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齐分享 启智共润心—记平原县心理教师读《发展教育学》第一次交流会

平原县文昌小学少先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月春光,灼灼芳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线上相约,书香流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9日晚七点半,平原县学生发展服务中心迎来了《发展教育学》的第一次读书分享会。本次会议由杜忠芸和冯娜两位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杜忠芸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第二章产前期和胎教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深刻的感悟到生命的奇妙和伟大。</p> <p class="ql-block">冯娜老师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而为人,不管年纪有多大,我们都要有辩证思维,思辨能力,不能被别人pua,要有独立人格。我认为有两方面可以做到这一点,一是自我思考,经常阅读,二是像这样的读书分享会。和别人交流。享受这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友好情谊的精神家园。作为父母,学到的要用到教育实践中去。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尊重学生人格。家长、老师对于学生,要耐心听他们说,看他们怎么做,了解他们的经历,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尊重,等待孩子自我调整。</p> <p class="ql-block">张丽丽老师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来自一位母亲的悔悟“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我会多去画手指画,而少用手指指指点点,;如果让我经历一次我会多去拥抱,少横加干涉;我会不那么强势,多给予肯定;我会更少地灌输对权利的热爱,而会强调爱的力量。”愿我们共勉!</p> <p class="ql-block">贾会立老师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教师,鼓励性语言我们经常会用到。鼓励不同于表扬,夸赞,夸奖。那些多是在出现好的结果的时候才会用到。而鼓励要做到:一实事求是,不夸大,不减小。二是肯定过程,看到孩子做到的部分以及他付出的努力,让孩子产生价值感。三是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具体的肯定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真正看到了自己,而不是敷衍。</p> <p class="ql-block">杜淑玲老师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异常心理发展是建立在遗传基础上又不断受环境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与内部基础及发展要素共同作用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冉冉老师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并不是要外加性的赋予儿童什么新的属性,而只是要把儿童原本就有的天性最大限度的展现出来。”比如自主创新就是人的一种天赋人性,而教育所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天性激发出来。就像心理咨询师要做的,是激发来访者内心积极的力量,让他们自我疗愈。其实教育也是干的这样一件事,并不是单纯的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而是要激发孩子自身的力量,让孩子自主的去养成或者探究这些知识。也就是教育上常说的,把“让他学”变成“他自己要学”,教育者就是需找到能激发孩子想要自主学习的那个点,从而激发孩子的自主性。</p> <p class="ql-block">李景芝老师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每个人都会被别人暗示,每个人也都会暗示别人。既然这样,我们不妨做一个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的人,让自己如花般绽放;对别人也进行积极地暗示,让别人如沐春风。面对别人的积极暗示,我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为我们的生命注入了营养;面对别人的消极暗示,我们也不必沮丧,正确地评价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祝福送给那些对我们进行消极暗示的人,感谢他们让我们变得更加完整,更加完美!感恩一切!祝福一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娜老师指出:教育者唯有遵循(自然、自主、自由)的原则,受教育者才可以成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分享了两点读书收获,一是忆溯性研究法。这种研究法最早在弗洛伊德时期的自由联想中就有这种思想的体现,这种方法提示:来访者对事件的回忆比当时的现实事件对他心理的建构影响更大。二是发展教育研究的本土化,中国土地上的教育。离不开中国文化的背景。我们对每个人的教育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关系。这段内容提示我们,要使孩子健康成长,要重视他们的外在平衡和内在平衡两大主题。</p> <p class="ql-block">张俊梅老师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注重中国文化中的人与人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立足于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哲学要求提现平衡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现代哲学观点就是做任何事都应该把握适度原则。当满足的,如孩子看电视,你规定只准看三十分钟,结果时间到了,节目没完,孩子意犹未尽,你坚决不让看了,孩子可能不高兴,还可能与你对立,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看完节目,然后与孩子共同修改规则,今后以看完一个完整的节目为规则。所以,对看电视、玩游戏、玩手机等,坚持适度原则,拥有“中庸”智慧很重要,让孩子能够玩一玩,适当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引导孩子自制,不沉迷于此,这才是一种境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p> <p class="ql-block">门阳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长要素缺失和成长阶段缺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分享会再次阅读,理解的比之前更深入了,能够联系到日常孩子成长阶段所面临的挫折、亲子陪伴等方面,很感谢有这次机会和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唯有读书方宁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最是书香能致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阅读分享互动,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老师们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在阅读中共享教育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孩子

老师

感悟

暗示

分享

教育

我们

别人

激发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