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友谊关景区距凭祥市18公里,3月16日上午8点半我们来到这里。景区大门左侧入口是游客通道,右侧入口是出入境人员通道。</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景区由友谊关关楼、法式楼、左弼山古炮台、右辅山古炮台群、左右辅山古城墙与登山古道、友谊关口岸、大清国万人坟等主要景点组成。</p> <p class="ql-block">穿过50米友谊关历史长廊,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红顶黄色两层楼建筑,叫法式楼,一眼看去满目沧桑。据悉,此楼建于1914年,至今已经一百多岁了,是清政府设在这里的办公地点,主要处理边关外交事务和维持边境治安。该楼由法国工程师设计,法式风格浓郁。</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闻名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和镇南关起义就在这里打响,历代为军事要地,均设有重兵把守。</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碑记</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始建于汉代,因关口地处雍鸡县被称为雍鸡关,后来改名界首关。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为镇夷关,后又改为镇南关。正德年间(1506—1521年)亦名大南关,一般简称为南关(一说明初建关,初名咘村关,正德年间改称镇南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延用旧关名,由于南望友好邻邦越南,1953年10月,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改为睦南关。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友谊关。关楼上用汉白玉嵌刻陈毅元帅题写的“友谊关”三字。友谊关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雄踞于两座大山峡谷的通道上,两边高山矗立,形势十分险峻,关楼的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把关楼和两边高山分别相联,犹如巨蟒盘谷,气势磅礴而雄伟。友谊关自建立至今自始至终屹立在边境线上,是我国边境线上唯一的千年古关。</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在抗法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关楼先后五次被外国侵略军占领,两度毁于战火,三度重修。现在的关楼为1957年重建。城门上建3层楼阁,高22米,厚实的城墙及棱角分明的齿形墙堞,底层全部用长方形料石砌成,城门为圆拱顶,设有通道石栏杆,雕刻精细,圆拱门窗装饰精美,镶彩色玻璃,门框雕花古香古色。</p> <p class="ql-block">登楼远眺,只见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满山丰树茂林,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极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口岸联检大楼。出入友谊关在这此办理签证手续。</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建筑物是越南的口岸</p> <p class="ql-block">零公里,位于中国322国道终点,与越南1号公路起点交汇处,是越南所立的1号公路起点的里程碑。过去,就是越南。</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楼建有3层楼阁,一楼是“友谊关历史陈列展览”,以图片形式陈列着镇南关大捷、镇南关起义和红旗插上镇南关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法国侵略军3000多人在尼格里的指挥下闯向关隘,年近70的老将冯子材,于危难之际被任命为前敌主帅,亲自率领大刀队杀入敌阵,大败法国侵略者,歼敌一千七百余名,生擒侵略者数百人,缴获一大批枪炮弹药,史称镇南关大捷。在此次战斗中,法军统师尼格里被击成重伤,另两名法军高级将领被生擒。镇南关大捷是中国近代史抵抗外来侵略,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镇南关起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2月1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金鸡山发起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起义,并亲自拉响镇北台大炮,炮击清军,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生反清革命生涯中唯一一次亲自指挥,并参加战斗的起义。</p> <p class="ql-block">红旗插上镇南关。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9师南下追击国民党军残部,把红旗插上了镇南关城楼,宣告凭祥市全境解放,同时也宣告广西全境解放。</p> <p class="ql-block">二楼是中越人民友谊图片展览厅及中越两国高级领导人会晤室。</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两次在这里亲切会晤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主席。</p> <p class="ql-block"> 三楼是中国九大名关展厅,主要介绍我国九大名关的前世今生 。 </p><p class="ql-block">九大名关:</p><p class="ql-block">山海关(河北秦皇岛)</p><p class="ql-block">紫荆关(河北易县)</p><p class="ql-block">居庸关(北京昌平)</p><p class="ql-block">平型关(山西大同)</p><p class="ql-block"> 娘子关(河北井径县)</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山西忻州市)</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甘肃嘉峪关市)</p><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四川广元)</p><p class="ql-block"> 镇南关(广西凭祥)</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两边建有城墙,始建于明朝永乐(洪武年〕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其中东边城墙长102米,通往左弼山顶的镇关炮台。</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的左右两边都是雄险高山,地势极其险要。山顶置有镇关古炮台,在关楼的两侧各有一条古道通达古炮台。因为右辅山炮台(金鸡山炮台)现为军事重地,不对外开放。所以我们从关楼二楼展厅左侧出来后,顺着古道登上左辅山炮台。</p> <p class="ql-block">通往山顶炮台的古道由大石块铺设而成,呈阶梯式依山而上,十分陡峭。加之年代久远,台阶斑珀粗糙不平。古道两边密林掩映,从下往上看看不清这山有多高这路有多远。只见一对夫妇从山上下来,右手拉着锈迹斑斑的铁索,左手撑着地面,一步一步地从台阶上往下蹭,形态十分狼狈。见此,我对他说你还上吗?他说来都来了,哪有不上之说。言罢,他踏上阶梯向上而去。古道的台阶阶梯落差很大,每级台阶都比现在的台阶高出20-30公分,有的甚至有40公分左右高,我常常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一个台阶,真是费老劲了。当时我就想,广西人的身材本就矮小,为什么把台阶建这么高?当年士兵们扛着兵器上山不知有多累多辛苦!大约用了半小时我爬上了山顶。我家先生平日里最不愿意参加的活动就是爬山,没想到他这次竟然先于我登上了山顶。下山后,同伴听说后纷纷为他点赞。遗憾的是我光顾爬山了,没有给他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镇南关大捷后,苏元春为了强化中越边境防务,在此修建了三座炮台,取名为镇北、镇中、镇南台。炮台倚山势而建,均以青石砌就,严丝合缝。每炮台各安装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120毫米要塞巨炮一门。此外,还装备有其他类型的大炮数门;各炮台还分别筑有地下营垒,也称石室。据碑文记载:石室系“工作、坚防及守卫、栖止、储藏弹药之所”。</p> <p class="ql-block">左辅山就是当年冯子材指挥镇南关大捷的遗址,山上有多处当年的遗迹,如:古城墙、瞭望台、清军蓄水池、屯兵室、弹药库、炮台等。</p> <p class="ql-block">清军蓄水池,左辅山用水困难,靠士兵挑水上山存在这里,一是生活用水,二是消防用水。</p> <p class="ql-block">山顶碉堡瞭望台,建于1885年,是镇关炮台的前沿阵地。</p> <p class="ql-block">暗堡</p> <p class="ql-block">弹药库</p> <p class="ql-block">在左辅山顶眺望对面的越南口岸</p> <p class="ql-block">随着岁月流逝和历史沧桑,古老的城墙已经长满青苔,青砖缝中布满了各种树根杂草。触摸着一堵堵历尽血雨风霜的斑驳城墙,使人顿感历史的厚重;凝视那静静耸立着的炮台,眼前似乎重现当年抗击外侮战争的惨烈和中华民族杀敌灭寇的不屈精神与气概。</p> <p class="ql-block">雉堞又称齿墙、垛墙、战墙,是有锯齿状垛墙的城墙。雉堞之间的堞口砌成外窄内宽的倒喇叭形,便于瞭望和射击,亦可利于官兵隐蔽。友谊关雉堞与镇关炮台同期修建。</p> <p class="ql-block">镇关炮台,也称左辅山炮台,是冯子材和他的继任者抗法名将苏元春,在督办广西边防军务时,为防御法国侵略军再次进犯,特选此山构建的炮台群。</p> <p class="ql-block">炮台的结构非常奇特,内部结构为“中”字形,卷拱顶,设东、南、西、北四个门,其中南门额上匾刻“镇关炮台”四字。炮台的顶部为主炮位,配有十二生大炮一门,炮台外围是宽和高均为三米的战壕,战壕外城高筑城垛,并配有数门小炮。炮台下方为屯兵室与弹药库。整个炮台呈四面环形,四通八达,形成严密的防守体系。</p> <p class="ql-block">指挥室</p> <p class="ql-block">明台中炮台</p> <p class="ql-block">炮台东门</p> <p class="ql-block">炮台北门</p> <p class="ql-block">旗杆石。</p> <p class="ql-block">主炮台</p> <p class="ql-block">这座德国克虏伯要塞大炮,当时价值3万两白银,射程可达20公里,炮位下方有环形铁轨可作180度旋转,四面八方皆可轰击。在当时来说,威力相当惊人。</p> <p class="ql-block">左辅山镇关主炮台,为每次战役都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在关楼外的左侧,还有一条通往左辅山顶的水泥路,虽然坡陡路滑,却比关楼左侧通往左辅山的古道好走多了。这条路叫炮台军路,因为当年清军往山上运送大炮时,没有任何机械帮助。前面用两头牛拉,巨炮下面垫着圆木,后面是人齐心协力地推,一点点把大炮送上了炮台,久而久之所形成了一条独特的炮台军路。路边的这组雕像,还原了当年清军运炮上山,用人力畜力拉大炮的场景。现在炮台军路虽然已被水泥路面代替了,却还能通过这栩栩如生的雕像看出当年运送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古往今来,多少豪杰在这里经过,留下豪言壮语;多少英雄故事在这里演变,让人铭记;多少迎来送往,让人依依不舍……来到这里,你会感受到历史的沧桑,获得精神的洗练,思想的启迪。不忘历史,珍惜当下,愿国泰民安,祖国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友谊关!再见了南疆重镇</p>