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有活水,写作自精彩(一)

爱上作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3月31日、4月1日,县一小六年级师生到丹江大观苑开展了两天一夜的研学旅行活动。行走的课堂,别样的成长。研学归来趁热打铁写作文,让宝贵鲜活的源头活水变成美丽的文字,成为记忆中永远的珍宝。经常练笔,写亲身经历的事、喜欢做的事,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办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围绕中心,合理剪裁是作文的关键。到丹江大观苑研学的中心是什么呢?通过研学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生活,受到文化的熏陶、浸润和思想教育。中心明确后,围绕中心进行剪裁。研学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是重点要详细写,研学前的激动兴奋、焦急等待等是次要的,蜻蜓点水,三言两语就行,同学之间说笑、打闹、劳累等与中心无关的要果断舍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中心确定下来后,该怎样选材剪裁呢?平时出门游玩,我们会在最美的地方驻足观赏,把最美的景色定格在镜头里。现在,我们就像去游玩拍照一样,只选择你最喜欢的、印象深刻的两三个地方,把你当时的见闻和感受有选择地写不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有同学动笔前没有合理剪裁,精心选材。结果呢?对研学前的激动兴奋、焦急等待、老师的叮咛、车上的说笑、沿途的风景写了一箩筐,写了大半页甚至一页多还没到大观苑门口。接着对研学过程中的说笑、打闹和劳累等无关紧要的也写了一大堆,而对研学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却是叙述多描写少。整篇文章给人感觉是一个大头娃娃,戴个大帽子,穿个短褂子。作文姓“真”,但真实无意义、与中心无关的就要剪裁,一句话也别写。围绕中心剪裁,有取有舍,有详有略。记住三个“的”:详写主要的,略写次要的,不写无用的。</span></p> 一.佳作欣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风景这边独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丹江大观苑研学旅行小记</span></p><p class="ql-block"> 淅川县第一小学六二班 吴佳璇</p><p class="ql-block"> 薄雾轻轻笼罩在淅水之畔,淅川一小的校园里,红旗招展,热闹非凡。随着张校长的一声令下,我们带着对丹江大观苑的无限期待与向往,踏上了研学之旅。</p><p class="ql-block"> 久闻盛名丹江苑,今朝有幸苑中游。刚下车,我就被深深吸引。古香古色的建筑,掩映在山水丛林之中,空气清新,花繁叶茂。置身于美景之中,仿佛在做一个清绮温丽的梦。</p> 药王殿中见神医 <p class="ql-block">  “慈悲恻隐药王妙术济海,澄神宽裕大医仁心耀五洲”。走进药王殿,雕梁画栋,驻足良久。这里供奉着五位神医的蜡像:“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外科鼻祖华佗,内科神医扁鹊。同学们对他们满是敬佩,有的双手合十跪在地上,虔诚地祈祷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蜡像四周展示着许多中药材:蜡梅,葛花,金银花……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无限魅力,收获颇丰。</p> 丹阳楼上忆故园 <p class="ql-block">  “举世瞩目水贯千山流北国合唱奉献曲,南水北调丹汉万里到京津豪饮动地诗”。来到丹阳楼下,仰望丹阳楼,整个建筑气势雄伟。还未进到楼中,我就听见楼内已经传来同学们阵阵感叹声。我急不可耐地奔进楼中,只见楼内摆着许多雕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翁跪在家乡的土地之上,深情地捧起一抔黄土,眼角闪烁着泪花,仿佛在诉说着离乡移民道不尽的留恋!在楼顶鸟瞰大观苑,视野广阔,整个苑景一览无余。举目远眺,远处水天一色。是啊,悠悠丹江水,浓浓故国情!谁忍别之?爸爸妈妈讲述的当年移民迁安的情景似乎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长长的车队,盈盈的泪花,别离的深情,难舍的故土,舍家为国的无私与伟大……</p> 精英馆里生豪情 <p class="ql-block">   下午转站世界精英馆,这个建筑可真是不一般啊!它的外表是一个深蓝色的地球仪,充满了神秘感,勾起了大家参观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跨进世界精英馆,我被震撼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只好呆站在原地瞪大眼睛,望着那一尊尊蜡像。蜡像实在是太逼真了,蜡像师的技艺真是高超!一楼是政治军事精英厅,有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汉武帝刘彻、千古战神成吉思汗……同学们兴高采烈,仿佛在穿越时空和伟人对话,纷纷在伟人面前合照。二楼是文化艺术名人厅,有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撰写《史记》的司马迁、“诗仙”李白……三楼是科技经济名人厅,在这儿我见到了“原子论”的提出者道尔顿、生物学家达尔文以及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等。仰望名人,我豪情万丈,要脚踏实地,努力进取,相信自己也一定能成为一代精英!</p> 楚风楼中赏古乐 <p class="ql-block">   沿着“中华历史长河”的潺潺溪流,追溯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穿过怀旧林,走过万米观江长廊,我们拾级而上,来到古色古香的楚风楼。楚风楼盘檐迭起,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四周有环廊,汉白玉栏杆,木格门窗,外墙以深棕和朱红色为主调,在松柏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典雅。一楼为楚国宫廷乐舞表演场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王孙诰编钟、石磬等文物的仿制品。置身其中,似乎来到了“钟鸣鼎食”的楚国时期。二楼是楚始都丹阳城沙盘模型和在淅川下寺出土的文物仿制品。古乐声中,拾级三楼,我们穿越时空,亲身领略一番帝王之范。真的是一座楚风楼,让楚文化大放异彩。</p><p class="ql-block">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这世外桃源,观山林奇峻,听鸟儿啁啾,赏碧波荡漾,闻钟灵毓秀。丹江大观苑,我一定会再回来看你的!</p><p class="ql-block"> 指导老师:王秀花</p> 杨万英老师点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吴佳璇同学构思巧妙,题目新颖独特,小标题精准大气。题目犹如丝线,小标题犹如夺目的珍珠,一线穿珠,赏心悦目,惹人喜爱。在大观苑研学旅行中,她调动五官,用眼观察,用笔记录,用心感受。药王殿和丹阳楼上的两幅对联、五位神医的誉称,她记在本子上,写进作文里。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重要的景点和最感兴趣的地方,认真观察和记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吴佳璇同学选择了药王殿、丹阳楼、精英馆和楚风楼四个景点,认真观察,有感而发。在丹阳楼,她对移民老翁捧起一抔黄土跪于家乡土地的情景来了一个特写。在举目远眺丹江美景时,她心海翻滚,思绪飞扬,美丽的文字让读者脑海中有画面,情感上生共鸣。选择四个景点有点儿多,可以不平均用力,描写多于叙述。如果在药王殿、精英馆里多停留片刻,多一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一两个神医和精英的面容神态进行特写,并写出感受,给人印象会更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 移民情驻大观苑</p><p class="ql-block"> 淅川一小六三班 罗佳果</p><p class="ql-block"> 鸟儿鸣啼,分享着将去丹江的喜悦;阳光洒洒,笼罩着一辆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巴车……今天,我校举行了丹江大观苑研学旅行活动。在欢乐中成长,在美景中受益。</p> 丹阳楼中寻移情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间小路,走过一条条山坡,来到丹阳楼。“南水北调甘泉千里润华”几个字猛然出现在眼前。放眼望去,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楼屹立在丛林之中。“南水北调纪念馆”几个字让人不禁产生幽幽遐想:里面会是什么呢?青翠苍松将丹阳楼包围,显得古老又神秘。</p><p class="ql-block"> 放慢脚步,轻轻去访“楼中古迹”。</p><p class="ql-block"> 一进入楼内,脚下的丹江之水让我惊喜,一座座假山让我惊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像让我折服。脚下的丹江缓缓流淌,移民精神涌心头。一条条四面八方的小河,一个个移民舍家为国,南水北调伟大工程,终将把这一江清水运送至北京。“我住丹江头,君住丹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丹江水……”这首歌又在我的耳边回荡……来到假山旁,小山蜿蜒起伏,一座连着一座,我仿佛看到了移民们背上行李,向着大山,向着自己的家乡抱头痛哭的情景,他们眼中满是不舍啊!为了南水北调,为了让北京人喝上一口净水,移民们舍小家为大家,背祖离乡……移民们抛家舍业,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淅川,永远留在丹江,永远留在这座座大山之中……端一碗丹江水,送你去远方。这里有你绿化的山,有你净化的江。移民精神代代传,舍身为国永不忘!</p><p class="ql-block"> 怀着敬畏之心爬上木梯,来到移民的雕像旁。移民们个个手拉马绳,挽起裤腿,目光坚毅隐隐闪出不舍。我好似置身于1957年的移民搬迁中,听着他们喊着口号,带着儿女,拉着牛羊,坚决果断。我眼中隐隐闪出泪花,赤子之心在胸口漾荡。</p><p class="ql-block"> 二楼为我们详细讲解工程的起源,发展。三楼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古老的农具,据说这些都是移民们所留下的。一楼一楼,情思幽幽……当爬上最后一层楼之际,我完全惊呆了:只见浮云朵朵,让人有“手可摘浮云”之感。眺望远方,丹江之景尽收眼底。历史长河流淌不止,最终换来工程胜利之光。一条中国龙横跨长空,迷蒙之中再现大美丹江!眺望之际,层层树,叠叠云,蒙蒙雾,荡涤心……轮船划,环水绕,诗情水画,荡荡碧江!此情此景——美!</p> 怀旧林中访古迹 <p class="ql-block">   移民抛家舍业,远离故土。他们留下了什么呢?我们在怀旧林中找到了答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行行古老的石磨、石滚等。它们饱含着移民对家乡的留恋,历经岁月的沧桑,诉说着昨天的故事。追寻古迹,我仿佛看见移民正在费力地推磨,磨出一把把玉米粉……</p><p class="ql-block"> 微微碧波,扬丹江之水;走走旧林,叹劳动民情;赏赏丹阳,观丹江宛之景,唱唱《共饮丹江水》,移民精神永驻丹江大观苑。</p><p class="ql-block"> 指导老师:卢东群</p> 杨万英老师点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中有爱,笔下有情。罗佳果同学用饱蘸真情的墨汁,书写丰富真挚的情感。读她的作文,眼前是画面,心中是感动。在丹江大观苑研学时,她心中充满对淅川移民老乡的无限热爱和赞美,满怀深情地观赏着丹阳楼和怀旧林中的每一个雕像,每一个实物,展开了深情的追忆和联想。移民老乡眼含热泪,割舍亲情,挥别故土的情景在她笔下形象再现。是呀,和故土分离是多么痛苦的抉择!北京一杯水,移民两行泪。为了支持国家建设,为了一泓清流北上,移民只能舍小家为大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罗丹说:“所谓艺术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是的,我们不缺少写作的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表达美的想法。愿我们向罗佳果同学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美,表达美,分享美,让作文成为生活的需要,心灵家园的需要。</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和小丽姐字斟句酌,一次次校对,她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p>

丹江

移民

研学

大观

丹阳

药王

精英

同学

蜡像

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