><p class="ql-block"> 春来我不先开口</p><p class="ql-block"> 哪个虫子敢作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0年秋,年仅17岁的毛泽东告别父母,到离韶山五十多里路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读书,当时在东山小学堂读书大多是地主豪绅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穿着华丽的绸缎,入学时不是座轿而来,就是有人护送;而毛泽东则穿着很旧的粗布大衫,口音难听,年龄很大才读书,并且是外乡人。那些有钱阔气的纨绔子弟,觉得他很“土气”,瞧不起他,被许多同学疏远。</p><p class="ql-block"> 当时,毛泽东在这样的处境当中,非但没有沮丧,反而更激发他立志报国的宏伟抱负,一种壮志满怀、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涌上心头,一气呵成写下这首文笔泼辣、气势磅礴的七绝《咏蛙》。既是对那些富家豪绅纨绔子弟的嘲讽蔑视,又表达了青少年时期毛泽东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尚还朦胧的领导意识。 </p><p class="ql-block"> 在东山小学堂求学时,毛泽东就胸怀大志,关注人间不平,看到小学堂附近山青水秀的良田美景,寰观气宇、触景生情、托物言志、以蛙自比,描述出青蛙的气概豪迈,傲视苍野、威压大地,充分表达了万里江山我为主的宏伟志向,其艺术上成就非同凡响,表现了作者想主宰国家命运,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p><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把青蛀形象升华到如此高妙的境界,论点新颖、立意高远,可以看出青少年的毛泽东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座右铭,以拯救国家民族未来为自己的崇高责任,深刻表现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博大胸怀。 </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从小立志报国,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这种精神和作风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无不表现出来。 </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中国人引用这首《咏蛙》,证明了毛主席俾睨天下的雄才伟略与生俱来,表达亿万人民对毛主席的顶礼膜拜之情、亲切缅怀一代伟人。 </p><p class="ql-block"> 2023.4.8.梁关琼</p> <p class="ql-block">  东山学校:前身为东山高等小学堂</p> <p class="ql-block">  东山小学堂“公诚勤俭”校训</p> <p class="ql-block">  当时毛泽东在东山小学堂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  传说毛泽东在此石桥边作诗《咏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