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绽放书凝香

单若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嘉兴市王店镇有处景点叫“梅里曝书”,这里含两个典故。一是五代时王逵在此广植梅树而被称为梅里,二是七百多年后清初朱彝尊在此建亭晾晒书籍。</p><p class="ql-block"> 读书人都喜欢藏书,而且多多益善,可是书多到经常需要通风晾晒以防发霉,这样的藏书人可能不会太多。而为晒书(不是今天在互联网上的那个“晒”)专门修建个亭子,这样的事,恐怕古今鲜见。</p><p class="ql-block"> 带着好奇心,我于2023年4月2日来到梅里曝书。在临街的一个普通的门楼上挂着一块木匾,上书“竹垞故居”四个大字,大门两侧各有一尊石兽。围墙下有一座石碑标志,上书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曝书亭。进园门时。让我略感意外的是,这个大名鼎鼎的古迹居然不收费,游人居民可以自由出入。</p><p class="ql-block"> 进园后,我仔细打量整个园区,园内以朴树亭为核心,轩、堂、舫布局疏密有致,小径曲桥、楹联匾额尽显典雅,难得的是没遭今人画蛇添足,至今仍保留着清代古拙的遗风。据介绍,是江南保存完好的私家园林之一。整个园区占地10亩,原名“竹垞”,这就是大门匾额的来历。因朱彝尊著作《铺书亭集》称名于世,后人遂以为名。曝书亭始建于清康熙35年(1696),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共经历过11次修缮,现在看到的是由浙江学政阮元于清嘉庆元年(1796)主持重修的园林格局,那时朱彝尊已辞世89年。</p><p class="ql-block"> 曝书亭院正厅称作潜采堂,是朱彝尊的藏书所在。相传藏书8万卷,分经,艺,史,志,子,集,类,说等八类。以一己之力收藏如此浩繁书卷,实属古今中外罕见,故深得康熙帝嘉奖,御笔赐予“精研博物”横匾。遗憾的是原匾因家祠早毁而佚,今匾由张宗祥重书,悬于正厅。</p><p class="ql-block"> 进门不远,是荷花池,池上有一曲折石板桥,桥头立着两尊石兽。走过曲行石桥,就来到曝书亭。亭子朴拙典雅,面北的两青石柱上镌刻有集杜甫诗句的楹联“会须上番看成竹,何须老翁来赋诗。”透出主人的志趣。</p><p class="ql-block"> 稍通中国文学史的人大概都知道清初三大词人纳兰性德、陈维松、朱一尊。朱一尊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他的词,与陈维崧并称朱陈;诗,与王世祯并称南北两大宗,南朱北王。</p><p class="ql-block"> 朱一尊(1629--1709)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首开博学鸿词科,朱以布衣应试。钦定一等录取,为四大布衣之一。出仕后,被授予翰林院检讨,明史纂修官,后入值南书房,为康熙帝侍从近臣。</p><p class="ql-block"> 朱一尊精于金石,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他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所集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p><p class="ql-block"> 如此收藏、著述,建亭曝书也就顺理成章了。遗憾的是,今存的梅里曝书仅为原来园林的十分之一不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